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金融 支付清算 跨行支付 風險管控
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完成了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了第二代人民幣跨行支付系統,全國各主要商業銀行一改過去與人民銀行國家和城市處理中心“分省接人、分省清算”的分散管理運行模式,實現了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和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在總行與人民銀行“一點接入、一點清算”的集中管理運行模式。這一運行模式的重大變化,給各商業銀行人民幣跨行支付系統的風險管控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邏輯集中后系統與業務的主要變化
第二代人民幣跨行支付系統包括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三部分,采用商業銀行總行與人民銀行的“一點接人、一點清算”的新系統機制。該機制下,業務實現了扁平化運行,商業銀行全國上萬個網點的業務在很短的時間內直接就會反映到總行,總行管理的覆蓋面、業務風險大大增加,日常業務監控的復雜性大幅提高;與此同時,總行處理異常業務,應對各種情況的反應時間卻大大縮短,日常管理的難度明顯加大。
截至2016年末,人民銀行境內人民幣跨行支付系統日均業務量已經達到2000多萬筆,結算金額數十萬億的規模,小額批量支付系統和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7×24小時不間斷運行。如此巨大的業務量和資金量、7×24小時運行機制和全轄上萬個網點客戶服務、數萬個柜員,要確保風險可控、業務不間斷連續運行,系統的監控體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邏輯集中后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
(1)系統運行的風險
集中風險:總行與人行采取“一點接人、一點清算”的運行機制,使得軟硬件安全運行風險在總行一點高度集中;
聯動風險:系統的安全運行直接影響著眾多個行內連接系統的運行,涉及許多個部門的相關業務;
偶發風險:軟、硬件事故的偶發性和不可預測性增加了系統安全運行維護的難度。
(2)業務操作的風險
涉及業務量大:商業銀行日均數百萬筆的業務量和上萬億的資金結算量;
機構人員眾多:全國數萬名操作柜員、上萬個網點;
運行時間長:小額支付和網上支付7*24小時的運行機制;
業務流程長:他行客戶-同業網點-同業清算行-人行-總行-省級分行本行客戶;
業務種類多:300多業務品種;
風險環節多:各類業務涉及幾十種業務狀態、報文狀態和回執狀態,需要監控與人工處理。
如此巨大的業務量級和如此而已復雜的業務流程,基本上無法實現商業總行一點的處理與監控;商業銀行必須走“建立多層次監控體系”的道路。
建立多層次監控體系的目標和原則
目標:通過科技的和業務的手段,實現對人民銀行第二代跨行支付系統的全方位監控,努力實現時間上全天候、業務上全覆蓋;建立多層次系統監控體系,第一時間發現系統異常和風險,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原則:科技手段與業務手段相結合,以科技條線自動監控為主,輔以業務條線人工有重點、分時段、分層級的系統化監控,充分發掘科技潛力,不斷擴大科技條線自動監控的深度和廣度,真正實現監控的多層次、多時點、全方位。
多層次的業務監控體系建設
(1)實行分級監控,明確職責分工
根據系統架構和運行管理的需要,建立總行和省行兩級監控、兩級管理的第二代跨行支付系統運行體系;在省級分行轄內推行覆蓋省級分行、地市級分行和經營性機構的三級監控體系。
總行職責:總行作為唯一直接參與者,負責全行性的系統安全運行監控、業務參數管理和系統升級改造等工作;
省級分行職責:各省級分行作為間接參與者,負責本轄區內系統安全運行、參數機構維護和日常監控管理,配合總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實施細則;負責轄內各級機構和基層網點的業務管理,履行各項管理職責。
地市級分行職責:與省級分行建立清晰和有效的業務對接機制,負責落實總、分行各項監控和管理措施,確保系統監控到點,業務管理到人。
經營性機構:涵蓋縣、區支行、基層網點,負責本機構相關業務的處理,負責與業務相關的客戶服務。
系統的監控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層級的內容:全局性、區域性和交易機構層面。總行本部負責全局性和本級機構各部門的業務監控,省級分行負責區域性和轄區內各級機構的業務監控;總、分行各有側重點和交叉點,相互協調一致、互為補充。
(2)強化專項監控,確保安全運行
人民幣跨行支付系統的監控涉及面廣、千頭萬緒,要確保系統安全運行,需要商業銀行各級機構共同努力,通過扎實工作、有效管理才能實現。
