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喜平 舒 萍
?
靜療小組品管圈活動對藥物外滲滲出率的影響
楊喜平舒萍
目的:探討在全院靜療小組中開展品管圈活動,以降低藥物外滲/滲出發生率及提高輸液安全。方法:在醫院靜療小組中按QCC步驟開展針對性降低藥物外滲/滲出率活動,統計QCC前后全院藥物外滲/滲出發生病例數,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靜療小組的QCC活動明顯降低了藥物外滲/滲出率(P<0.05)。目標達成率82.9%,進步率42%。結論:在醫院靜療小組中開展QCC活動,能有效降低全院藥物外滲/滲出率,保障輸液安全。
靜療小組;品管圈活動;外滲/滲出;發生率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16.054
靜脈輸液是臨床常見的治療手段之一,住院患者輸液率達80%以上,護士75%的時間都用在輸液治療,目前靜脈輸液呈現多方式、快速度、長留置的趨勢[1]。針對護理人員年輕化,靜脈輸液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足,導致藥物外滲/滲出發生率增加的現狀,我院于2015年8月1日開始在醫院靜療小組中開展了為期8個月的品管圈活動(QCC),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2015年9~10月(開展QCC前)全院輸液患者24664例次,男12258例次,女12406例次;年齡0~96歲,平均49.5歲。2016年1~2月(開展QCC后)全院輸液患者27420例次,男13161例次,女14259例次;年齡0~98歲,平均年齡48.5歲。
1.2方法
1.2.1培訓和組建院級靜療小組QCC2015年5月開始,醫院請上級醫院QCC專家對全院醫護人員進行培訓,護理部緊接著采取外送培訓、院內專題講座、發放品管圈相關書籍等各種途徑對靜療小組成員和護士長重點培訓。2015年8月,靜療小組成立QCC,圈員14名,均為女性,年齡25~36歲,平均年齡30歲。臨床護理工作5年以上。文化程度:中專1名,大專10名,本科7名。工作年限(5~16年)。職稱:護士4名,護師13名,主管護師1名。護理部主任任輔導員,護理干事擔任圈長。確定圈名和圈徽,本品管圈取名為“邁脈圈”,寓意護理人員在守護靜脈安全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
1.2.2活動步驟
1.2.2.1選題QCC小組結合我院2015年1月、4月兩起嚴重的藥物外滲輸液安全不良事件,為減少護患糾紛,大家投票確立“降低靜療藥物外滲/滲出率”為活動主題。
1.2.2.2現狀把握調查2015年9月~10月未開展QCC活動時靜療患者24664例次,共發生藥物外滲/滲出1127例次,分別從護士、患者、環境、藥物、工具、固定、其他等原因進行現狀調查。
1.2.2.3設定目標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再結合對品管圈能力的評估,目標值=現況值-改善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員能力)=187.6-(187.6×78%×65%)=187.6-95.1=92.5,下降幅度=(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8100%=(187.6-92.5)÷187.6×100%=0.506×100%=50.7%,(現狀調查持續6周,每周平均藥物外滲例次)1127÷6=187.6例次,(實施品管圈措施后現狀調查6周,每周平均藥物外滲例次)653÷6=108.8例次,設定目標值為藥物外滲/滲出例次下降幅度為50.7%。
1.2.2.4要因選擇采用頭腦風暴法,通過因果圖從人、物、法、機、環5個方面分析出現藥物外滲的多種因素,針對可干預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要因論證,通過圈員投票得出導致藥物外滲的主要原因:護士培訓欠到位、低年資護士穿刺技術差、選擇輸液工具不當、固定方法不正確、院內轉運檢查途中使用鋼針、患者輸液肢體體位不當(圖1)。
1.2.2.5對策選定與實施針對選定的主要要因找出相關對策,QCC小組成員根據可行性、經濟性、效益性進行評分,制定相應對策及方法:(1)對全院護士進行輸液安全相關知識安全調查,針對性采用院科兩級靜療專題理論及技能培訓及考核,院內錄制并發布“靜脈留置針操作”“CVC、PICC導管維護”教學視頻,編制并發放“護士輸液治療手冊”,人手一冊,提高全院護理人員的靜療理論及操作技能水平。(2)科室內穿刺技術好的護士對低年資護士一對一帶教,臨床工作中指導低年資護士穿刺技術,穿刺技術好的護士通過院級講課進行分享;責任組長每天對低年資護士報告的外滲/滲出病例進行二次評估。找出外滲滲出要因,并針對性指導解決。(3)全院橫斷面調查留置針使用率,普及留置針使用知識,醫院集中培訓轉變護理人員觀念(根據2015年靜療實施規范),合理選擇輸液工具。加強患者的宣教,樹立鋼針零容忍的理念,對適宜群體推廣使用留置針,提高留置針使用率。(4)規范全院留置針固定方法,留置針固定時統一使用高舉平臺法[2],同時靜療小組將留置針六步固定法制成8 cm×7 cm

圖1 外周靜脈藥物外滲的原因分析
