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曉龍 吳吉虎
摘要:我國地質災害給國家經濟、人民安全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在造成地質災害的諸多因素中,水文地質因素尤為重要,據此,本文針對地質災害中的水文地質因素加以分析,基于水文地質因素的影響,探討預防和治理措施。
關鍵詞:地下水系統;地質災害;防御治理
中圖分類號:P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6-166-01
前言
近年來,我國地質災害頻發,滑坡、泥石流、土地沼澤化、地震等災害頻頻見于報道,重視這些地質災害、探索其影響因素并找到適合的解決措施十分必要,在影響地質災害的眾多因素之中,水文地質因素尤為突出,究其原因,是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失衡帶來了災害防御體系的失調,從而使災害頻發。本文將就這一突出因素進行分析,并給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1.水文地質因素及其帶來的影響
認識水文地質因素,需要了解地下水這一概念,自然界的地下水指儲存在地面以下巖石空隙中的水。地下水如果利用得當,可用于農業灌溉和工業生產,經過凈化還能用做生活用水。然而近年來人們對地下水的長期過量開采導致自然界地下水結構失衡。造成了地下水下降,進而導致地面沉降、軟土地基變形、砂土液化等問題,引發嚴重的自然災害。
地面沉降是水文地質結構失衡最易帶來的副作用,多發于地下巖層松散地區,地下水的大幅減少會形成大面積的下沉漏斗形區域,隨著漏斗形區域的不斷擴大,上層的松散巖層就會發生塌陷,造成局部的地面沉降現象。究其原因,地下水大幅減少部分是因為自然界地質構造活動,但主要是人們過度采用地下水造成的,軟土地基變形是水文地質條件變化易引發的另一大問題。在富含地下水的砂土層,一旦發生臨界地震現象,就會引發沙土崩壞、液化的現象,而砂土層由于其上部不易滲水的特點,還會引起地表水溢出的問題,從而引發冒砂等重大災害。此外,巖溶塌陷問題也十分常發。這主要是由于溶蝕洞穴自身的松散性特點,再加上人力或自然力量因素的干預,極易發生變形和塌陷問題。
縱觀水文地質因素變化帶來的消極影響,不難發現水文地質因素主要通過地下水的流動對地質穩定性產作用,地下水循環系統的驟然變化引發地層結構的不穩定,使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從而造成地質災害多發。而地下水運動失衡的原因,除了難以控制的自然災害現象,更多的是人類的不合理活動。
2.基于水文地質因素的災害防御措施
為了減少和避免水文地質因素帶來的地質災害,我們完全有能力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具體來說包括預防和治理兩個方面。
2.1災害監測
為了能夠提前檢測到地質災害并給與有效措施,必須構建完備的檢測系統,落實災害防御工作。
針對水文地質工程的監測,主要是加強對施工工程的監控和對施工人員的監管。施工工序的不當極易損壞地下水系統的平衡,因此,在施工中應該加大監控力度,保證施工工序在規定的范圍內完成。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完善的檢測系統,實行全天候實時監控,一旦出現問題及時加以修補改正,保證施工工程沿正確軌道運行,同時能提高管理部門對工程質量評估的成績。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監管,消除施工中人為因素帶來的問題,能夠有效提高工程質量。具體來說。主要是對員工進行施工前培訓,務必讓每個人了解嚴格施工的重要性及違規的后果,起到警示的作用,此外,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用完善、合理的規章制度、工藝要求來指導施工人員的活動,使工程安全落到實處。
另外,對地質災害高發地區予以全面檢測也十分必要,這一方面需要提高災害監測的技術和工具的水平,另一方面要求高素質的災害監測人員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威脅進行預判,然后進一步采取措施。
2.2災害治理
災害前需要給予充分重視加以防范監測,同時也需要在源頭進行治理,地下水系統的治理工作重點應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地下水污染治理、其二是地下水開發利用問題,
首先,地下污水對于地下水生態存在巨大威脅,會對整個地下水系統帶來破壞性影響,因此,為降低水文地質因素的消極影響。必須大力治理地下水污染問題。具體措施包括:對已受到污染的水源進行綜合治理,一方面要控制污水的范圍,盡可能的避免污水范圍進一步擴大,并加強污染源的分析和控制:另一方面促進污水治理技術和機械升級,提高污水治理的效率,構建完備的污水治理系統。對于還未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應加強監測和保護,節約治理成本,在源頭進行預防。為了更好的實現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建立相應的評價系統至關重要,只有將地下水納人生態評價系統,并給予更為科學合理的指導,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效率。
其次,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也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盡管我國地下水資源豐富,但存在各區域分布不平衡、開發利用不合理等問題,導致了水文地質因素影響下的地質災害頻發。一方面,地下水量如果過多,將會對地下結構造成強大的沖擊力,不利于地理系統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地下水量如果抽取過度,就會造成漏斗形區域,并進一步引發塌陷下沉。因此,合理利用地下水資源需要進行事先的估算和判斷,并根據不同區域地下水的儲存狀況做出不同的安排。在地下水飽和地區,可以在有計劃的情況下抽取和利用水資源:在地下水較為稀缺的地區,應該更注重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制定更加謹慎的利用地下水資源計劃。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文地質因素是導致地質災害的一大原因,關注這一因素,了解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有針對性的加以防御和治理,對于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