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婕
本文從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的設計特征以及在新中式室內裝飾設計中的裝飾應用為切入點,對于其在設計中的運用現狀、方法和設計創新做出了非常詳細的闡述。
1.中國傳統吉祥紋樣
(1)中國傳統吉祥紋樣概述
傳統吉祥紋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普通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美的形式,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不朽篇章。它源于商周,始于秦漢。發育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它那珍貴的文化內涵,燦爛的文化底蘊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象征。
吉祥紋樣起源于先古時期的勞動人民的吉祥觀念,是勞動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傳統吉祥紋樣象征的運用人物、動物、植物、日月、五行、符號等,以民間傳說、古老諺語為題材,運用指物會意、諧音寓意等手法創造出圖案與內涵相結合的完美的藝術美。
(2)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的表現手法
傳統吉祥紋樣是通過抽象的概念表現來賦予我們常常看到的東西不同的寓意。吉祥紋樣就是看重一般圖案符號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它將我們腦海中的不具體的概念物質化、表現化。智慧的中華先民用豐富的創造力,將我們抽象的想象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相關聯,進行想象的美化,再與我們生活中的吉祥物聯系在一塊,最后,讓我們看到這個紋樣所透露出來的抽象概念。吉祥紋樣在應用上的表現,主要通過以下的幾個手法: 諧音法、借喻法、變形法、比擬法與綜合概括法。
2.傳統吉祥紋樣在新中式室內裝飾中的應用
(1)突出地方特色,傳承民族特性
在我們設計新中式室內家居裝飾的時候,要充分的研究地方傳統文化,民俗民風,要利用這些傳統的吉祥紋樣作為我們設計的依據,它會賦予我們特有的民族特性。
(2)繼承傳統精髓,融入現代文化內涵
在家居裝飾設計中要運用到傳統紋樣的提取與再造生成;可運用一些裝飾紋樣的解構和整合。這樣在現代新中式室內裝飾設計中,運用現代的設計手法,繼承傳統的裝飾紋樣的設計方式,將傳統的裝飾與現代設計相結合。
(3)傳統吉祥紋樣的革命演進
在現代新中式室內設計中,更加的要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萃取和引用。在設計中要記得將這些傳統精髓與現代設計文化相結合,達到一個互補,借鑒和改造的過程。在新中式設計中借鑒傳統吉祥紋樣的表現形式,并融合西方設計形式的文化元素,設計出具有時代特色的設計作品。
3.傳統吉祥紋樣在新中式室內裝飾中的創新性應用手法
(1)傳統吉祥紋樣形式的提取和再造
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具有它獨特的形態特征,不同的吉祥紋樣元素形態也各不相同。在現代新中式室內裝飾設計中,對于傳統吉祥紋樣進行形式的分析和特征的提取,并將這些精華部分其應用的居室設計中。
(2)傳統吉祥紋樣意境提取與表達
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形式上強調意境的表達,將其應用到現代新中式室內設計中,也具有深遠的設計意義。在設計中,通過人的創作和審美的體驗,來進行強調家居裝飾設計的精神境界。新中式中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意境的提取和精煉就是對于傳統吉祥紋樣的意境表達,然后來應用于室內設計。
(3)以形入手
傳統的吉祥紋樣具有優美的造型及深厚的內涵,在設計創新的過程中:1、可以以現代室內設計的構成方法為指導思想,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將反復的傳統吉祥紋樣加以提煉、抽象概括。2、以傳統吉祥圖案為創意元素,現代排列組合方法的使用,達到一個全新的視覺效果。3、可以用”打散重構”的方式將原來的吉祥紋樣分解,再重新組合成新的紋樣。
(4)從色彩入手
色彩的搭配在新中式風格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不是像傳統裝飾風格一樣對黑白灰的簡單運用,而是會讓某一個色系在家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國傳統裝飾紋樣的色彩很有特點,都是礦物性顏色,隨著時間就開始暗沉、偏灰。如一些現代設計中添加黑、紅、金便增添了幾分古典韻味,同時,也可以探索一些色彩的表現方法。
(5)中外紋樣元素的結合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是一個全球化的社會。 正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創新的能力需要兼容并蓄,如果我們想發揚我們的傳統吉祥紋樣,就要學習吸收其他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將中外紋樣進行合理的組合構成以呈現全新的面貌。
結語
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現代新中式室內設計中較高層次的使用是對傳統吉祥紋樣的的形與神進行高度概括與提煉,注重意境的表達,達到形意結合。如何將中國傳統裝飾紋樣融入到現代新中式室內裝飾設計之中,并且能夠更好地彰顯中國傳統紋樣的魅力和內涵,體現新中式室內設計的文化靈魂,是廣大設計師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
中國傳統吉祥紋樣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處璀璨的浪花,在藝術上也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價值。在當今社會,我們要繼承傳統吉祥紋樣賦予的文化內涵,當然,繼承并不是一成不變,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根據實際需要推陳出新,這才是我們民族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
現代新中式室內裝飾設計風格是中式古典在現代社會更好的體現方式,貼近現代都市人們的生活環境,新中式室內設計對傳統紋樣元素的提取,簡化,變形,重組,是對于傳統紋樣內涵的提升。在設計中我們要根據現代設計的具體需求和設計理念進行創新,并且應用不同的設計手法,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使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現代社會發揚光大。
(作者單位:信陽農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