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昉
摘要:讓·努維爾的生活經歷和求學背景,決定了他從藝術家的角度來設計建筑,傳達更多的是氣質上的表現張力和情感,雖然運用了高技術的語言,但傳達的意義不在于結構本身,表皮化的拼貼也只是作為一種表達建筑與環境引力以及建筑內部特質的語法結構而已。本文以他設計的阿格巴塔為例,對幕墻節點構造進行研究,從而說明讓·努維爾對建筑細部的關注和細致入微的斟酌。
關鍵詞:阿格巴塔;建筑細部;幕墻節點構造
中圖分類號:TU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6-95-03
前言
回顧歷史,19世紀的法國巴黎因建筑的繁盛而素有世界花都之美譽,法國當代建筑的特點之一是真正地尊重傳統并努力探索創新,力求將嚴謹與奇思相結合、優雅與創新相結合、細致與力量相結合。法國著名的建筑師、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獎得主讓·努維爾不僅能夠把建筑技術與建筑藝術有機地結合,他還能夠將自然、傳統、現代、技術等元素充分地融合而形成獨到的建筑理念。讓·努維爾的建筑作品帶給我們新的激情與浪漫的詩意。他擅長運用光、色彩、網格與細節,營造出流光溢彩的視覺空間。他的建筑神秘、夸張、模糊、詩意,若漫步其中,人們A--重美感體驗滑向另一重,光消解了建筑的實體重量感,建筑空間在與光線的作用中相互融解,激起瑰麗的心理反應。
讓·努維爾不變的是材料的運用不是經典的標簽,他會隨時引入更貼切和迷人的語素來分解建筑的表皮,將表皮化的東西消隱,反之融入建筑與環境邏輯的解讀推演當中,材料成為了建筑師與場地對話,并告訴聽眾的一種語言方式。
1.關于阿格巴塔
這不是一座美式的摩天大樓,而是在平靜城市里升起的一個奇特建筑。但是它也不象那些矗立在水平鋪展的城市中央、凝聚垂直張力的尖塔與鐘樓。完全不是。它是一個突破地表的流動體量,一股力量恒常、源源不絕的噴泉。
建筑物的立面使人聯想到水:它的連續表面十分光滑,卻又同時塑造了顫動與透明的效果:建筑材料在設計師的安排之下,賦予空間不可捉摸的色彩與深度、整個方案顯得光亮而富有層次感。
它讓人隱約聯想到加泰隆尼亞地方孟瑟拉(Montserrat)區神秘風化巖山的古老奇。盡管如此,這一座來自大地的建筑,卻沒有石材的重量感。由于材質與光線的不確定性使得阿格巴塔在巴塞羅納的天際線里悠然顫動。
這座高塔白天與夜晚都呈現出海市蜃樓般的幻象,使得它成為通往榮耀廣場的新斜向大道入口處最引人注目的標志性建筑:它的特殊陛使其成為這個國際都會的新地標并且扮演著最佳親善大使的角色。
阿格巴塔建筑立面采用雙層墻體的處理方式,在傳統的外墻外另加一層脫開一定距離的玻璃幕墻,本建筑則采用了百葉玻璃片,形成的外皮體現了玻璃在建筑中超越了傳統的透光性能。建筑表面通過不確定的、發光的、有微差的、豐富的色彩層次,表現出平滑、連續不斷,而且微微振動、清澈透明的形象特點。這座奇特的建筑已成為巴塞羅那這個國際化城市新的象征。
2.玻璃幕墻及其細部概況
玻璃幕墻是現代建筑設計中常用的外墻表皮之一,它是由支承結構體系與玻璃面板組成的,不承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的,可相對主體結構有一定位移能力的建筑外圍護結構或裝飾體系。玻璃幕墻中一般玻璃所占面積比例大,金屬型材面積的比例很小,甚至幾乎為零。由于玻璃光滑、透明、反射光線的特性,玻璃幕墻常顯示出明亮、挺拔、輕盈的視覺效果。根據玻璃面板的色彩、透明度、反射度等以及幕墻構造方式的區別,玻璃幕墻的效果差異較大。
玻璃幕墻外層的雙層墻體
雙層墻體的處理方式有多種,最為簡單的方式為傳統的外墻外另加一層脫開一定距離的玻璃幕墻,內層的墻體可以選用多種材質如玻璃墻、磚墻、木板墻等。玻璃幕墻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甚至不透明的。外側透明及半透明玻璃幕墻可以不同程度地透視出內層墻體的材質,增加了建筑的層次,同時極大地影響了建筑的外部形式,
由于玻璃幕墻外層的雙層墻體的內層常為傳統的實心墻體,已經具備良好的外墻熱工性能,因此作為外層的玻璃幕墻對氣密性及水密性的要求就不似傳統幕墻那么嚴格,大部分建成的此類建筑外層均為非密封的玻璃幕墻。
