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公司稅務 法律風險 防范控制
公司稅務風險則是公司的涉稅行為未能有效遵守或被認為違反稅法,而可能導致公司未來的利益損失。稅收風險管理的終極目標是國家稅收收入的安全與穩定,但起點是公司稅務風險管理。
公司稅務風險的分類
(1)稅務違法風險
第一,稅務違法風險沒有追溯期限的限制。《稅收征管法》規定偷稅可無限期追征,同時《行政處罰法》雖規定兩年的時效,但由于納稅行為的連續性,稅務違法往往在公司持續經營過程中長期存在,時效因偷稅行為再次發生而中斷,從而使行政處罰期限延長,公司對稅收違法行為不能存僥幸心理。第二,在公司經營中稅務違法的風險最大。稅務風險往往與公司經營的其他風險密切相關,會對公司造成致命打擊。第三,法律界限不明增加稅務風險產生的不確定性。稅務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刑法上有偷稅罪,沒有避稅罪,沒有避稅與偷稅的法定界限,可能導致避稅問題被稅務部門認定為偷稅。
(2)非故意行為導致結果違法的稅務風險
第一,稅務風險防不勝防。稅收籌劃是公司稅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其目的是合法節稅,而不是非法偷稅。但由于稅收實務操作過程中缺乏合法節稅與非法偷稅的判斷標準,從而加大稅務風險防范與控制的難度。即使沒有稅收違法的主觀故意,但客觀上產生了稅收違法的結果,導致稅務風險的發生。第二,隨著反避稅措施的加強,稅收籌劃的法律風險日益增大。據普華永道2006年5月25日“亞太區的稅務管理及規劃”調查顯示:轉讓定價是公司稅務工作中風險最高的項目。在我國,外資企業、集團公司通過避稅手段轉移利潤已是一種普遍的情況;有些使用由專業稅務代理機構開發的避稅產品;有的則在國際避稅港建立公司,通過與避稅港的公司之間進行商業、財務運作,轉移利潤,減少稅負。反避稅措施的核心內容是通過預約定價的方式對關聯交易進行限定,并對長期虧損卻不斷擴大經營規模的企業,重點進行反避稅審查。
(3)稅收政策調整或主管稅務機關的責任,給公司帶來的稅務風險
第一,稅收政策調整給公司增加的稅務風險。稅收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稅收政策隨著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發展或產業結構的變化會作相應調整。如稅收的開征與取消,稅率與退稅率的升與降、出口退稅項目與范圍的擴大與縮小,甚至征管方式的改變等等,都會給納稅人帶來重大影響。第二,主管稅務機關的責任。主管稅務機關的責任導致納稅人不繳或少繳稅款的問題,法律有明確規定,《稅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條:由于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3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但實際的情況是由于調查取證難,即使最終取得公正的結果,作為相對人的公司實際承擔了本不該承擔的風險責任。
(4)客觀上少繳稅的無責任稅務風險
一般來說無責任就無風險,之所以在稅收實務領域會產生無責任狀態下的法律風險,這與稅收的執法環境有關。所謂客觀上不繳或少繳稅的無責任稅務風險是指納稅人已經按照由主管稅務機關事先確定的納稅標準與納稅方式,依法履行了納稅義務,但按其業務的規模可能應當繳納更多的稅收,實際的納稅數額與業務的規模不相適應,從而導致稅務風險的產生。全國首例律師涉嫌偷稅案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陳德惠及其律師事務所被主管稅務機關審核確定為“小型戶”,按定額征收辦法納稅,也就是說該事務所從納稅的角度講是不需要建賬的,只要按稅務機關核定的稅額,并按稅管人員的要求,填表申報納稅即完成依法納稅義務。由于不采取查賬征收,所以事務所根據內部管理的需要建立財務會計賬簿,開展會計核算,與納稅沒有關系。但稅務機關出具的司法鑒定和公訴人的公訴意見均認為該事務所采取另立記賬憑證、少列收入,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構成偷稅罪,一審法院認定其偷稅額達114萬余元,判處罰金115萬元,陳德惠本人被判有期徒刑4年。雖然陳德惠最終被二審法院判決無罪釋放,但被關押兩年多。這可以稱得上是無端飛來的牢獄之災。
公司稅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有效防范與控制稅務風險需要公司管理層多方協調與配合,是公司發展戰略中的系統工程,而稅務違法風險應當成為公司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既然稅務違法風險是主觀因素決定的,所以比較而言是納稅人最能控制的一種風險。
(1)樹立依法納稅的理念,從根本上杜絕稅務風險的產生
第一,樹立風險意識,加強依法納稅。將稅務風險防范與控制納入公司發展戰略的高度,加以統籌、規劃與管理。協調公司財務、會計管理與稅務風險管理的關系,通過依法納稅,實現公司發展戰略目標,而不是單純通過加強公司管理,追求稅收利益最大化。第二,規范稅收籌劃,防范稅務風險。在處理收購、兼并、投資、融資、關聯交易、資本弱化等項目時,加強稅收的合法性、合規性審查,避免因稅務違法而導致公司管理效益的減損。如在公司項目收購時,應對目標公司欠稅、偷稅事項作出評估,從而避免第三人行為所造成的稅收風險。
(2)建立與健全組織機構,規范公司的稅務風險管理
第一,設立公司專職稅務管理機構,建立稅務風險防范與控制機制。稅務風險管理的專業性與技術性,決定了公司必須設立專門的機構與人員,才能既完成稅務風險管理的規劃、方案的制定,也實現對決策的組織、實施及對稅務風險的處理。第二,落實稅務管理機構的職責與權限,建立內部風險責任追究機制。
(3)借助于中介機構的稅務專業服務,實現公司稅務風險的轉移
第一,稅收籌劃也是稅務代理的核心內容。稅收籌劃是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合法節稅是稅收籌劃的根本目標。公司可以通過稅務代理,借助“外腦”實現稅收籌劃的合法節稅目的。第二,合法節稅是稅務代理的基本內涵。稅務代理機構須承諾并擔保其所提供的稅收籌劃方案具有合法性與合規性,并能夠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第三,公司可以轉移稅務代理所產生的稅務違法風險。公司與稅務師、會計師、律師事務所之間的稅務代理業務通過合同建立,并明確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合法節稅是作為代理人的稅務師、會計師、律師事務所依約承擔的合同義務,當稅收籌劃方案涉嫌違法而受到行政、刑事處罰時,公司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轉移稅務違法的風險。
(4)規范財務、會計管理,增強公司稅務風險的可控性
第一,財務、會計管理是公司稅務風險管理的基礎。財務、會計所反映的經濟信息的客觀、真實、全面,是依法納稅的前提。第二,稅務風險與財務會計風險緊密相聯。合法節稅本身是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必要內容。雖然公司財務會計違法做假,具有多重目的,除了偷稅等稅務違法之外,可能是為了吸引投資、贏得股票發行成功,或者是為了取得融資目的等等,但稅務違法一定以財務會計的違法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