的卡片,全院統一貼在治療車右上角,規范全院護理人員留置針固定。(5)規定輸液外出檢查和手術患者須使用留置針。(6)全院統一制作宣傳畫貼在病房廁所內,告知患者輸液治療中不同情況下肢體擺放體位,輸液過程中注意事項等,減少因患者活動因素造成的藥物外滲。
1.3觀察指標統計品管圈活動前后患者藥物外滲/滲出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SP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QCC活動開展前后藥物外滲/滲出率統計 例次(%)
藥物外滲/滲出是臨床輸液安全管理中常見的局部并發癥,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藥物外滲導致組織壞死,屬于四級醫療事故[3],極易引發醫療糾紛。因此采取各種措施積極防范藥物外滲/滲出是輸液治療安全管理的重點內容。品管圈活動是應用較廣泛的一種質量管理工具,國內許多報道認為“品管圈活動”是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4],能讓護理人員自覺參與科室質量管理,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主動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收集科研數據的能力[5]。將此活動應用到降低我院藥物外滲/滲出率的靜脈治療安全管理中,效果顯著(P<0.05),通過加強靜療專題理論和技能培訓、針對性一對一加強低年資護士穿刺技術指導、推廣留置針使用、規范敷料固定方法、規定輸液外出檢查和手術患者須使用留置針、加強患者輸液過程中體位擺放宣教等,有效降低了患者藥物外滲/滲出率,滲出率從活動前的4.57%下降至活動后2.38%,目標達成率=│改善前-改善后│÷│目標值-改善前│×100% =│187.6-108.8│÷│92.5-187.6│×100% =78.8/95.1×100% =82.9%,進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 =│108.8-187.6│÷187.6×100% =78.8÷187.6×100% =42%。
本次品管圈活動有14名靜療護士參加,她們來自各臨床一線科室,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多次的圈會,開展頭腦風暴,出謀獻策,確立主題、制定目標、分析要因,找到解決問題方法,實施對策予以改進。QCC活動中制定的對策與實施提高了全院護士預防藥物外滲/滲出相關理論與技能,同時規范了輸液工具留置針的選擇及固定,充分調動了患者的能動性,患者宣教對策的強化增強了患者對輸液進針區的自我保護意識,也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因素引起的藥物外滲/滲出率。
QCC活動發揮了責任組長及靜療小組成員在全院輸液安全管理中的積極作用,變被動管理為主動參與,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管理權[6],從而激發了全院參與輸液安全管理的意識。同時在品管圈活動中圈員的自身價值得到了最佳發揮,為他們創造了一個愉悅的工作環境,在工作中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就感[7]。
通過我院的實踐證明,在醫院靜療小組中開展品管圈活動能有效地調動全員主動參與輸液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可顯著的降低全院藥物外滲/滲出發生率。但在全院推動品管圈活動工作量大、持續時間長,需反復召開圈會以控制偏差,因此投入精力巨大,可采用病區試點以縮小工作量。謹書于此,供參考。
[1]盧彩霞,鄭芹,葉志霞.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靜脈輸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141-142.
[2]王輝燕.高舉平臺法在管道固定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3):160-162.
[3]喬愛珍.安全輸液百問百答[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9.
[4]章飛雪,于燕燕,徐枝樓,等,品管圈活動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2):127-130.
[5]麻春英,李嶸,王玲玲,等,質量管理工具合成化應用防范院內壓瘡的實踐與效果[J].護理研究,2015,29(6):1981-1983.
[6]項海青.品管圈在降低ICU氣管插管意外拔管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5(6):174-175.
[7]張虹,郭建平,范穎,等,品管圈管理在護理人員分層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6):2105-2107.
(本文編輯馮曉倩)
641301資陽市四川省資陽市人民醫院護理部
楊喜平: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