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新
“互聯網+”時代 財務管理 創新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轉型面臨的問題
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特點和業務類型,在轉型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和問題,但基本方向是一致的。一般情況下,企業從網絡可獲取最新的信息,作為企業管理和決策的數據支持。另外,企業應培養互聯網思維方式,打破企業傳統的條塊化管理模式,逐漸發展為相互交融的共享化模式。這種轉型首先要有大數據平臺的支持,在此基礎上改變業務流程及管理理念,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在這個轉變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占據基礎性地位。財務管理的傳統業務主要集中于對基礎數據整理和記錄,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更要強調企業的戰略管理、風險控制、市場管理、價值鏈管理、綜合素質、現金流管理、信息化管理、預算管理等方面。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應當提高財務管理部門在企業中的地位和職能,特別重視管理會計的素質和業務水平,促進企業在業務支撐、核心財務、運作模式三個大方面進行轉型。擴大管理會計的職能范圍以使其能夠更多地統籌企業的財務預算和財務規劃,進行財務報表的編制和分析,并準確地預測企業的發展趨勢,為企業更好地經營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持。此外,通過對互聯網大數據的研究和對一些信息的加工整理,管理會計人員能夠根據企業決策需要,進行相關報告的制定。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措施
(1)重視財務管理的戰略地位
一些發達國家非常重視企業財務管理的戰略地位,并擁有相關的分析工具,如平衡記分卡、戰略地圖等。而在國內,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管理要求和管理能力也在大幅度提高,很多國內企業也會利用這些分析工具來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促進管理向綜合化、精細化發展。但大部分企業仍局限于基礎層面的財務管理,主要集中于企業內部業務,管理水平比較低,更談不上財務管理的戰略發展。互聯網促進社會經濟的信息化、復雜化,進而迫使企業在經營理念、管理方式和組織形式方面進行改革,另外,企業還需縮短調整周期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經濟環境。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擔負著對這些變革進行數據支持的重要任務,業務涵蓋財務預算、風險控制、戰略管理等各個方面。
(2)構建大數據處理平臺
不同的企業通過網絡能夠進行更為迅捷、更為充分的聯系,從而促使各類形式的組織結構向著多元化、扁平化發展。而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大多采用集中控制的手段,難以滿足“互聯網+”時代下多元化的要求,所以企業應削弱中心權利。所謂“去中心化”并不是指降低管控力度,這種管理控制的重點在于大數據平臺的搭建以及從平臺中進行信息資源的提取。平臺具備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并具有表格、流程圖等典型模型,提供搭建程序和搭建工具來進行數據處理和信息交換。該數據平臺具備很強的兼容性,能夠于一個框架內進行產銷、資源、人力等各方面數據的分析研究。現階段,已經有不少企業在大數據平臺建設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例如,對于云計算技術的運用,工作人員能夠通過云端進行會計數據的共享,從而實現了數據遠控,企業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管理人員也能通過對平臺數據資源進行深入分析來預測企業即將面臨的風險因素以進行適當調整,提高企業對環境的適應性,另外還可以促進企業的財務共享。
(3)財務工作非結構化分析和處理
傳統的會計核算工作通常會遵循一個標準的準則來執行,一般經濟事務的處理都存在一定的模式,如業務產生、記賬、會計報表等很多工作流程和表達方式十分死板,會計數據具有很強的結構化。而在網絡席卷經濟市場后,財務工作在工作方式和管理理念上都發生著革命性的改變。網絡的四通八達使得財務工作上的各種障礙均被清除,工作人員突破各個瓶頸,收集信息、分析數據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另外,互聯網也為項目評價、改進流程、成本控制等各項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財務管理轉型后,財務工作將變得十分靈活,而不是僅局限于簡單、死板的“算賬”上,其采集、處理及管理的范疇應當涵蓋所有和企業業務相關的數據和資源,“互聯網+”的時代是一個大數據時代,只有具備大財務的企業才能更好地適應這樣的大環境。財務工作人員要同時分析與企業業務相關的各種報表和非報表數據,深入研究非結構化數據,這也對員工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報表分析應靈活考慮外界環境,具體內容包括企業資金周轉水平、盈利大小、負債情況、未來發展前景等。此外要歸納分析財務報表的附注信息、業務信息等電子數據,特別注意重大資本的運作、重大或有風險和財產損失、大資金往來等事項,結合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進行綜合研究,將一些重要的非結構化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檢驗一些環節中的測評結果,結合現有的法律法規檢查財務工作的制度細節,分析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對其風險水平進行估算。
(4)打造多維、智能的預算管理系統
“互聯網+”對企業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大大提高了企業管理的智能化。編制預算、執行預算乃至監督工作并不是一條線的流水線式的運作,而是要同時進行多維分析,從多個角度看問題,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和復雜的心理因素。當前,我國企業在預算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絕大多數企業僅具備基本的預算編制能力,預算數據大多來源于舊有的經驗,很少能夠兼顧迅速變化的外部市場環境和條件,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不能為管理人員的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也就難以使企業獲得正確的預算調整。另外,大多數企業預算控制體系不完善,信息化技術含量較低,而在預算分析方面,只停留在單純的圖表分析上,未能考慮企業各種具體需求和企業環境具體狀況。
打造適應“互聯網+”時代背景的財務管理模式,數據挖掘和運用障礙將被大數據平臺打破,基于該平臺的財務管理體系具備強大的功能,能夠高效地匯集企業財務、業務、事項環境等各方面的歷史數據,能夠更為科學地剖析企業預算目標、編制預算報告,繪制更加合理的預算管理流程。一般情況下,企業的預算管理系統會在特定的編制期間和調整期間得到更新,而業務系統中數據更新周期很短。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平臺,在預算監督時,實時對照分析企業業務信息系統數據和預算系統數據,從而進行及時調整,提高監控的有效性,進而提高企業的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
結語
現階段,各個企業都無法忽視“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不斷尋求方法,抓住機遇,改變各自的經營理念、工作方法。財務管理部門通常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會計工作朝著大數據、多維視角、多樣形式的方向發展,財務管理部門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順著這樣的大方向,細節中求創新,尋求使企業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