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超
(濱城區三河湖鎮第一中學,山東 濱州 256600)
體育專業不同專項學生心臟功能能力(F.C.)的比較研究
宋 超
(濱城區三河湖鎮第一中學,山東 濱州 256600)
為了探討參與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臟功能能力(F.C.)影響的差異,采取二次臺階試驗的方法推測出體育學院不同專項(短跑、中長跑、武術、足球、排球、籃球)學生心臟功能能力(F.C.)值,并將對不同專項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發現體育學院學生F.C.值總體水平較好,而不同專項的F.C.值差異性不明顯。這是由于體育學院學生訓練水平和運動能力不高造成的。再將F.C.值與基礎心律和血壓進行比較,發現F.C.值越高心律越慢,而血壓越低。結論: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的F.C.值比不經常參加鍛煉的大學生高;不同的運動項目對F.C.值得影響不具有差異性,主要因為大學生運動能力不高,不同項目對身體的影響不明顯;F.C.值與基礎心律和血壓也存在一定的關系,F.C.值越大基礎心律越慢血壓越低。
心臟功能能力(F.C.)是確定運動強度的關鍵指標,對于評價人體有氧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健康人來說,人的最大吸氧量相應的MET值與心臟功能能力(F.C.)相差無異。國際生物學發展規劃理事會(IBP)、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體能研究委員會(ICPER)所采用的體測方法中,都將心臟功能能力列為重要的測試指標。
本文通過對不同專項學生的心臟功能能力測試,客觀的反映各專項心臟機能水平情況,為各專項學生體質的評定和體育鍛煉提供參考依據。
2.1研究對象
體育專業不同專項學生心臟功能能力(F.C.)的比較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測試方法山東理工大學體育學院2004體育教育專業不同專項(足球、籃球、排球、武術、短跑和中長跑)學生為調查對象。(表1)。F.C.是指機體在盡力活動時,多能達到的最大的MET值,或指在沒有出現,或剛剛出現異常癥狀時,多能達到的吸氧量水平的相應的MET值,要想準確測定F.C.,最好的方法是要求受試者逐步加大運動強度,同時測定其吸氧量,并對有關指標進行監測,直接測出能夠達到的最大吸氧量。心臟功能能力F.C.的測定原理和方法可歸納如下:(1)氣體代謝測定方法。用氣體代謝法測定受試者的吸氧量(可能達到的最大強度)換算成相應的MET值,即為該受試者的F.C.。按這種方法測定F.C.結果準確,但對儀器設備、實驗技術的要求較高,同時必須對受試者進行嚴密監護,以確保安全。(2)功率推測法。由于MET值與運動時所做功率密切相關,所以可由在有氧代謝前提下按受試者所完成最大功率相應的MET值來確定F.C.。按這種原理進行測定,不需要心肺功能測試系統,但需要有“記功器”。常用的有固定跑臺和自行車記功器(下肢)等。測定時還需要對受試者進行嚴密監護。(3)次大強度活動推測法。由于心率和運動強度之間有很好的函數關系,最大吸氧量出現的時間點與最大心率出現的時間點幾乎同時,最大心率是可以用年齡來推算,因此可以通過次大強度活動找出心率與運動強度之間的函數關系,再利用最大心率推測出F.C.。這種方法不一定需要專門儀器,也不需要嚴密監護。可以集體測定。但準確性較差,而且只能在健康狀況良好、有一定運動習慣的人群中使用。2.2.2測試儀器臺階、節拍器和秒表。2.2.3統計方法對測得的所有的實驗數據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算各指標的變異系數、相關系數、均值、標準差、T檢驗等。測試結果的可靠性檢驗: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在2000年提出了新的用臺階試驗推算最大吸氧量的公式 ,但是在國內沒有進行大面積的應用。因此,我們對公式的可靠性進行了測試。在大學里隨機抽取了5名大學生 ,2天內對隨機抽取的受試者進行了 F. C.的2次測試。通過對測量數值的統計計算(差值、變異系數、同類相關)驗證可靠性。統計計算出:差值為0.27MET、相關系數為0.94 、變異系數第一次為2.32、第二次為2.56。統計計算數據表明,測試結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表1 體育教育專業不同專項學生基本情況
3.1F.C.的計算方法
下面以一受試者為例 ,介紹臺階實驗法。
受試者甲:男,22歲,籃球專項,測試前處于安靜狀態。
第一次實驗負荷較小,臺階高度 25cm,上下時間 3min,頻率為25次 /min,運動后立即測30s脈搏為46次,即刻心率為 92次 /min。
第一次實驗后休息 5min。再做第二次試驗。
第二次實驗負荷比第一次稍大(改變負荷大小可通過改變臺階高度和上下臺的階頻率來實現),臺階高度 25cm,上下時間 3min,頻率 30次 /min,運動后立即測得 30秒鐘脈搏為 51次 ,故即刻心率為102次 /min。
2次試驗后,將數據代入公式法來推測 FC值。

