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怡然
受B股影響,周一中國股市滬綜指震蕩收跌,引發市場關注。17日當天,市場早盤窄幅震蕩,下午B股指數大幅跳水,盤中跌幅一度超過6%,拖累滬綜指擴大跌幅。截至收盤,滬綜指收報3041.17點,下跌0.74%,深成指下跌1.01%,兩市上漲個股數量大幅縮減。
海通證券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1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B股大幅跳水與人民幣貶值有一定關系,近期市場對美元加息的預期比較明朗,也加大了投資者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但總體來講,由于B股的流動性相對較差,即使大幅下跌對中國股市的整體影響不會很大。”李迅雷表示。
另據路透社17日報道,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周一早盤與中間價均創逾6年新低,主要因為上周五美元指數大幅反彈。分析人士表示,雖然在岸和離岸匯價持續走低,但市場并未現恐慌情緒。
在關注匯率市場的同時,外媒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同樣予以關注。路透17日綜合近60家機構預測中值結果顯示,在去產能和房地產拉動力減弱等因素影響下,中國2016年經濟增速可能略微放緩至6.6%,而明年預計進一步下降至6.5%。而瑞銀則表示,中國經濟走勢和政策基調可能將再次取決于房地產活動如何演進和調整。預計短期內房地產銷售可能會繼續增長,隨著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力度減弱,明年中國GDP增速可能放緩至6.3%。
而李迅雷分析稱,中國三季度的發電量明顯上升,企業利潤也有所好轉,這些都表明中國經濟在三季度有一定程度的回暖。“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很難持續,這很正常,任何經濟成功轉型的國家,經濟都會逐步走下臺階”,李迅雷表示,美國如此,中國的鄰國日本、韓國也是如此。“作為經濟龍頭,如果繼續高速增長,那么反而不正常了”。
路透社援引專家分析稱,目前全球經濟復蘇步伐都在放緩。除美國之外的其余發達國家均面臨較多問題,新興市場國家也面臨低增速狀態,這可能拖累中國的外貿出口水平。▲
環球時報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