除了以傳統形式的玻璃幕墻作為外層墻體外,以百葉玻璃片形成的外皮體現了玻璃在建筑中超越了傳統的透光性能,玻璃百葉通過機械裝置控制開合,風雨時關閉或開啟小角度,氣候溫和時則打開,控制或利用自然氣候的影響。選擇特定的玻璃入熱反射鍍膜玻璃、絲網印刷玻璃、乳白玻璃等同樣能達到一定的傳統外置百葉窗的效果。
而阿格巴塔則采用了百葉玻璃片作為建筑的幕墻系統,與傳統雙層墻體處理方式稍有不同,百葉玻璃片的運用,使得建筑玻璃在建筑中超越了傳統的透光性能,也能夠根據自然氣候等因素自然地開啟,
3.阿格巴塔幕墻節點構造分析
阿格巴塔的外立面安裝過程是:首先在墻上根據設計的需要開窗洞,然后加防水條,之后分別按順序安裝鋼支撐,安裝豎挺和波形鋁板,之后安裝檢修道,最后安裝玻璃百葉窗。
玻璃幕墻及窗主要是由玻璃和金屬型材組成,它們的熱傳系數都相對較高,同時玻璃作為一種透明材料,熱透射率高,因此玻璃幕墻及窗對室內熱環境影響極大。在冬季,陽光的照射能夠提高室內的溫度,有利于建筑的節能,因此降低幕墻的傳熱系數以減少溫差傳熱是節能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夏季,太陽輻射熱透過玻璃射入室內,是造成室內過熱、空調冷負荷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幕墻的遮陽系數值以減少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是節能的主要途徑。而降低玻璃幕墻及窗傳熱系數的途徑主要有:
①提高玻璃的熱阻,選擇高性能的中空玻璃
⑦提高金屬型材的熱阻
③提高幕墻及窗的氣密性以減少室內外空氣對流傳熱
④采用性能更為優異的雙層幕墻系統
支撐桿件和墻體連接大樣
4.細部設計與整體建筑設計的統一
2005年建成的西班牙巴塞羅那阿格巴塔大廈,立面表皮由安裝在混凝土表層的、25種色彩的鋁板組成,隨時間的變化由紅色到藍色變幻無窮。多種艷麗的顏色糅雜在一起,表達了信息時代社會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讓·努維爾運用這些傳統的色彩,在現實與歷史中捕捉到有意義的聯系,創造出獨具個陛的建筑作品。
讓·努維爾的作品在構成上以簡明的幾何形體、鋼結構和透明的玻璃幕墻為主要的建筑語匯和材料,并以通透性使得歷史建筑的背景功能成為可能。他曾說過,“建筑的將來不是建筑的”。建筑的特色與價值往往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建筑與城市環境的和諧。他將幕墻很好的加以運用,并與造型相結合,呈現出通過不確定的、發光的、有微差的、豐富的色彩層次,表現出平滑、連續不斷,而且微微振動、清澈透明的形象特點。
與此同時還體現了極少主義美學的變化,其具體操作就是在整體和局部的構件裝飾上尋找審美平衡點。
最近幾年極多主義的傾向在努維爾的設計中表現得越來越明顯。起初,不同于其他極多主義建筑作品,努維爾這種傾向顯然是在極少主義整體控制下的一種小尺度增量變化,但近兩年,努維爾的作品中整體表現極多主義的水平出現了質的飛躍,材料構件的應用效果也變得相當繁雜,一方面這與努維爾長期熱愛伊斯蘭編制藝有關,他曾不止一次在其作品中使用復雜的窗格花紋;另一方面和他對城市復雜性的理解有關,他認為當前城市獨特性及多樣性是建筑師特別需要表現的特征,所以在他的建筑中應該去回應這種社會需求。人會有不同喜好,建筑師應去適應這種時代要求,而不是繼續把人們像零件一樣放在“居住的機器里。
在巴塞羅那阿格巴塔(Azbar Tower)中可依稀看出極多主義的跡象那不僅僅是一種元素重復,還是回應不同光照強度的結果。如果更仔細看,能讀到它的元素——一片玻璃,一個支撐物,一個連接件,在三十或四十米開外,雖然不能精確的知道它是什么構成的,但能看到一個到處波動的體量。這里,努維爾關注的是如何操作瑣碎的東西,改變它們的尺度。努維爾用方格網統一了現澆混凝土外墻的劃分模數,并根據網格隨機開了不同形態的窗洞。這些由若干方形洞口組成的窗洞外形就像“俄羅斯方塊”,墻體外包以藍紅兩色褪暈變化的鍍鋅波紋鋼板。距離這面墻1m處,還有一層由60000片半透明玻璃百葉構成的外皮,通過橫向件和主體結構相連。由于雙層的光線模糊性,復雜的窗洞則變得不再那么棱邊明顯,細部的極多表現仍被控制在整體的極少表現之下。
