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霞 張嘉麗 楊 靜
?
專科護理門診在PICC置管中的實施效果觀察
葉雪霞張嘉麗楊靜
目的:探討PICC專科護理門診實施效果及意義。方法:將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實施專科護理門診收治的600例PICC置管患者作為觀察組,將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實施PICC專科護理前收治的593例PICC置管患者作為對照組。結果:觀察組置管側肢體負重例數、按時復診例數與導管留置時間比較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導管意外脫落、導管移位、外周靜脈炎等相關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予以PICC置管患者專科護理門診,大大降低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護理更為規范與安全,該法深具臨床推廣價值。
PICC;專科護理門診;并發癥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16.047
PICC置管即為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這是一種將導管從手臂的外周靜脈穿刺入上腔靜脈的近心端的深靜脈置管技術[1-2]。該種技術因其對患者的創傷較小、留置時間較長、感染與栓塞概率較低等優點而深受臨床歡迎,為臨床危重患者的搶救、腫瘤患者的化療以及需靜脈治療的患者創造了安全的給藥途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臨床需置管治療的患者日趨增多,由此引發的PICC置管相關安全規范管理已成為各醫院護理管理工作的重點難點。我院開張PICC專科護理門診后,對置管的安全性有很大提高,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實施PICC專科護理門診以來的600例PICC置管患者作為觀察組,男294,女306例;年齡5~81歲,平均(49.2±2.8)歲;患者中血液科215例,腫瘤科186例,乳腺科101例,其他98例。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實施PICC專科護理門診前收治的593例PICC置管患者設為對照組,男289,女304例;年齡4~79歲,平均(49.9±2.5)歲;患者中血液科194例,腫瘤科182例,乳腺科98例,其他11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實施PICC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專科護理門診護理具體如下:
1.2.1構建PICC專科護理門診[3](1)門診設置與布局。于醫院門診樓設立PICC專科護理門診室與PICC導管操作間(其內包括超聲引導穿刺儀、穿刺專用床與換藥車等)、PICC導管維護區與診治藥物準備區等,這樣布局科學合理,符合感染控制要求;墻上張貼相關PICC的宣傳資料與圖片。診室設施與布局滿足PICC 置管與維護需求[4]。(2)組建護理小組:其中1名組長,2名副組長,5名專職PICC護理人員。所有小組成員均需獲得PICC認證資格,職稱均為主管護師以上且在PICC特定領域工作3年以上。組長依據臨床護理工作量,應用較為機動靈活的彈性排班方式,在確保護理質量的同時,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
1.2.2PICC護理門診的運作(1)制定專科護理的相關規章制定,明確專科護理人員的職責。專科護理人員職責主要包括:負責住院與門診患者的PICC穿刺與導管的日常護理工作;加強宣教,提供咨詢服務,并參與到對PICC置管新產品評估與擇用;預防與控制由導管引發的相關性感染,收集并處理臨床相關資料;錄入與統計患者相關信息資料,抓好院內外PICC疑難病癥的會診工作。(2)整個工作流程為填寫置管知情同意書、依據操作要求與置管流程置管、日常維護及其記錄、院內外的會診與健康教育、置管后常見并發癥的處理等。(3)進一步加強護理專家的坐診與學科管理合作制。于PICC護理門診設5名專家,主要負責對PICC護理門診業務與技術的指導、疑難病癥的會診與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等。5名專家實行每日坐診制,于周一到周五每人坐診1 d。同時,PICC護理門診還應加強與放射科、B超室、血管外科以及消毒供應中心的合作,在患者置管后進行X線攝片以確定導管頂端是否位于上腔靜脈內;通過B超觀察部分特殊病患者導管在其血管內的走向、置管部位是否受壓、靜脈血流狀況等,判斷是否形成血栓以及血栓形成的狀況;對斷管與確定血栓的高危患者的治療還應加強與血管外科的合作;加強與消毒中心的合作以不斷改進穿刺包,提升PICC置管的安全性。
1.2.3建立護理質量控制反饋制度在護理部門的關心與領導下,由護士長牽頭負責,成立PICC質控小組,組建中心靜脈維護小組,每個病區設置1名PICC質控管理員,每周對病區患者置管、健康教育、患者的自我護理以及文書的規范書寫等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改方案,以全面確保PICC 置管患者的護理質量。
1.2.4所有患者實施網絡化管理研發PICC 患者管理信息系統,對患者的相關信息資料進行歸納與分類;提供患者的并發癥監控分類管理,系統還應具備數據備份、加密、用戶權限分配等功能,對PICC置管患者實現網絡現代化管理。
1.3觀察指標觀測兩組患者的認知程度(置管側肢體負重例數越少認知程度越好)與置管護理依從性(按時復診例數),以及PICC導管的相關并發癥情況。

2.1兩組患者認知程度與置管護理依從性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認知程度與置管護理依從性比較 例(%)
2.2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比較±s)
2.3兩組患者PICC導管的相關并發癥情況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PICC導管的相關并發癥情況比較 例(%)

PICC置管為患者提供了一條無痛治療途徑,醫院設立PICC護理專科門診,既滿足了患者多元化的需求,又提升了專科護理質量,延伸了護理服務[5-6]。但因當前各醫療機構發展失衡與PICC知識普及不到位,使得部分醫院與護理人員對PICC護理技能掌握情況并不理想,從而導致患者出院后導管維護不到位,引起導管脫落、移位、堵塞等相關并發癥。PICC 置管是一項高風險的技術操作[7]。病區護士工作忙而壓力又大,且絕大多數護士并未接受過專門的置管培訓,使得完成相關操作的效果不理想。
我院自2014年1月開始實施PICC專科護理門診以來,首先組建PICC專科門診護理小組,并加強了對護理制度、運作、流程等的規范化管理,同時還成立護理質控小組與實施網絡化管理模式,對護理質量進行跟蹤、整改、反饋,通過采取一系列的專科護理門診措施,使得臨床護理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認知程度與置管護理依從性以及PICC導管的相關并發癥情況均存在明顯差異,且觀察組效果更理想(P<0.05)。我院實施PICC置管患者專科護理門診措施,降低了患者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護理措施更為規范與安全。
[1]杜汶錚.PICC專科護理門診的工作模式探討[J].大家健康,2015,9(24):201.
[2]金異,龔莉.基層醫院開設PICC專科護理門診的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5):116-117.
[3]李靜,田麗,郝莉,等,PICC專科護理門診實施效果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8):79-81.
[4]王紅,盧慧芳,戴海燕,等,PICC護理門診的實施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4):297-298.
[5]董金蓮.開設PICC護理專科門診的實踐及體會[J].當代護士,2013(1):133-134.
[6]楊玲,齊姍.我院PICC,護理專科門診的建立及實施體會[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2,14(7):115-116.
[7]王喬鳳,岑敏瓊,柯春連,等,我科PICC置管術后并發癥分析與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3):206.
(本文編輯劉學英)
518109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人民醫院急診科
葉雪霞:女,本科,護師
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