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卿
摘要:水毀搶修是水毀治理的重要環節,也是公路養護的重要內容。在本次研究中將水毀搶修優先性影響為基礎,結合具體情況,探究切實有效的搶修措施。
關鍵詞:公路水毀;搶修措施
中圖分類號:U4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6-50-02
前言
公路水毀災害是自然條件、地質環境和公路工程等多種因素下出現的問題,直接對區域性交通設施造成影響,水毀災害的原因比較復雜,可能出現在規劃、勘測和設計階段等,基于水毀的特殊性,相關部門必須對其進行適當的養護,盡量降低消極因素的影響,達到保證區域性交通設施完善性的目的。
1.水毀搶修的優先性影響
水毀損失主要是由經濟損失和非經濟損失組成的,同時也會存在經濟損失和無形的經濟損失,公路水毀的經濟指標指的是在某一個模型下可以進行計量的各個指標,非經濟指標則指的是由于水毀直接引起或者衍生的定性組合,公路水毀的社會影響比較嚴重,需要從實際情況人手,及時對災害各項指標進行分析。由于不同程度的損失情況嚴重程度不一樣,要對結構形式進行細化分析,盡量降低經濟損失。
受到斷道模式的影響,如果公路達不到預定的功能,公路結構會受到影響,改道行駛或者改換交通工具會出現延遲的現象,受到阻礙物信息及延遲救災經濟指標的影響,間接損失比較嚴重。如果處理不當,很難找到合適的計量單位對其進行計量。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及時對公路格局進行劃分,盡量保證道路能恢復到水毀前的水平,如果采用樁排等防護措施對水毀進行治理,能起到改善環境的作用,但是會中斷交通,對周圍農業發展造成影響。
對于水毀搶修的公路養護部門而言,在實踐階段需要關心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對搶修案例進行全面的分析。水毀發生后沒有及時進行維修,會出現停運的現象,甚至由于阻車而阻礙物質信息交流和延遲救災的經濟損失,對區域國民經濟造成消極影響。
2.公路水毀的搶修措施分析
公路交通出現水毀后,必須按照優先性原則及時對其進行維修。以下將對公路水毀的搶修措施進行分析。
2.1洪水災害的搶修
在雨季或者汛期,公路相關負責人要對所屬轄區范圍的地質情況進行考察和巡視,尤其是容易毀壞的路段和構造物,可以設立專門的搶救隊伍對其進行防護,及時發現險清,適當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出現洪水后,橋涵墩臺及河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沖刷的現象,對周圍構造物造成嚴重的影響,如果遇到比較嚴重的自然災害,要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對橋梁起到保護的作用。在緊急的狀態下,可以應用爆破的形式,炸開橋頭,引放洪水。為了防止橋涵和路堤出現損壞的現象,可以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土袋、石袋防浪,蘆排、草袋防浪,石籠防浪等。如果路堤被淹沒,可以在臨河的路面上采用草袋或者黏土等形成土壩,起到擋水的作用,洪水過去后可以將其拆除。山區公路往往會受到雨季山洪的影響出現水毀的現象,可以在路基邊坡上開挖截水溝,將大量的雨水引道路基外面。在重要的路段要新修建防護墻,避免洪水沖刷路基。
2.2泥石流災害的搶修
在山嶺區域內,會出現暴雪或者雨雪天氣,甚至會夾雜大量的泥土及其他物質匯入到溝谷中,形成短暫的間歇性的破壞性水流,泥石流多發于土體疏松的區域內,植被稀少及邊坡陡峻等是多發條件。在大強度的暴雨或者融雪的作用下,按照物質的組成部分和特性可以分為不同類型的自然損失。在形成區域內,要適當對山坡進行平整,建立階梯,為了防止出現水土流失或者坍塌的現象,需要及時修建停淤場,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停淤場的設立需要在堆積區的中下部,或設在二扇間的低洼處。如果橋梁跨過泥石流的山前很遠處,要結合具體情況,制定綜合性的調治措施,根據沿線路段的設計,為了避免造成嚴重的塌陷的現象,需要及時構建有效的基礎防護裝置。