1.在業務過程監控方面:注重業務處理流程的監控,在省級分行建立“系統日間監控日志”、“系統運行日志”和“系統對賬日志”;利用現有報表資源,按機構、按柜員進行每日業務、交易情況統計和分析,推行轄內日常業務處理的過程管理,做到每項工作有人管,每日工作有記錄。
2.在賬戶監控方面:加強對支付清算業務涉及賬戶的管理,規范內部賬戶使用;嚴禁不按業務流程,任意亂用內部賬戶過渡辦理業務,特別是手工異常處理和批量業務等,完善各項監控措施,加強賬戶的日常監控,確保例外手工處理有章可循。
3.在系統運行監控方面:注重系統運行狀態的監控,確保日常生產和業務處理順暢、有序。嚴格按照“有疑必查、有查必復、復必及時”的要求辦理查詢查復業務,在人民銀行規定時間內完成業務處理。引導基層網點合理安排業務處理時間,避免積壓,提示業務部門盡量避免在業務高峰時段集中處理、突擊處理業務,確保系統平穩運行。
4.在大額資金監控方面:在兼顧風險防范、業務發展和服務效率的基礎上,合理設置不同機構、不同柜員的最高匯款權限限額,制定有區別的、符合工作實際的大額匯款限額標準,做好大額資金的監控和管理。
5.在特殊業務監控方面:加強對系統中流程復雜、風險隱患較高特殊業務的監控和管理,在關注股票、基金期貨、公司歸集等特殊業務的同時,重點加強T+1日生效大額匯款業務的管理。
6.在系統參數監控方面:要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建立具有地區特點,針對性、可操作性和風險可控性強的轄內管理機制;建立合理、有效的內部崗位分工牽制機制,形成管理、監控和操作的有效協調和分工制約。
(3)省行轄內三級監控體系建設
根據總行分級監控體系建設的要求,各省級分行全面加強轄內支付清算業務各層級的日常監控,建立和規范本行支付清算業務三級監控體系,加強對基層網點支付清算業務的督導,強化全轄支付清算業務各環節的風險控制。
針對三級監控體系中的監控職責,落實三級機構按照工作時間順序和各項業務的特點,配套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支付清算業務日間核查事項,要求操作機構落實責任人,每日核查確認簽字并專夾保管備查,規范營業網點的業務操作和日常監控,避免出現操作遺漏、監控缺失,提高業務操作效率和監控的有效性。
通過建立省級分行轄內三級監控體系,統一省行轄內支付清算業務的監控要點,使各級機構各司其職,既抓住重點,又提高效率,做到低風險業務不重復監控,高風險業務逐級嚴控把關,提高支付清算內控管理的精細度,精準聚焦,有效加強支付清算業務的風險管控,使支付清算業務內控管理更加統一、規范、有效。
多層次的科技監控體系建設
人的工作時間、工作強度和監控頻率無論多么密集,總歸是有限的;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提高,那種以大量人員投入為基礎的監控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科技發展、業務發展和風險監控的要求,未來的監控體系,只有科技創新這條路可走。
(1)推進省行支付業務監控系統建設
針對商業銀行總行和省行兩級監控體系建設在管理手段上存在的監控工具缺乏、監控時效滯后、監控網點精度不夠、監控轄內效率偏低等不足,為解決完全由人工實現的對賬、監控和管理的模式無法滿足新形勢下條線管理需要的問題,在省級分行推廣適應管理需要的支付業務監控系統,提升業務精細化、自動化管理水平,實現“人控”到“機控”的轉變,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突出監控職能、強化功能建設、注重應用效果,提升各級機構管理和防控風險的主動性,以系統優化為抓手,形成了自我加壓、主動作為、積極進取工作意識。
(2)建立科技創新的機制
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科技人員掌握著很多工具和手段,無用武之地;另一方面,業務人員有著很多的監控需求,無法實現。由于客觀的原因,科技人員總是在圍著系統轉,而業務人員又總是在圍著業務轉,兩者沒有溝通、協調的機制;這導致大量的科技手段無法應用到業務監控實踐中,無法通過科技的支持實現業務的創新與發展。
只有重視和發揮科技在支持業務發展方面的作用,建立科技人員與業務人員充分溝通的機制,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互通有無、共同發展,把科技創新與業務實踐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實現“人控”到“機控”的根本轉變,建立科技支持下系統的多層次、多時點、全方位監控體系。
(3)開發業務監控模型
通過業務人員與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把業務監控的要點與科技手段相結合,建立業務監控目標下的科技監控模型,逐步擴大科技監控的廣度和深度,實現自動化、全天候的有效監控體系,持續不斷、全面有效地提升系統監控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