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寧敏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060
摘 要:該文對“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進行了探討。文章就“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價值和“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制約因素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討論;并就如何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體育 課堂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 價值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a)-0060-02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頒布實施下,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改革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而且也創新了很多教學模式,比如“三聯互動教學”“多元化教學”等教學模式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當中,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盡管如此,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些高校體育老師還沒有將“以學生為中心”作為重要教學模式和教學目標,導致高校體育教學仍然不盡如人意。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原則,著眼于培養身體健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新一代大學生,積極探索“人性化”教學的有效模式,使高校體育教學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為我國培養出身心健康、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大學生。
1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價值
“以學生為中心”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體現“人性化”教學理念。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方面,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來,進而提升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這就需要體育老師必須將“人性化”作為以學生為中心的重點,大力加強學生情況調查,找出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興奮點,進而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因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有利于體制“人性化”的教學理念。
(2)有利于實現“主導性”教學方法。對于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來說,傳統的教學方法體現了教師的“主體作用”,教師講,學生練習,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而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則要發揮高校體育教學和大學生“兩個主體”的作用,盡管高校體育教師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已經逐步向“主導”轉變,將課堂交給學生,在確保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實現的基礎上,使學生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則重點要在指導、引導、教導等方面狠下功夫,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價值之一。
(3)有利于強化“互動性”教學模式。將以學生為中心融入到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突出學生的作用,著力提升學生的參與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師生互動,而這種互動既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這樣能夠更好地發揮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體”的作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學習能力,對于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具有重要價值。
2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制約因素
(1)教學理念缺乏創新。盡管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各級各類高校的廣大體育教師都高度重視課堂教學模式創新,但仍然存在著課堂教學理念比較落后的問題。比如目前一些高校體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沒有將“以學生為中心”作為重要的原則,“人性化”教學不足,還沒有從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優勢等出發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講、學生聽仍然是其主要的教學模式,進而導致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甚至有一些大學生對體育課十分反感。
(2)教學方法存在制約。從目前我國一些高校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的情況來看,其方法仍然存在著比較落后的問題,比如個別體育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事先沒有進行學情調查,因而采取統一的模式進行教學,導致一些學生缺乏積極性;再比如一些高校體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方式方法的深入研究,對如何更好地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研究不深,因而方法也不多。
(3)學生參與不夠到位。要想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當中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強化學生參與,但從目前我國一些高校體育教師開展課堂教學來看,學生參與不到位。比如目前一些高校體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沒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也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而有的高校體育教師也高度重視學生參與,但由于受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制約,學生參與的渠道還比較窄,學生參與更多的是回答問題,但教學設計等方面學生參與不足。
3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創新措施
(1)創新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想更好地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創新課堂教學理念方面取得突破。這需要高校體育老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將“以學生為中心”融入到課堂體系當中,教師可根據學生不同知識基礎、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發展方向有目的性地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抓好突破點和結合點,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接觸到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再比如應當大力加強情感教學,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這一點應當成為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2)優化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在教學方法方面進行創新,特別是要通過學習效果的可測化、學習過程的自覺化、學習內容的針對性等來提升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因而必須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文化,只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應當大膽地嘗試。要將“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作為重要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加強合作、共同探究,進而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創新;要高度重視多媒體教學,要從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體育明星出發,多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媒體視頻,在這個過程中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地講究,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能夠使學生融會貫通。
(3)引導高校學生轉變學習方法。對于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來說,要想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除了要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主體作用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這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開展體育學習活動。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生活基本上屬于學生的最后學習驛站,因而培養大學生的體育意識至關重要,大學生活結束,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學生自學,對于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能夠自主學習。這就需要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終身體育”思路,將體育作為鍛煉身體、陶冶情操的重要內容,教會學生了解體育項目、理解體育項目、喜歡體育項目,進而能夠實現課堂教學與自我學習的相結合,這對于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至關重要。要把過程與結果緊密結合起來,既要高度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更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真正體現探究價值,進而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
(4)著力完善學生學習評定體系。要想使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取得實效,還在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學生學習評定體系,而更為重要的則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定模式,積極探索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學習評定模式。這就需要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評定標準,而不能完全按照一種標準進行評定,要將定性評定與定量評定緊密結合起來,在做好定量評定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定性評價,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學生評價最為重要的方面,通過高度重視定性評價,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愿望,這對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具有重要影響。
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是“人性化”教學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是推動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但一些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學生參與等方面仍然不盡如人意。這就需要進行深入實踐和探索,特別是要在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加強學習評定等方面取得突破,使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取得新的成效。可以預見,隨著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在我國高度重視“以人為本”教育的新形勢下,“以學生為中心”必將成為我國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理念,推動我國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劉超.關于高校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8(2):57-58.
[2] 盧三妹,曾海清.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 [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98-101.
[3] 馮曉麗.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策略優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5):105-108.
[4] 孫洪濤.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現狀及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8):89-92.
[5] 黃敏.人性化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展望[J].體育學刊,2011(5):78-81.
[6] 宋旭.高校體育“三自主”教學改革的理性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6):82-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