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尉
內部控制 防范 稅務風險
傳統風險的含義主要側重于對企業帶來不利影響的可能性。但現代風險卻更加側重于不確定性,而非不確定性帶來的后果。對于企業涉稅行為而言,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統稱為稅務風險。由于稅收征納行為的單向性與涉稅主體的不對等性,稅務風險卻更加側重于傳統的含義,因為企業如果產生涉稅風險,其后果往往不利于企業。其具體表現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企業經濟業務導致納稅行為不準確,會導致企業多繳稅或少繳稅,對企業的經濟結果反映不利。其二,由于稅務機關對于企業的稅務行為具有永久的追繳權,因此,稅務風險時間上具有不可撤銷性,這也是稅務風險與其他風險相比更加特殊的地方。企業稅務風險需要引起重視的意義隨著稅制規則的完善與企業納稅意識的增強,企業稅務風險已經受到了稅務主管部門的重視。企業嚴格執行稅法的相關規定,涉稅事項進行合理判斷,以盡量減小稅務風險是當務之急。
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1)企業的經營行為不規范導致稅務風險。企業對于稅收政策沒有用深入理解,從而導致企業承擔了不應承擔的稅款,或者錯誤地按企業慣例進行操作,誤認為不應該交稅,但實際上形成了漏稅。比如。稅法規定,折扣或者折讓必須開具在一張發票,才可以減少應稅收入,而部分企業卻在制度上可能作出了相反的規定,但又按扣減后的金額計算稅金,這樣就形成了稅務風險。如地產公司拿地,只考慮了土地出讓金,卻沒有考慮到過戶時的契稅、印花稅、開發過程中每年都要繳納的土地使用稅,這樣使得開發成本加大,造成資金吃緊,只好設法推遲納稅等模式緩解資金壓力。
(2)企業的財務行為不規范導致稅務風險。這方面主要是指企業的財務行為存在著不符合稅法規定的現象。事實上在較多的企業都存在。如:某企業將津貼、交通補貼等讓員工以報銷的名義找票沖抵,逃避個稅。此外,代扣代繳行為不規范也是財務行為導致稅務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
(3)其他導致稅務風險的因素。第一,納稅經辦人員的素質限制。如納稅經辦人員素質限制,對有關稅收法規的精神把握不準,理解不透徹,雖然主觀上沒有偷稅的意愿,但在納稅行為上卻沒有按照有關稅收規定操作,造成事實上的偷稅、漏稅,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如現行稅法規定業務招待費應按實際發生額的60%及銷售收入的5%0孰低在稅前抵扣,超過者需要進行納稅調整。但往往某些涉稅經辦人掌握不清,以為滿足收入比例條件就可全額扣除,這就給企業帶來了納稅風險。第二,不恰當的納稅籌劃行為。稅務籌劃面臨的風險稅務籌劃可以給企業帶來節稅利益,但同時也存在相應的風險。特別是某些企業負責人過于偏好“籌劃”,或者過于相信通過人脈關系解決納稅問題,企業就只能無視這些風險的存在而盲目進行稅務籌劃,其結果可能事與愿違。
強化內部控制是防范企業稅務風險的有效舉措
根據美國內部控制委員會COSO的定義,內部控制包括內部環境、控制活動、信息溝通、風險評估、內部監督五個大的方面。筆者認為,通過這五個方面有針對性地改進,稅務風險是能夠得到防范與減小的。
(1)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是完善內部控制環境與控制活動的前提。內部環境是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空間界定,這主要體現在企業治理、制度建設、人員安排等方面。對于企業稅務工作及稅務風險管理,企業需要建立組織,形成制度,通過董事會在企業戰略與經營計劃中列入稅務風險管理目標,通過稅務部門、稅務顧問的共同工作,按照《指引》的要求,對企業的重大稅務問題、稅務風險管理策略進行確認。同時,通過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對于日常納稅事項進行明細指引。具體來說,一方面,企業應在管理層、事業部等分支機構設立稅務部門或者稅務管理崗位,或將納稅事項進行外包;另一方面,企業要建立相應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可以在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中,考慮引入納稅風險防范的相關內容,參照“指引”,結合自身業務與管理架構,設計稅務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稅務風險。
(2)良好的信息溝通是防范稅務風險的必要手段。企業經營管理除價值流轉外,還存在著信息流轉。稅務信息是企業經濟信息之一,需要流動才有其價值。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體制中,要考慮納稅信息的流動性與途徑,引起相關關鍵崗位的重視,以便采取措施。首先,要建立企業的基礎稅務信息系統。企業應及時收集相關的稅收法規并定期更新,確保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處理流程與原則符合最新的稅法規定。其次,要注意企業與稅務機關的溝通,經常性地就可能存在稅務風險的業務或事項進行交流等。
(3)加強涉稅風險評估,強化企業風險控制。《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與相關指引對于企業的風險管控都作出了明確的要求。就稅務風險防范而言,其側重點應在于過程控制全過程、風險評估與企業信息溝通、監督體制等。企業應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將稅務風險納入風險評估的全過程。稅務風險評估可以準確識別與稅收相關的部風險和外部風險,確定企業能夠承受的最大風險底線,包括整體稅務風險承受能力和可接受風險水平。具體內容上,主要是對特定稅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損失范圍,應用相關原理和技術方法,對系統中固有或潛在的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為制定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稅務風險進行防范與規避。根據澳大利亞國稅局(簡稱ATO)對風險管理運用于稅收管理的嘗試可以證明,企業進行稅收風險評估是完全可行的。
(4)在內部監督中引入納稅風險防范機制。內部監督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又一重要方面,對于納稅風險而言,重點要通過內部審計與涉稅自查等進行預警。一方面,在內部審計時,對于納稅事項進行格外關注,通過重要性原則進行判斷。另一方面,企業應該定期對涉稅業務開展檢查,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即糾正。在具體操作上,企業既可在內部審計對納稅事項進行同時檢查與評價,也可以聘請專業稅務中介機構進行納稅審計,消除風險隱患。涉及到特別重大事項如并購重組等,企業應進行專項納稅評估與檢查工作,將稅務風險的判斷融入到決策之中。
做好企業的風險管理,既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更直接的作用是為企業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服務。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目標是在防范稅務風險的同時為企業創造稅收價值,從而推動企業價值流轉的良性發展。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科爾斯的一項長期跟蹤研究表明,稅務風險管理做得較好的企業,平均每年為企業多創造高達38%的利潤。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是企業的基礎性管理手段,通過強化內部控制來防范與化解稅務風險不僅有必要,也有可能,最終服務于企業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