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陽
杏產業 國外市場 龍頭企業
杏產業是張家口市蔚縣最具有傳統特色的地方農業產業之一,也是全國杏產品的主產區之一,有“中國杏鄉”的美譽,蔚縣杏樹種植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具有較長的種植歷史。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蔚縣地區的杏產業發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就目前該地區杏產業的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淺析,就自身發現的一系列問題給出了一定的建議對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改善蔚縣杏產業發展提供了建議,促進農民增收和杏產業產值的增加,便于有效的帶動當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杏產業相關研究綜述
寶金山在《保護利用山杏資源加快山杏產業化進程》中提到“隨著林業兩大體系的建立,在加大經濟林綜合開發的同時,各地應把山杏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工增值作為林產品深加工、精加工的重要組成部分……”;牟廣澤在《承德市經濟林產業化經營狀況調查分析與對策》中提到:深化改革是推動杏仁產業經營的重要手段;《山杏和檸條的加工利用》一文中談到“目前,對山杏核的利用是比較粗放的,主要用來制作杏仁罐頭、五香杏仁等初級產品,杏核殼用來生火或是制造活性炭,產品附加值較低,資源價值為得到充分利用……”;《廣東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對策研究》描述“通過培育龍頭企業這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捧頭兵,建立有效利益聯結機制來推動我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高志剛在《新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研究》中提到“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的作用日益顯著,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對農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發展給予指導。”蒙永歡在《淺談如何管理龍頭企業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中闡述“在龍頭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要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與企業內部制度建設促進龍頭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應該注重龍頭企業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形成產業集群,探索龍頭企業發展的新模式。”《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績效評價研究》湯新華研究了當前農業產業化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并對當前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競爭力進行了分析,對于當前我國龍頭企業的實踐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認為這些觀點明確的表達出了目前杏產業需要建立鏈條式的發展,走產業化發展之路。
蔚縣杏產業發展狀況概述
(1)張家口市農業統計相關數據
從該柱狀圖中明顯看到,蔚縣地區杏播種面積穩定在農業總體第二的位置,兩年的播種面積僅此于糧食作物,居于優勢地位。
2015蔚縣全年糧食播種面積61 800公頃,比上年增加265公頃;油料播種面積4724公頃,比上年增加155公頃;蔬菜種植面積3705公頃,比上年減少31公頃;藥材種植面積295公頃,比上年增加9公頃;杏扁種植面積40056公頃,比上年增加667公頃;煙葉種植面積1702公頃,比上年減少102公頃。2016年主要果品中杏和杏扁的產量在全市的果品產量中所占比重位列第三,僅次于葡萄和蘋果的產量,可見杏種植在張家口地區得到大力的發展支持,杏產業在張家口市的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蔚縣杏產業發展現狀
杏屬薔薇科,主要分布在我國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是我國干旱山地丘陵地區特有的經濟作物,我國三北地區山杏林種植面積達到了133萬平方千米,張家口市栽培面積有140044公頃,產量17149噸,其中蔚縣栽培面積為40055公頃,產量6335噸。目前杏產品在市場上需求量較大,尤其是在杏核、杏仁露等新型杏產品的不斷開發中,杏仁的營養價值和醫用價值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杏產品的價格穩中有升,促進了杏產業化的快速發展。
蔚縣的龍頭企業是在近幾年發展起來的,2014年張家口以政字(2014)22號文件形式,公布了375家企業為第七批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其中蔚縣杏扁經銷總公司、蔚縣俊有杏產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蔚縣杏豐農副產品經銷有限公司、蔚縣常寧杏扁經銷有限公司、蔚縣恒利農副產品貿易有限公司、蔚縣順利農產品經銷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榜上有名。
蔚縣杏扁作為一種傳統的特產,近年來受到了蔚縣政府的高度重視。1998年受到了省、市農業發展部門的支持,開始進行杏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也在這一年我國第一個杏扁脫衣白仁生產線誕生,所產杏仁完整率叨叨了86%以上,色澤飽滿光亮,產量達到了年加工600噸,年創產值達到3000萬元,產品遠銷至日本、東南亞、法國等地,得到國際認可和歡迎。1999年杏扁高檔休閑項目啟動,巧克力杏仁、咖啡杏仁、奶味杏仁、蜂蜜杏仁、香酥杏仁、鹽漬杏仁、開口杏核等品種,開口杏核已經開始投產,縣政府專門協調出200畝土地,并籌資建設了“中國河北蔚縣杏扁研究中心”。不僅遠銷國內十幾個大中城市和旅游市場,而且取得了出口權并初步開拓了港、澳及東南亞的國際市場。蔚縣杏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龍頭企業集團化管理不完善
