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雙方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是我國不恰當地把醫療推向市場?!?/p>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介入中心主任、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如是說。胡大一認為,其實二三十年前的醫患關系并沒有這樣緊張,在我國不恰當地把醫療推向市場后,患者會認為自己跟醫院、醫生的關系就是一個商業關系,他必定不可能如以前那般信任醫生了。

▲插畫/張珍珍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如是說。于明德認為,當前國有藥企雖然占有最多的資源,但發展速度、經濟效益遠遠低于其他所有制藥企,生存空間實際上也越來越小。如果國有藥企想繼續發展,一定要改制,由市場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
——民建中央常委、貴州省主委武鴻麟如是說。武鴻麟認為,經濟因素是造成過度醫療的主要原因。由于醫療過于市場化發展,“以藥養醫”、“以醫牟利”,醫務人員的收入與經濟效益掛鉤,藥品回扣、開單提成現象泛濫。只有實現全民免費醫療制度,才能使醫生的收入不與醫藥掛鉤,在客觀上起到減少醫療浪費的作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院長陳勇如是說。陳勇認為,醫藥分開給百姓帶來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利好消息,對健康更是一項重大的福利。藥品本來就是治病的武器,如果將它與經濟掛鉤,必將導致藥品根本屬性的偏離,只有將醫藥分開,使藥品與醫院、醫生的利益脫鉤,藥品才能回歸其本來屬性,才能為百姓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藥。
——某業內資深人士如是說。這位業內資深人士認為,政府管得太細不利于中醫藥發展。以藥食同源目錄為例,金蓮花作為一種傳統的藥食同源物種,某些地區世世代代都用它來沏茶飲用,以緩解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等癥,但是這種藥材就是進不了藥食同源目錄,即便有中國科學院院士推薦也不行。這種荒謬的事情只會制約中醫藥的發展。
——廣西中醫藥大學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劉力紅如是說。劉力紅認為,急救是中醫的長處,不應被西醫所替代,比如針道,就是急救的重要手段。中醫一般都會隨身攜帶一個小針盒,其實這個小針盒就是急救箱,由于它不存在距離的障礙,所以其急救速度是120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