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劍++趙順英
【摘 要】積極的人格特質研究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指導作用已經越來越被受到人們的重視。本研究分析了人格優勢的內涵與研究進展,探討了用人格優勢理論指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了人格優勢視角下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措施。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人格優勢;大學生;黨建
中圖分類號:D26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282-02
一、人格優勢內涵及研究進展
(一)人格優勢概念與內涵
彼得森和賽利格曼(2004)在其研究中指出,大眾較為認可的人格特質據不完全統計共有24類。這24類特質可以提煉為6大美德,分別為智慧、勇氣、仁慈、正義、節制和超越,簡稱VIA優勢和美德分類體系。這些美德是普遍存在的,在世界上的大多數文化中都是被公眾認可的。積極的人格特質是實現美德的途徑和方法。
(二)人格優勢的功能
第一,人格優勢提高個體挫折應對能力。人格優勢幫助個體成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更好地做出決定和采取行動解決事件。第二,人格優勢的個體能夠在行為中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相應的個人的自我效能感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從而促使個人更加邁向成功。人格優勢的存在與發揮對于促進個體積極向上,對未來充滿希望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人格優勢能增強個體的主觀幸福感。人格優勢會帶領個體開放性地與環境互動,與他人相處得融洽,提高工作效率,增強主觀幸福感。最后,人格優勢具有很強的榜樣示范作用。每當個體的行為體現出積極人格特質時,他人能感受到這種人格優勢從而被感染,在生活中更可能將這種行為表現出來。
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引入人格優勢的必要性
(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需要人格優勢理論研究作為指導
積極心理學中的人格優勢理論研究,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一樣,都是對個體如何提高自身修養,養成高尚品德的研究,因此人格優勢研究的理論成果能夠作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理論指導。一方面,高校在按照嚴格程序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員的過程中,可以將黨員發展條件與智慧、勇氣、仁慈、正義、節制、超越等六種積極心理品質緊密結合在一起,以此作為價值標準引導廣大學生歷練積極心理品質,達到黨員成長發展和積極心理品質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目的,從而更加優化黨員發展的過程。另一方面,高校在大學生黨員的再教育中,可以將優勢人格理論中的6種積極品質的塑造方法作為指導,進一步促進學生黨員的政治素質、進一步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等增強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培訓。
(二)積極人格特質塑造是大學生黨員作為先鋒模范作用的內在要求
大學生黨員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楷模,必須加強內在品德修養,塑造積極的人格特質。當個體表現出積極人格特質時,會激發周圍的人也顯露出他們的這種特質,進而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旁觀者因為觀察各種各樣的積極人格特質而受到影響,得到激發和鼓舞。因為這些特質是人人都認可的,發自內心想要擁有的人格特質。在當代這個價值觀日益多元化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為諸多原因變得冷漠疏遠。這時候,如果整個社會具有善良、幽默、仁慈品行的越來越多,那么社會中具有人格優勢品行的人也將越來越多,我們周圍存在具有人格優勢的人的可能性就會增大,人格優勢的養成也就能在社會中自發、自動的進行,成為社會中值得倡導推崇的潮流。
三、人格優勢理論下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措施
(一)人格優勢理論對高校學生入黨程序的指導
開展優勢人格測評成績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的重要參考依據。入黨積極分子經過班級推優選舉出,經過黨校培訓結業成為黨員發展考察對象。高校在考察發展黨員的時候主要依靠入黨介紹人或者其他同學的介紹,并不能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真實情況,常常出現主觀想法與客觀事實不一致的情況。同時當今社會信息網絡發達。受到多元價值觀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想法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這時候單純通過談話、思想匯報等較為主觀的形式將無法全面客觀的了解發展對象的情況,缺乏能夠量化的評價體系。而心理測評的工具測量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VIA優勢問卷(VIA inventory of strengths),用于測評成人的人格優勢,確定個人性格優勢,將6大品德的得分作為入黨6大條件的測量標準和依據,將定性的入黨條件進行量化評估。擬發展的對象通過VIA優勢問卷的測量評估,可以了解其人格優勢所在,同時結合入黨介紹人的說明,組織的談話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全面客觀地評價發展對象的情況,以此作為推優入黨的依據之一。誠然,心理測量工具具有一定客觀性與科學性,但個體存在差異,并不是完全通過測量工具完全評估個體人格,只是作為一種補充而存在。
(二)優勢人格理論對高校學生黨員再教育的指導
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全面”之后,要求全面從嚴治黨,嚴格黨員發展數量,提高黨員質量,規范黨員發展流程。高校發展黨員過程中需要全面評價,調查其群眾基礎以及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表現。因而經受過組織考驗的黨員均是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均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大學生黨員走入社會后,必將引領時代潮流,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為確保大學生黨員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定的走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加強其黨性教育,提高大學生黨性修養。優勢人格理論研究認為,每個人都會有2-5個代表性的人格優勢,個體通過練習,即創造性的使用人格優勢,可以增強個體的自信心和幸福感。6大美德共計對應的24種人格優勢,都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任務進行練習,將學生黨員某方面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激發出來。應該注重用優勢人格對高校學生黨員進行引導和培養。并進一步挖掘和培養高校大學生黨員相對較弱的人格優勢,從而優化黨員培養發展工作。
(三)積極人格優勢有利于提高高校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的主動性
相關研究標明,個人優勢的發展并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基于某種動力的推動,簡而言之即個體的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內部動機完全出于個人的需要,借助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內容,主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于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當然內在動機并不是形成積極人格唯一的動力源泉,這時候積極人格的塑造還需要依靠外在動機的推動,內外共同作用,形成合力。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既要考慮到大學生黨員追求人格完善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要適當設置一些目標和標準,并建立一定的激勵制度,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外在激勵相結合,提高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陳浩彬,苗元江.積極人格研究概述[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
[2]周嵌.大學生積極特質結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及影啊因素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河北師范大學,2008.
[3]劉志軍.樂觀主義——一種重要的積極人格[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3.
[4]謝超.運用積極心理學推進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4,(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