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翠萍
PPP項目多方參與,共同立項。所以每一個參與方對于項目的評價方面存在差異。PPP項目的主要參與方包括社會資本方和政府,所以本文將從社會資本方,政府,項目本身三個維度對項目進行評價。
社會資本方參與不同結構的PPP項目時,考慮的因素不盡相同。比方說社會資本方在參與特許權的PPP項目時會比較慎重,因為該類項目的整體風險比較高,持續時間也是PPP項目各種結構中時間最長的。所以社會資資方會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能夠獲得可靠的補償機制,項目在最后十年左右帶來的收益的不確定性等等。而社會資本方在參與服務合同或者管理合同時,由于項目持續的時間比較短,項目的補償條款帶來的收益比較固定,項目的整體風險比較小或者適中,因此此時社會資本方在評判項目的時候考慮的因素要相對簡單一些。
社會資本方對于PPP項目的主要關注點在于能否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這也是企業發展的根本目標。所以社會資本方在對PPP項目進行評判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在對PPP項目產品進行市場評估。市場評估就是對項目的供求關系和價格變化進行研究分析,綜合考慮PPP項目產品在未來的發展前景。首先是對PPP項目的供求關系的調查研究,這適用于一部分盈利性的PPP項目。社會資本方會研究目前的項目領域的發展情況,市場容量以預測未來的市場供求關系。第一步是根據行業的類型,對項目的產品或者服務的供應進行研究分析。比方說,在對交通運輸領域的PPP項目進行供求現狀分析時,社會資本方會調查項目區域的運輸情況和方式,目前的運載能力,運載流向等以預測未來該領域的交通運輸的供求關系。第二步是對項目的服務或者項目的需求進行分析,同樣交通運輸業中,需要考慮相關領域內交通運輸的客流量和物流量以及現有設施能否滿足實際的需求情況。
市場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價格走勢的預測,在考慮價格走勢時需要了解價格的形成機制。價格形成機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市場定價,此時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方面是項目的運營成本,如果項目在未來的運營成本高出項目項目的收益的話,那么項目顯然不具備未來發展市場。第二方面是對供應量和需求量的預測以供求平衡模型確定價格大致范圍,項目所在領域在未來能夠提供的供應量與未來市場對于項目產品的需求量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第三方面需要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由于PPP項目的運營持續時間通常大于十年,長時間的運營需要考慮同通貨膨脹的因素。所以在價格變化的趨勢預估時需要考慮通貨膨脹對于價格的影響。另一種政府調控價格,這時價格因素不作為社會資本方的主要考慮對象。
然而某些PPP項目不具備盈利性,對于這些PPP項目的考慮主要集中于PPP項目帶給社會資本方其他方面的收益。舉例來說,社會資本方參與市政工程的建設的PPP項目可能對于社會資本方沒有直接的利益產出。但是社會資本方可以在建造PPP項目的過程中盈利或者市政工程的建設對于企業其他方面產生有利影響。這個時候社會資本方可能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考慮其帶來的收益。
第二方面是社會資本方參與PPP項目對于自身業務發展,技術使用帶來的影響。在一些情況下,社會資本方在相關領域的能力非常突出,技術非常過硬,此時參與PPP項目就是對于自身資源的很好利用。這種評判可能介于定性和定量之間,所以在進行財務評判時主要的考慮就是參與相關PPP項目和不參與相關相關項目之間的區別。
政府對于PPP項目主要關注四個方面的內容,由于政府本身的性質不同,所以政府在考慮對PPP項目的建設投資時關注和考慮的問題與企業有著明顯的不同。
政府首先關注的是PPP項目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數量。由于PPP項目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與服務領域,所以政府對于這些項目提供的產品質量和數量尤為關注。項目的設計和運行需要滿足現在和將來的需求,所以項目在設計和實施時應當考慮各個時期的需求,具備前瞻性和適用性。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項目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也應當達到預定要求,這主要有承銷商來控制和保證。在相應的質量下滿足需求后,項目還應當持續為社會公眾提供產品和服務,也就是說項目的壽命應當大于項目的運營期。
