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楓(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動畫影視中音樂元素對受眾的情感訴求
王楓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本篇論文在探討了動畫音樂當前發展現狀、動畫音樂滿足受眾情感訴求、動畫音樂需要具備的特征屬性的基礎上,對比了我國動畫音樂的不足之處,為更好提升我國動畫音樂的制作,努力探究滿足受眾情感訴求的新途徑。
動畫音樂;情感訴求;發展現狀
如今的影視動畫呈現出了聲畫一體化的特征,而在這當中,動畫音樂如同調味料一般使影視動畫呈現出了更豐富的效果,可以充分激發觀眾的想象力,使其沉浸到作品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要傳達的內涵。
(一)想象力與作品產生感情共鳴
在欣賞影視動畫時,音樂審美體驗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對于推動觀眾想象并引起觀眾情感共鳴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欣賞影視動畫時,眼睛和耳朵這兩種人體器官在第一時間內接收到影視動畫信息。在一部優秀的影視動畫作品當中,往往從開始到結束都伴隨著豐富優美的音樂,觀眾在接受畫面傳遞的內容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耳朵接聽到的音樂,因此可以體驗出影視動畫角色在所處情境中的情感,既而在認知內容的同時調動起自身豐富的想象力,與動畫角色產生一種情感共鳴,理解動畫角色的處境,體會到影視動畫所要傳遞的文化觀念和價值理念。
(二)依托良好敘事前提完善影視動畫的審美藝術
動畫音樂是為影視動畫而生,是動畫綜合藝術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動畫音樂的呈現需要通過現代化的音響、錄音設備以及對白等組合在一起,達到渲染環境氣氛、宣泄角色情感、推動敘事節奏等效果。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動畫音樂是視覺畫面必不可少的補充,對于豐富畫面內涵、擴展故事情節、延伸想象空間,具有特殊作用。動畫音樂的存在,可以讓觀眾得到一種畫面之外的獨特感受,領略到更深層次的審美內涵,更好地完善動畫藝術的審美追求。
近些年,我國動畫作品數量乃至質量,都有重大突破,一些優秀作品如《寶蓮燈》、《喜羊羊與灰太狼》等,都受到了觀眾的喜愛。但是,這其中卻沒有可以讓人為之狂熱迷戀并愿意長時間追捧的作品,究其根源,在于國產動畫一直都忽視了動畫音樂的創作。
(一)重視視覺效果而忽視聽覺效果
一般我們說影視動畫,總是強調其中由視覺畫面所傳遞的內容,而忽視了動畫當中的聽覺效果,無論是動畫音樂還是對白,都是如此。但對比西方動畫,他們在大成本投入的過程中,聽覺效果也占了很大部分投入。例如,《功夫熊貓》中,背景音樂達到了46段,且每段都有數百位甚至上千位音樂人士的介入。而其中的人物配音,亦是重金請來好萊塢的優秀影星,例如金猴就是由中國的成龍配的音。相比之下,中國動畫作品中的音樂,根本就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更別提讓觀眾感同身受并引起共鳴等高級情感屬性了。
(二)脫離動畫劇情,缺乏對動畫音樂的深刻認知
我國當前的動畫片雖然也配置了一定的動畫音樂,但整體來看,其音樂往往脫離動畫劇情。究其原因,這與我們對動畫片的定位有關。中國人仍停留在傳統的認知當中,認為動畫片是給少年兒童看的,因此不少動畫人認為在動畫作品中花大力氣去配置與劇情緊密結合并可以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動畫音樂是多余的,忽略了對動畫音樂的認知。
所以,這就使得我國動畫作品如今仍舊是思想單薄、情節簡單、音樂單調,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即使其受眾群體只對準少年兒童,但在當前知識爆炸的情況下,少年兒童可以通過網絡等先進手段獲得大量視聽享受,由此,如果中國動畫再不奮起,不重視滿足觀眾的情感訴求,忽視動畫音樂,那么被觀眾摒棄、被時代拋棄也就成了必然之事。
在網絡科技推動人類社會快速進步的今天,人們背負著沉重的生活壓力,需要通過詼諧有趣、興趣盎然的影視動畫讓身心得到放松,在視覺、聽覺的雙重享受下感受愜意的生活,在欣賞動畫的同時又領悟到生活內涵、人生真諦,這就是影視動畫需要做到的。音樂可以帶動情感,情感可以推動影片,兩者緊密聯系,是動畫影片中缺一不可的部分。音樂與情感貫穿、推動、渲染、抒發和描繪著整部影片,牽引著觀眾去體會影片的內涵與魅力。音樂在動畫影片中的運用,能使動畫影片的視聽藝術效果更加完美,有利于動畫影片藝術品位的提高。
[1]劉洋.中國與日本動畫、漫畫產業的比較思考[J].齊魯藝苑,2003(3).
[2]耿明海.影視動畫視聽語言[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
[3]欒偉麗.動畫造型與民間美術[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4]張建翔.影視動畫音樂概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J954
A
1007-0125(2016)09-0100-01
王楓(1990-),男,漢族,河南洛陽人,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