莊洋
摘要:該文簡述建筑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綜合治理。
關鍵詞: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
中圖分類號:TU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6-41-01
前言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今天。隨著城市建設量增加。建筑垃圾、揚塵污染、工地衛生環境等問題日益顯現。而建筑工地環境形象作為城市環境重要組成部分,工地環境治理應加快與城市環境治理總目標的融合速度,采取切實可行治理措施,解決建筑工地環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勢在必行。
1.建筑工地環境治理問題調查情況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使得近年來城市建設量達到歷史峰值,建筑工程環境治理任務艱巨。
(1)區域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建筑工地施工揚塵污染情況不容樂觀,治理形勢嚴峻,一是從建筑工地揚塵污染區域分布來看,衛星城鎮區域,是城市建設主要發展區域,揚塵污染明顯高于其他城鎮;二是從工地污染量看,不同位置揚塵量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工地出入口>附近道路處>毗鄰道路處>遠離道路處>區域背景處:三是不同施工階段的揚塵污染程度也不同。呈現出開挖、總平階段比裝修階段、結構階段更容易發生高強度施工揚塵污染的情況:四是季節變化對揚塵量的影響也有規律有循:春、冬季揚塵量相對較高,夏、球季揚塵量較平穩。
(2)城市環境風貌日益美觀化,建筑工地環境治理標準有待提升。一是建筑工地周邊環境美化程度不足。二是建筑工地內部環境整潔程度不足。
2.建筑工地環境專項分析
通過分析調查造成當前環境治理問題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工程在開工前的開挖階段管理較差。由于受到施工條件、氣候等條件的影響,目前基礎開挖主要采用大開挖的作業方法,濕法作業隨機性較大,監管難以做到全時段監控。
(2)建筑施工現場管理不規范。當前建筑業管理基本采用勞務、班組分包體制,揚塵治理工作往往由總承包單位負責,勞務、班組沒有具體的揚塵治理責任,就造成了工地揚塵動態管理難度大的現狀。
(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污染控制較差。從實際情況來看,市政工程由于周期短、處于居民集中區域附近,施工過程中容易產生大量的建筑揚塵,而施工受到地域位置、水源的條件限制,難以實現全路段封閉施工,造成了揚塵控制手段不多,治理措施效果不明顯。
④工地環境治理意識較差?!碍h境治理沒有經濟效益”的思想嚴重,工地揚塵控制設施能省就省,建設單位對于環境治理的投入嚴重不足。施工單位為了控制管理成本,大多存在著重視場外治理,輕視場內管理的情況,部分工地圍墻及出入口管理較好,但是場內“臟,亂,差”現象嚴重。
3.建筑工地環境治理方法
面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嚴、細、精”的工作要求和“暢、潔、美”的治理導向,切實解決建筑工地環境治理存在問題,有效提升建筑工地環境。
3.1內外兼治,軟硬齊管,全方位提升工地形象
建筑工地作為城市生態建設重要環節,必須全面提升工地環境治理標準,推行“景觀化、標準化、規范化”的三化建設,才是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特色、狀態、體系”的三個融合。
(1)場外景觀化,明確工地外部環境標準,促進工地與城市生態綠化建設特色融合。采用點、線、面三步走的原則。第一步從處于重要節點位置建筑工地著手,要求每個工地單元達到周邊綠化、圍墻美觀化,整體形象亮點化的標準;第二步在治理單元達到標準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工地生態環境與所處道路統一,實現整治線路環境整體提升:第三步明確重點區域內工地生態環境建設標準,實現工地周邊生態環境與區域環境特色的高度融合,從而全面提升全區工地環境治理水平。
(2)場內標準化,建立建筑工程文明施工標準化體系,進一步明確工地環境治理硬件要求,實現工地內部與外部環境治理狀態融合。第一,提高工地場地內部規劃布置水平。重點考慮各功能區獨立性,區域之間的交里陛,時間節點的動態性。第二。充分認識分區管理在環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工地“網格化”施工水平。第三,以各功能區治理為切人點,建立針對每個區域建立不同的標準體系,從而達到“辦公區域美觀化,施工區域整潔化,材料加工區域工具化”的要求。
(3)管理規范化,著手環境治理軟件建設,構建建筑工地環境治理規范化管理體系,實現工地環境治理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體系融合。過去的治理環境一直是以環境實體管理為主要對象,治標不止本,切實建立貫穿整個施工階段,涵蓋各級責任主體的規范化治理行為標準,完善與城市區域大環境治理軟件對接,是實現常態化管理,解決工地環境污染的唯一途徑。
3.2科學統籌,科技監管,全面提高環境治理品質
工地管理是建設管理新都的組成部分,要管出一個干凈整“潔”,環境優“美”的工地,管出一個管理有“規”,治理有“序”的工地,在全區形成環境治理的“常規化態勢”,違規違法的“高壓態勢”,標化創建的“過程化態勢”尤為重要。
(1)科學治理,科技監管,在全區形成常規化的治理態勢。第一,分析全區工地環境治理情況,建立環境治理數字化模型,整合現有監督資源,實現監督管理利用率最大化。第二,全面規劃環境治理責任區域,建立治理情況跟蹤督察制度。第三,推廣新型自動沖洗機,減少人工沖洗強度,最大限度解決對工地周邊環境的污染。第四,建立覆蓋全區“兩小時治理圈”。
(2)以標準化工地過程化、區域化建設為抓手,實現環境治理常態化管理,縮小城鎮與鄉鎮環境治理水平。一是以標準化規范治理行為,過程化實現常態管理,達到工地建設“生命周期”的全過程規范化治理效果,從而大大提升城區建筑工地管理形象。二是全區域標準化工地創建,將過去中心城區及重點城鎮的點創建,擴散到整個行政區域,提升鄉鎮工地環境治理水平,實現由點到面的飛躍,從而全面優化城市管理形象,提升工地環境治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