5.讓努維爾極少主義美學的呈現
在努維爾遮蔽美學呈現中,極少主義表現的傾向是非常明顯的,那不僅因為其對現代工業生產過程的肯定和追隨,還因為工業化體系表現了對建筑本體問題的重視,關注了建筑物質層面的意義。
極少主義美學的呈現,其操作手法是利用對外在結構而非裝飾的去除。
視覺上:表皮表現抽象的必要元素,同時又可以感知其后面精巧的結構與建造要求。努維爾的作品傾向于光滑的構造表皮,沒有復雜的細部與暴露的結構,從而顯現形式的簡潔,他運用現代機器生產中的技術、加工過程,并結合空間和自然生態環境,進行整體設計和實施作品。突出了現代工業氣息。不做任何純裝飾(ornament)構件,具有紀念碑式的風格。他在當代產品的設計中發現了一種趨于奇跡的美學:通過整合手段提高性能,這是一種沒有物質感的表現手段,只顯示形象的簡單現實。以“少”創造出“永恒的存在”。外觀上取消個陛的表達姿態,沒有幻想式的性質。表達的只是一個存在的“物”,而非“作品”。在用工業材料轉化為抽象造型藝術的過程中,顯現出努維爾對時代影響的理解。
建構上:從某種角度上講,這種處理手法又是“非建構”的,因為這些材料構件的存在,其實并不完全和結構、功能發生合理聯系,如卡地亞基金會玻璃幕墻上伸出的鋼構桿件這基于一種消解重量及物質屬性的理念,而并非嚴格遵循真實建造的建構邏輯。即使努維爾讓結構和受力本質呈現出來,那也是一種對材料和支撐元素的“總體抽象表達”,以使讓普通人看得懂。他說:“當我們發現自己處于這種形而上的維度,我們有義務讓人們直接看到必要元素,而不是一些完全不重要的瑣碎事物。”他利用極少性,將個人的意志表達消減到最小的限度,使觀者在直視表皮時不產生意義上的聯想,但往往超靜態帶來的哲學神秘感還是產生了。在光滑平整的背后,常常存在著精巧的建造做法,這些構造細部豐富了整體形象,傳達了建筑所蘊含的思想和信息,完全不同于國際現代主義那種缺乏人情味的方盒子。
但在2007年的三個中標方案:黎巴嫩貝魯特千年旅館項目、美國紐約100第11大道高層住宅樓及西班牙vigo港口項目(vizo Port)中可以看出,整體的極多主義表現傾向明顯擺脫了極少主義控制,占據了立面的主要位置——盡管這三個項目中使用復雜的方式各有不同,貝魯特千年旅館整體是灰白色,由于要和當地陽光相適應,不同戶型的組合造成開窗形式的不同,而陽臺構件的形態、位置和大小也不是均勻的。西班牙Vigo港口項目是一個競賽項目,它有點像阿格巴塔的混凝土結構內核,只不過開洞的次數更多更復雜:白天像是充滿了被海水侵蝕的多孔巖石,而夜晚就像從地面噴發的幽藍色火焰。紐約100第11大道高層住宅樓沒有孔洞,整體采用玻璃幕墻,但具體每塊窗的構件形態卻完全不一致,甚至單戶的一面墻由4-5種窗框樣式構成,由于這種超復雜性,天空反射完全被像素化而且形態破碎,馬賽克般的幕墻安裝著1700片不同顏色和角度的玻璃,隱隱對應構成主義畫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繪畫主題。
6.結語
作為一名思想激進的建筑師,努維爾的設計始終充滿了創造性。對他而言,再生產既有作品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他作品的存在意義不在于讓后人模仿,而是能夠讓我們用新的角度進行深入地分析,以獲得一種開闊的思維邏輯。
物質性定義的多元與操作技法的融合
對努維爾來說,透明性絕不只是視覺意義上的透明感,還被賦予了更為廣泛的空間組織和融入環境的意圖。
緊隨時代的美學認識與技術的探索
在努維爾的美學發展演變中,極少主義美學的影響有著重要意義,主要呈現在視覺感知和建構方面,同時又充滿著極多主義的復雜性。
材料象征意義的提升與連接手段的多樣
通過對表皮的材質、色彩、質感、方向位置等逐步過渡變化消解尺度:通過幾何網格分割空間和組織視覺參照系統,建立秩序化的抽象大結構關系重建尺度:使用巨大的連續表皮將每個功能集成塊納入箱體及利用光滑曲面掩蓋結構來異化尺度,
努維爾的細部設計在光滑平整的背后,常常存在著精巧的建造做法,這些構造細部豐富了整體形象,傳達了建筑所蘊含的思想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