相比較于山東省龍頭企業在現代農業中的發展作用,我省龍頭企業整體規模相對較小,數量相對較少,起步發展晚,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政府管理經驗不足,集團化的競爭效應表現不明顯,盡管張家口市的龍頭企業數量近幾年有一定數量的增長,但是由于相對管理的欠缺,致使在帶動杏產業的發展中還不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此外,杏的質量產量沒有較大的提高,長期的傳統種植技術沒有得到改善,蔚縣地區杏的品種、種植方法還處于傳統階段。
(2)缺乏規劃,分布不均,發展不平衡,園片不整齊
蔚縣許多杏林為個人種植,沒有經過科學的規劃,更加上勞動力的外出務工,山間的杏林出現了只收不管的尷尬之境,有一部分杏林因此荒廢。少部分杏林被承包管理經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使得地區間的杏產業發展存在很大的差距,園林的劃片更加不整齊。這種狀況給杏產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困難。
(3)加工轉化能力薄弱,缺乏有力的需求拉動
蔚縣杏每年夏季銷售多為未經任何加工的杏產品,價格低廉,遇到豐收年份很大一部分私人種植的杏更加難以出售。除了蔚縣杏扁經銷總公司在每年會向農戶收購一部分杏,用于杏的加工外,基本沒有企業再對杏進行大規模的收購,很大一部分農戶只能在自家購買小型的杏干烤制設備。
(4)市場觀念淡薄尚未建立完善的銷售網絡
1.大型杏仁交易市場在河北省尚未全面展開,只有零散的杏銷售公司承擔著對外銷售的角色,生產者沒有正常的銷售渠道,只好低價賣給走鄉串戶的商販,經濟利益回報率偏低。
2.市場信息不靈,導致銷售不暢,產品積壓,造成農戶的經濟損失。
(5)杏產業化發展人才不足
蔚縣杏產業發展的另一大難題就是杏產業發展的人才不足,縣內科技人才缺少,沒有專業的科技人員積極指導杏樹的種植,農民得不到新技術的支持,杏的種植創新品種受到制約,杏產業的管理,杏產業化的發展舉步難行,這也是蔚縣杏產業化發展遲緩的重要問題。
蔚縣杏產業發展對策
(1)“龍頭”企業建設培養,帶動延長杏產業鏈
龍頭企業是杏產業發展的關鍵一環,在產業化進程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不容忽視。處理好農戶和企業的關系問題,積極建設新型的“企業+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由企業牽頭,進行初步市場開拓,為農戶解決基本的銷售渠道問題,協調管理農戶杏產品的運輸加工問題。同時,龍頭企業依據自身強大的資金力量,發揮技術創新的作用,在杏加工過程中,創新深化杏產品的種類,提高杏的綜合利用水平,在傳統杏產品的加工中提高生產效率,促進整條加工產業鏈的進步與創新發展。
(2)重新規劃,整合管理林園
相關林業農業政府部門應行動起來,配備專職人員,對于規劃不合理,但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杏園進行實地考察,與相關農科人員配合工作,對于不合理、荒廢的園林重新規劃,劃分區域,或者開發種植新的經濟作物。相應的對于有能力進行承包管理的農戶,鼓勵他們集體承包經營,發揮規模集約效應,進行整合管理,促進杏的產業化發展更加順利。
(3)搞好市場體系建設,加快杏產品的流通
首先,相關政府部門要發揮服務型政府的職能,對于建立良好發展的市場體系,出臺相關的杏產品流通條例,規范價格市場,避免惡性競爭,從制度監管層面做好第一步,給農戶一個有制度保障的環境。同時,對于起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給予相關杏產業一定的財政補貼,財政優惠,提高龍頭企業帶動杏產品發展的積極性。最后是企業與農戶共同努力,企業積極開拓市場,拉動需求,農戶積極參與,與企業配合互助,爭取為蔚縣杏的發展開創新的局面。
(4)在蔚縣地區加快建設互聯網覆蓋工程,為杏產業服務
蔚縣地區屬于國家級貧困縣,互聯網的覆蓋工程相對較慢,有許多地方安裝網線都存在困難。農戶利用便利的互聯網,不僅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市場的供求狀況,還能進行基礎的農業知識學習,了解目前杏的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最新操作方法,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杏產量。這對于蔚縣杏產業化額發展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同時,企業利用互聯網也能夠第一時間與農戶進行交流,便于“企業+農戶”的生產模式規范化的發展。
(5)培養科技人員,鼓勵相關人才留下來
作為國家級的貧困縣,杏產業化發展的一大難題就是科技人才的缺乏。對于有一定研究成果的科研人員,進行相應的獎勵表彰,鼓勵科研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戶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從技術上層面滿足農戶對杏種植的要求。另外,設立專項資金,對正在進行的或者準備進行杏產業科研項目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使科研人員的研究擁有基本的保障。在吸引人才方面,更多的是給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發展的環境,從各個方面予以完善和改進。
結語
蔚縣杏產業的發展對于張家口市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蔚縣發展杏產業,不僅能夠帶來相對的經濟價值,還能利用杏林產生生態效益,部分山地地區種植杏樹,能夠有效緩解水土流失,這跟縣政府“生態立縣”的政策相吻合。將蔚縣杏產業培養成在國際市場上知名的農業品牌,發展成為競爭實力強大的縣域企業,把蔚縣地區打造成中國杏產品交易集散中心,對于張家口農業的發展將會起到強大的帶動作用。由此可見,發展蔚縣杏產業化,綜合生態經濟的全面發展,對于我國實現“三農”問題的逐步解決,具有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