2.3確定有效的預防措施
公路水毀是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在山區公路搶修階段,需要提前設立有效的預防和防治措施,避免對區域性經濟造成影響。此外在實踐過程中要強化汛期和雨季的檢查,及時對各類排水系統及維修加固的構造物進行檢查,及時打撈漂浮物,避免對建筑物造成毀壞和堵塞,此外公路水毀和地質因素有一定的聯系,工作人員要及時對已有區域建立擋土墻或者截水溝,保證公路的通暢。在新建區域的道路,尤其是省道或者國道,需要做好水文調查工作,考慮到水毀對公路的影響,進而完善搶修措施,如果存在資源受限的現象,需要考慮到水毀搶修的排序問題,及時對不同的水毀點進行修復。由于水毀修復過程比較特殊,只有根據水毀原因和防護措施的應用條件才能制定治理措施,然后確定水毀點,及時對其進行計算,最終按照優先性設計要求進行修復。
2.4明確職責,實現分片包干
水毀公路當局應高度重視防汛搶險工作,加強領導管理,建立搶險救災組織和水毀公路搶修機構,把防洪工作能真正的分解到各個單位中去,落實機構搶險責任,實現災害區域東南西北分片包干,明確各個機構的責任。在公路問題上,要嚴格根據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將公路水毀預防以及搶修落實到相應的公路所和交通站,分片、分級負責,構建層級負責機制。實現層層抓好工作的格局。汛期來之前應該要提前做好相關工作,制定應防范,對養地方公路做全面的檢查,同時排除相關水毀隱患。根據實際情況加強資金的投入以做好日常的養護工作,提高公路的抗災能力。同時,建立水毀公路應急搶修隊伍,分成工作組對各個線路繼續檢查,指導交通所做好汛期前的防范,汛期到來初期,對一些已經水毀的公路應當及時的組織人員進行搶修,避免水毀面增加,同時保障交通的暢通。
2.5抓重點,加強自救
在進行防汛的工作過程中要堅持先急后緩的原則,將工作重點防災最嚴重的路段。對干線公路尤其是水毀比較嚴重的交通繁忙路段應優先進行搶救,根據水毀公路地方的具體情況制定搶修工作計劃明確水毀公路搶修的措施、時間以及嚴重災情處工作措施。
2.6做好排查工作
對于水毀公路區域的負責機構要做好排查工作,加強監管。組織路政人員以及交通站的人員等對易出現水毀公路周邊進行排查,掌握可能存在水毀隱患的公路和橋梁的情況,同時對這些排查后路段進行登記和重點監控,制定合理的排除隱患措施。落實好公路所和養護站等的分片負責,加強路段的巡查。尤其是在下雨天應該加強巡查安排,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做好安全防范,對危險路段應該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如果是沒有辦法保障安全的路段要限制同行,同時應該想辦法開通其他同行道路,確保能正常的同行。對危險路段還應該安排人員進行現場的指導,有規范的疏導交通,確保行人以及車輛的安全,同時確保物資運輸的順暢,
2.7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保障信息的暢通
水毀公路地方要落實好全天候的值班制度,各個單位都應安排二十四小時人員值班,保障災情信息能夠及時傳遞。落實信息報告制,根據相關的程序按時報告災情情況,遵守組織記錄,對遲報和漏報等現象要給予嚴格的懲罰,追求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保障這種錯誤不再出現,以免延誤災情搶救。
3.結束語
交通設施建設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在實踐過程中工作人員要了解減少水毀對交通運輸設施的積極影響,水毀的防治比較特殊,也是一項綜合性的規劃措施,要應用防治結合和綜合治理的措施,對工程案例進行全面的分析。已有的治理結構存在很多問題,相關工作人員要對其引起重視,最大限度的合理應用資源,精心設計施工形式,保證公路暢通,進而對整個社會的安定生產起到維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