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咪 李細滿
標準化 品牌競爭力 特色農產品
浙江特色農產品現狀以及存在問題
浙江不是一個農業大省,但卻是一個特色農業省市,近年來,浙江各地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和標準化,通過舉辦各種展會、媒體宣傳、政策鼓勵等各種手段,有力地促進了農產品品牌建設。我們選取的浙江特色農產品中的一例——臨安山核桃。臨安市是典型的山核桃產業發展集聚區,其山核桃具有易栽培、花工少、經濟效益高等特點。然而,臨安山核桃區域品牌的提升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著巨大的推廣空間。而我國加入WTO后,大量國外的品牌農產品紛紛進人我國市場,從而導致我國農產品“足不出戶”就必須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
(1)品牌意識淡薄、定位模糊
中小型企業管理者對自身品牌建設意識淡漠,相比創立品牌,只關注短期收益,通過農產品的大量生產來累積資金。同時很多農產品生產者缺乏對品牌內涵的深刻認識,將品牌與商標等同,只注重品牌的識別功能和促銷功能,輕視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建立強勢名牌的意識不強,不能有效地實施品牌建設。許多優質農產品特產因為沒有注冊品牌,導致了農產品雖然極具本土特色,但精加工品很少,附加值低,價格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無法顯現。
(2)科技含量不高
加入WTO后,面對農產品市場開放,增強山核桃的市場競爭能力勢在必行。提高產品質量成為了提高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從山核桃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分散的一家一戶小規模經營和傳統落后技術,沒有嚴格的按照標準化來進行種植管理,產品質量不再滿足高質量產品的國際標準。
(3)競爭對手帶來的挑戰
浙江省內其他經營干果炒貨的企業品牌,如寧波恒康、杭州姚生記、杭州匯林等由于產品種類較多、產品和企業形象較好,其加工生產的農產品的市場份額很大,對臨安農產品品牌建設來說形成競爭格局。強化品牌經營管理,加大自身品牌競爭優勢成了重中之重。
基于標準化角度的可行性建議
(1)加強領導,加快農產品標準化進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
緊緊圍繞發展品牌建設,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產品競爭力為核心,以農產品標準化總體結構優化和總體功能得提高為主線,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為重點,以建設完善農產品標準化的標準體系、檢測體系、認證體系、監管體系、推廣應用體系、信息服務體系“六大體系”為依托,加快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步伐,注重農產品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育,提高各個實施主體實行農產品標準化的主動性,將農產品標準和實施推廣落到實處,保護環境,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2)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農產品標準化人才隊伍
各級政府給與示范基地一定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以提高企業和農戶參與農產品標準化建設的積極性。在當前形勢下,迅速地建立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適應農產品標準化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既是盡快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緊迫要求,也是抓住農產品發展戰略機遇,全面提高農產品綜合素質的必然選擇。
(3)加強標準化建設,提高山核桃質量
完善山核桃產業的各級地方標準,積極爭取和制定實施行業國家標準。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必須按照標準化的要求進行規范,保證特色農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可以說沒有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的發展,就沒有特色農產品品牌的發展。
(4)基于PDCA模型建立企業標準化體系
基于PDCA循環在自身合適的能力范圍內進行合理地標準化構建,達到企業的最佳效果。企業的標準化建設與品牌建設密不可分,只有建立在企業標準化的基礎上,才能提高企業質量,提升企業品牌競爭力。同時,在標準化基本框架形成的條件下完善標準化框架,將標準化全面的應用在企業的每個方面,全面提升服務質量,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掌握顧客需求并且從顧客需求著手,以顧客期望為導向構建標準化,利用標準化提升服務質量。
(5)行業協會吸納專業人才,建立標準化制定的相關部門
行業協會的自身素質是在標準化過程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的基礎,而提高行業協會內組成人員素質和完善協會組織建設是提升行業協會自身素質的必要途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提高行業協會的素質,才能發揮行業協會在標準化過程中的作用,提高產品質量以達到浙江省特色農產品品牌競爭力的提升。
結論
臨安山核桃的品牌競爭力正確且全面的評價可以真實全面地了解自身品牌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知道其品牌競爭力偏低的癥結所在,以便合理利用標準化規劃農產品的品牌發展戰略,及時調整品牌營銷策略,從而提升品牌的市場競爭能力,保持品牌競爭力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