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C直播的選題首先可以考慮電視專業頻道難以兼顧的內容,比如大量的體育賽事。
網絡直播(簡稱直播)這門生意已經火了一段時間。各方勢力都有所插手,各路資本的投入也是巨大的,也聽到、看到許多掙錢的案例。有的朋友拉上幾百位主播,業績考核,壓榨“主播”們的剩余價值。網紅們也不甘人后,快速變現。整個行業看上去欣欣向榮。
我們承認直播在動電視臺的奶酪。直播的線性播出和電視臺的播出方式是一致的,直播還多了一份互動,不僅主播會和粉絲打招呼,更多的是能聽從粉絲的要求。電視臺也在向這方面轉型,但是聽粉絲的恐怕有點難度。但這并不妨礙電視臺參與到直播這門大生意當中來。
有網絡資源的電視臺自然會發展自己的直播業務,畢竟這是電視臺的老本行。無非是傳送渠道不同,贏利模式不同。當然,電視臺做的直播會是PGC(專業內容制作)直播。專業制作的內容在品質上肯定高過UGC(用戶生成內容),但同時其成本也高過UGC。在競爭激烈的以小額支付為主的直播市場,PGC能否掙錢成為我們關心的頭號問題。
傳媒經濟所關注的規模經濟理念在這里得到充分應用,電視之所以能夠免費收看,是因為它傳播覆蓋的人群足夠大,大到只需要廣告商給錢就能運營,還能贏利。而直播覆蓋人群狹小,到達觀眾數量不多。如何能夠保證PGC內容在直播上贏利,還要靠上規模的觀眾和粉絲來支撐。好在中國的人口數量擺在那里,哪怕是一個小興趣,觀眾基數還是有保證的。那么如何找到這個興趣點就成為PGC選題需著重思考的問題。
做PGC直播不可能是把電視頻道直接搬過來,這樣的直播在OTT市場上已被證明是沒有意義的,在那個市場里輪播都比直播強。觀眾并不在乎是否線性編排,他們只在乎如何打發無聊的時間。所以PGC直播的選題首先可以考慮電視專業頻道難以兼顧的內容,比如大量的體育賽事。體育頻道很難兼顧到相對小眾的項目。
真人秀肯定是PGC的重要內容,這種內容說不上是不是真人秀電視節目的副產品,但是這幾年,相關的真人秀倒是都在玩類似的直播,如騰訊視頻去年和東方衛視合作的《我們十五個》。過去很多網臺聯動節目都在利用網絡的直播優勢,當然這里面的互動并不多,更談不上掙錢了。而在直播已經成熟的今天,各種真人秀都會主動考慮設置網絡直播環節,通過這個方式推廣和賺錢。
電視購物也是對直播情有獨鐘的。畢竟現在的直播充滿著商業氣息,所謂的互動就是給錢,打賞。如果只是為了看到什么就給錢,那還能送東西進家門的電視購物就更應該玩直播了。但事實上這塊的進展并不明顯,也不迅速。什么原因阻礙電視購物在直播上火一把呢?可能跟受眾有極大關系。畢竟目前看直播的觀眾基本上比較低齡,在家庭中并不居于可支配地位,買家庭用品和他們無關。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兩年后,直播的觀眾群體一定會擴大,就像智能手機的群體擴大到老人小孩一樣。這時的PGC直播就會像現在的電視競爭一樣,大批好節目層出不窮,觀眾的口味也被提高,我倒是擔憂起那些“主播”們,那些“網紅”們的后續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