公式中,HR⑴為第一次實驗后的即刻心率,HR⑵為第二次實驗后的即刻心率,MET⑴、MET⑵分別為第一次、第二次實驗的MET值HR(F.C.)為最高心率,k為斜率,MET(F.C.)為推算出的心臟FC值。
計算:
從公式⑴算得:MET⑴=6.02,MET⑵=10.11
從公式⑵算得:

從公式(3)算得:[HR(F.C.)“預期最大心率”=220—年齡

結果14.2MET為受試者甲心臟的F.C.值。
3.2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F.C.總體水平狀況
大學生F.C.的評價標準:一般:8~14MET;稍好:14~16MET,好:17MET以上,稍差:6~8MET;差:6MET以下。此實驗結果和《體療康復》一書中的評價標準基本一致(一般:8~14MET;稍好:14~16MET,好:17MET以上,稍差:7~5MET;差:5MET)。體育專業的學生因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所以心臟功能能力比一般人稍好。大學生心臟F.C.值受諸多因素影響如遺傳、年齡、種族和體育鍛煉等,大家都知道遺傳和年齡是影響F.C.值的主要因素,但體育鍛煉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
3.3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基礎心律和血壓情況分析
人體運動時比安靜狀態下心血管系統活動要強,運動強度越劇烈心血管系統活動也越強。而心臟排血功能的完成主要靠心臟收縮的力量和心臟收縮的頻率。心臟收縮力量的強弱,是由動脈血壓直接決定心臟脈搏輸出量,而心率和血壓則影響心臟每分鐘排血量。心臟功能指數是脈搏頻率和血壓(收縮壓)的比值。運動時2者成正比。
體育學院大學生基礎心律比其他學院學生心律慢,而各個專項之間P>0.05差異性不顯著。收縮壓與舒張壓與其他學院學生差異性不顯著,各專業之間P>0.05差異性也不顯著。(表2)
3.4不同體育專項學生F.C.差異性分析
通過SPSS對不同專項學生F.C.值進行分析。(表3)
通過聚類分析法,體育學院不同專項學生F.C.值之間進行比較發現P>0.05,表明沒有顯著性差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大多數學生訓練不系統,訓練強度不夠,運動水平低,特別是在升入大學后,不積極主動地參加運動,運動能力急劇下滑,造成各個專項之間的差異性不顯著。在較高的運動水平中,不同專項的F.C.存在顯著性差異。
3.5F.C.與基礎心律和血壓的相關性分析
收縮壓可反映心臟的泵血量,舒張壓則反映外周的血管阻力。經過長期體育鍛煉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有所下降。血壓的下降與心率下降一樣是心臟功能發生良好變化的表現,可能與鍛煉后神經緊張度增加有關。通過分析,F.C.值與收縮壓和舒張壓P<0.05,有一定的相關性。

表2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礎心律和血壓情況分析

表3 不同體育專項學生F.C.差異性分析
體育學院大學生F.C.總體水平比其他學院平均水平高。體育鍛煉是影響F.C.值的重要因素。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基礎心律比其他學院學生慢,血壓比其他學院學生低。體育運動對心律和血壓有一定影響。山東理工大學體育學院不同體育專項學生F.C.不存在差異。F.C.值與血壓有一定的相關性,血壓的下降是心臟功能能力變強的表現。
[ 1 ]崔·巴特爾,胡曉彥,王軍,等. 18-22歲學生心臟功能能力測定方法與評價模型的研究[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7):946-928.
[ 2 ]崔·巴特爾,胡曉彥,崔磊.大學生體質健康評價體系與運動處方的研究開發[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7):927-929.
[ 3 ]陳智勇.現代大學體育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4 ]張冰雨.體育選項課對大學生心功能指標的影響[ J ].中國臨床康復,2004.
G812.45
A
1674-151X(2016)06-106-03
2016-04-22
宋超(1985~),中教二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