其次,政府會關注產品或者服務的價格。政府在建設運營PPP項目時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完善社會的基礎設施,提高社會的公共基礎建設的水平。所以對于價格的首要要求就是消費者能夠承受,比方說北京地鐵四號線平均定價3.7元是消費者在現有的收入和社會發展水平下能夠接受的。項目公司在運營項目時適當的獲利也是政府對于定價的基本要求之一,這是市場的規律,也是項目能夠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此外,由于定價能夠被消費者所接受,社會資本方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又有利可圖,這無形中促進了社會公平,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一點也是政府方愿意看到的。
第三,政府在與社會資本方簽訂PPP項目合作合同時,最關注特許經營期限的設計。特許經營期限應當滿足幾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保證社會資本當的收益,另一方面提高項目的經營效率。所以在設計時如果特許經營期限過短將導致社會資本方無法獲得預期的收益從而減少對項目的投資甚至不投資,這樣對于PPP項目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特許經營期限如果過長會導致社會資本方獲得超額的收益,降低競爭壓力,從而降低對項目的運營效率。
最后一個方面是PPP項目給政府帶來的收益。這個收益有時候不是直接的現金流入,而是將項目作為PPP項目還是政府全額投資情況下支出的減少。降低政府的財政壓力是政府比較關心的因素,由于政府的財政儲備和收入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最大地發展項目是政府最關心的方面。因為政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公共基礎設施的服務水平和管理效率,所以引入社會資本方后,不但能夠利用資本方的資金,還能夠利用社會資本方的技術優勢,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和效率。政府的職能由管理型逐漸向服務型轉變,所以財政資金如何最大化地被利用以提升公共基礎設施,產品服務的水平是政府在發展過程中首要考慮的問題。在極大程度得提升了產品和服務的水平之后,會促進地方和區域的經濟發展,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
項目的可行性往往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相同一個項目在不同的情況下可行性呈現不一樣的結果,這主要是源于投資者對于項目的建設成本和資本成本的差異。所以在對項目投資進行財務評價時,需要剝離一些外在融資成本等因素來考慮項目本身的好壞。
對于項目本身的評價主要有兩點,分別是項目帶來的收益和現金流。
項目本身帶來的收益是指項目本身發生的一切必要成本和投入與項目本身帶來的收入進行比較。這時不需要考慮項目融資所發生的融資成本,項目的補償條款等諸多因素。比方說對于污水治理的PPP項目,在對項目本身進行考慮時,不考慮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帶來的現金流,只考慮項目在運行過程中發生的成本,提供服務時取得的收益。這種考慮思路有利于鑒別真正好的項目,因為有時候社會資本方以很高的資本成本來對項目進行投資時,一些優質項目很容易在承擔很高的資本成本而被否定。這種情況下,優質的項目容易得不到重視和發展。而另一個種情況下,由于社會資本方可以獲得很低成本的資金,所以在對項目進行綜合評價時得出正的收益而草率落地。這種情況下如果收益很低則項目的對于風險的承受能力將變得很低,一旦不能保持低成本的資金流入,項目很可能出現虧損的狀態。所以對于項目本身的收益評價時鑒別優質項目的重要環節。
穩定的現金流是保證項目收益實現的關鍵方面。因為項目產生的收益在產生穩定的現金流才能夠最終確認。否則,即便項目在整個運營過程中產生了豐厚的收益,而收益都體現為應收賬款或者變現能力很差的資產的時候,項目收益發生壞賬的風險就會很大。所以在一開始設計PPP項目合同時,通常會對項目的現金流有一個明確的設計。比方說建設期初30%的現金流入駐項目,項目結束時70%的收入以現金方式落實等相關條款是保證項目順利進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