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519000)鄭維思
門診用藥安全一直都是醫院重點關注的內容,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門診用藥的合理性至關重要。將門診處方點評與行政干預相結合,全面加強對門診處方的管理和醫護人員的安全用藥意識有助于提高合理用藥水平[1]。為此,我院自2013年1月將門診處方點評應用到處方管理中,并采用行政干預相結合的方式提高門診用藥安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我院的門診處方進行點評,上述三年分別選取門診處方數為5822張,6676張,5385張。所有處方無性別、年齡的要求,均為隨機選取。
1.2 處方點評 依據《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國家法律法規,結合我院實際,制定《處方質控工作流程》。處方點評工作每月進行一次,由醫教部牽頭組織,處方點評小組成員包括藥劑科藥師和各個臨床科室醫師,原則上為中級以上職稱或具有衛生技術專業資格的高年資人員。結合門診處方的實際情況(醫師出診情況)確定樣本抽樣的方法以及樣本量,以醫生為單位,保證每位醫生每個月的處方都能抽取到。將點評的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分析和匯總。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的分類,將不合格處方分為不規范處方、不適宜處方和超常處方[2]。我院已于2007年實現電子化處方,系統中已對藥品的數量、規格、劑型以及每張處方輸出藥品的數量作規定設置;同時結合我院專科特色,本院門診對于點評的側重點與國家規定有所差異。其中,不規范處方主要包括處方的前記、正文、后記缺項;未寫臨床診斷,或診斷不全、不規范;藥品的劑量、用法標注不全或不規范;中藥證型未標注或標注不準確;處方用量或金額超過規定未注明原因(大處方);開具精神藥品等特殊藥品(用量)是否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執行。不適宜處方主要包括適應證或遴選藥品不適宜;重復給藥或聯合用藥不適宜的;未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定開具抗菌藥物處方。超常處方則主要針對無適應證用藥及超說明書用藥的情況。

附表 三年來我院門診處方合格率情況

附圖 2013~2015年門診處方合格率變化情況
1.3 行政干預措施 為切實提高醫師、藥師對處方規范化管理的意識,全院大力加強教育培訓和宣傳力度,組織上述人員(特別是新進人員)學習《處方管理辦法》和《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等國家法律法規;同時定期由醫教部組織召開專項點評會議,各臨床科室主任必須參加,通報近期重點突出問題或頑固性重復出現的問題,結合專科臨床用藥指南,進一步規范用藥標準。自2013年下半年開始,我院針對點評發現的門診不合格處方出臺一系列的行政干預措施。落實行政干預措施完善強化處方點評工作。
1.3.1 醫教部將每月點評結果在全院公示,列出各科室處方不合格人員名單和不合格處方的描述,并將通報結果以“質量管理維護單”形式下發到各個科室,要求科室在限期內分析原因和及時進行整改。醫教部定期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驗證。
1.3.2 將不合格處方納入醫師個人醫德醫風扣分項目,按照不合格處方的分類和嚴重程度(不規范處方、不適宜處方、超常處方)扣除相應的分數。
1.3.3 每張不合格處方與個人崗位20%績效工資掛鉤,按照不合格處方的分類和嚴重程度進行不同級別的經濟處罰。
1.3.4 將處方合格率納入科室績效考核指標當中,作為醫療質量重要指標之一。規定每個臨床科室每月處方合格率指標為95%,低于該指標扣除相應分數,分數對應績效獎金相應數額。
1.3.5 直接影響處方權限和出診資格,與評優評先及晉升職稱掛鉤。我院將藥占比細化到每一名醫生個人身上,對不達標的醫生在全院進行通報。半年內4次以上開具不合格處方或藥品比例超過有關規定的醫師,認定為年終考核不合格,離崗參加培訓,取消當年年終考核評優,延長職稱晉升申報與聘任時間一年。一年內對出現抗菌藥物超常處方3次以上且無正當理由的醫師,限制其特殊使用級和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權;限制處方權后,仍連續出現2次以上超常處方且無正當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藥物處方權。
1.3.6 其他措施 經處方點評專家小組討論認定為用藥異常的,上報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進行限購或停止采購該藥;對于存在抗菌藥物臨床不合理應用問題的科室,應當視情況給予警告、限期整改;問題嚴重的,暫停或撤銷科室主任行政職務。
2013年門診處方合格率為95.74%,2014年門診處方合格率97.78%,2015年門診處方合格率98.70%。具體見附表。通過上述措施的制定和落實有效地提高了處方的合格率,門診處方合格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趨勢變化具體見附圖。
通過對門診處方進行檢查分析發現在門診處方管理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比如說用藥不合理、用藥處方填寫不規范、不全面、相關信息記錄模糊等。甚至在檢查中發現了濫用藥以及大處方,這對合理用藥工作的開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將門診處方點評與行政干預相結合,對在用藥過程中發生差錯較多的相關人員給以警戒、懲處,并將合理用藥與績效、等級考核相關聯,有效地提高了醫生對合理用藥的重視程度。
我院所設置的行政干預措施真正從各個層面,自上而下形成360度全方位系統性管理。領導重視親手抓,從職能部門到科主任并落實至每一位醫師、藥師。通過該措施的實施有效地降低了臨床用藥不合理的發生率,確保了藥物使用的合理性、規范性和科學性。行政干預是“手段”而非“目的”,無論是扣錢、扣分、扣減資格,還是開會、通報、懲處,目的都統一為引起臨床的足夠重視,最終將規范用藥演變成醫療機構最核心價值當中的習慣與行為準則。
綜上所述,門診處方點評與行政干預結合能夠有效地降低不合理用藥情況的發生,對于提高處方的合理性和規范性,降低醫療風險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