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晉?邰杰+?王巖松
本文在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的背景下,考察學生的生態設計理念的培養問題,在資源問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從相關概念闡述、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生態設計理念的培養三個方面展開了詳細探討。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進程中,雖然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但同時,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等也日益突出,對于環境的關注和保護也不得不被給予高度重視,而人類只有處理好與自然生態的關系,才能使人類得以延續,由此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好型社會等概念。由于保護環境的觀念深入人心,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體現出了生態理念,尤其在景觀設計專業的發展中,要求學生成為具有生態保護觀念的設計師,在景觀設計中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想真正在建筑行業樹立生態理念,需要不斷加強意識,培養出一批具有生態設計理念的人才,充實景觀設計人才隊伍。
相關概念闡述
1.生態設計
生態設計指的是在設計過程中納入環境因素,進而確定不同設計任務的決策方向。生態設計不同于一般的設計過程,要求在所有的階段都要充分考慮到環境的問題,從而在整個設計周期都可以減少設計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從而能夠產生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消費系統。
2.景觀設計
本研究中除了生態設計的理念外,景觀設計也是關鍵詞,需要對其概念進行掌握。隨著時代的發展,景觀設計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與傳統的教育理念不同,高校在培養未來的景觀設計師的同時,更多地思考景觀設計課程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從而培養出更多的擁有生態設計理念的景觀設計人才。
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大部分的高校中,景觀設計專業的教學更多將時間和教學資源都放在了重點學科的發展等方面,而有關生態設計的專業知識只是起到了調配作用。因此使得學生雖然在景觀設計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方面得到了提高,這種學習方式卻并沒有培養學生的生態設計理念,學生對于與景觀設計相關的規劃、環境等學科并沒有更多的掌握和學習,也沒有設置生態設計方面的課程。
2.生態設計理念沒有得到強化
目前,在景觀設計課程的設置中,并沒有著重生態設計理念或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培養,并且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傳授,這與當前的環境發展和生態保護思路是不相符的。如果在景觀設計的課程中,能夠開展生態設計方面的課程,那么就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那么自然會提升學生的生態設計理念,可以意識到景觀設計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或設計圖紙上,而是作為城市的自然環境,并決定著是迷你的生活質量等問題。和經濟投入。在景觀設計課程中,要讓學生了解景觀的生態化對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
3.生態設計課程缺失
在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中,最大的問題是生態設計課程的缺失。由于連年擴招,學生數不斷攀升,而教師資源和教學資源逐漸無法適應學生和專業發展需求,那么教學質量必然下降,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就無法用完善的專業知識結構體系貫穿生態設計,進而無法形成健全的生態觀,造成了審美差異,直接導致生態設計課程的缺失,無法保障學生生態設計理念的培養。
學生生態設計理念的培養
1.感知生態環境
學生對于生態環境的認識不應該只停留在概念階段,而是要結合生物的發展狀態來了解其特性,因此,應該鼓勵學生去主動感知生態環境。但又不是讓學生去旅行、去走馬觀花,而是要用心靈去看大自然、傾聽大自然,使學生能夠在自然中與風、光、聲等融為一體,從而切身感知生態環境。
2.接觸生態環境
感知生態環節后,學生還應該接觸生態環境,才能進一步指導學習和時間。因此在景觀設計課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接觸自然,以免使學生的學習思路是閉塞的,要盡量開設一些必要的實踐內容課程,讓學生能夠到真實的生態環境中接觸自然、尋找靈感,選擇適合作品的生態材料。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并布置有關生態設計理念的作業,讓學生對生態設計有更為直觀的了解。
3.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使學生能夠擁有生態設計理念的方式之一,而是最有效、直觀的方式,作為開放、互動性很強的教學方式之一,案例教學可以讓教師在充分地策劃和準備的前提下,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案例展開討論,并通過反復互動和交流,提高學生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增加生態設計理念相關課程比重
提高學生的生態設計理念,需要將生態設計方面的課程作為景觀設計課程中的一部分,讓更多學生了解生態設計的重要意義。但相關課程體系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而生態設計課程體系又至關重要,需要教師、學生多方努力,并在教材、設施、課堂案例等多個方面認真設計,把生態設計理念融入課堂。
結束語
生態設計理念的必要性就表現在該理念已經成為未來景觀設計的決策方向,高校的課程設置需要適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需求來設置課程和教學內容,從而培養一大批專業素質高,并且具有生態設計理念的專業人才,從而充實人才隊伍,促進生態設計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基金項目: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基于“工作室制”的環境設計專業“生產性”教學模式研究》(編號:2015JSJG154)、江蘇省教育廳2015年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課題《環境設計專業“崗位+能力”進階式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江蘇理工學院高等教育研究項目“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基于LSSP原理工作室教學機制研究”(JG1306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曹晉,男,講師,江蘇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設計理論與實踐。邰杰,男,副教授, 江蘇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設計理論與實踐。王巖松,男,副教授,江蘇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藝術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