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昊楠 房志雄/本刊記者
如何提升日常工作能力,在應對突發問題做到快速、有效,是擺在每位食藥監管執法人員面前的一件大事。2015年,北京市東城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食品安全事件應急演練的方式,有效地鍛煉了執法人員的工作能力。不僅如此,還通過建立轄區志愿者服務大隊,有效解決了食品安全日常監管死角難發現的問題。

北京市東城區第一文化館內,隨著現場總指揮的一聲令下,一場食品安全事件應急演練拉開帷幕。為有效應對食品安全應急事件的處置水平,北京市東城區食藥監管局食品安全事件應急演練工作已逐漸成為常態。
在應急演練中,現場大屏幕將事件過程一幕幕地展現出來。應急指揮部現場召開三次通報會,根據應急預案要求,成立醫療救治組、事件調查組、危害控制組、檢測評估組、維護穩定組、新聞宣傳組和專家組7 個小組。由東城區食藥監管局牽頭開展調查取證,對可能引起中毒的食品及原料生產、銷售單位進行檢查;東城區衛生計生委全力做好救治工作,通過相關檢測查找致病原因;東城區公安分局負責維護會議秩序;東城區區委宣傳部負責輿情監測與信息發布;城管、交通等其他相關部門也迅速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演練共歷時約1 個半小時,整個過程組織有序、處置得當,有效提高了應急指揮、組織協調、現場處置的能力。
對于食品安全事件應急演練工作,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應急管理司司長毛振賓這樣說道:“應急演練工作的開展,進一步表明了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視,充分體現了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度負責的精神,食品安全應急演練工作能很好地體現了在新形勢下,食品監管工作的現實需要。”
為進一步縮小日常監察工作的死角,2015 年北京市東城區成立了建國門街道食品藥品安全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服務隊由19 名成員組成,是北京市東城區首支“食品藥品安全志愿者服務隊”。這支隊伍中不僅有普通社區群眾,還有藥店員工、協和醫院退休醫生這樣的專業人員,連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在其列。自服務隊組建以來,志愿者已成功發現了11 起食品藥品違法違規行為,街道食藥監管所在接到舉報后,對不法商販都及時采取了相應處罰措施。
在配合食藥監管執法人員開展檢查工作的同時,志愿者們還擔負起宣傳食品藥品相關的知識。“食品藥品安全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為了我們的安全貢獻一點力量,基于這個出發點,退休后我就加入了自己街道的志愿者服務隊。”一名志愿者服務隊的成員跟記者介紹道:“我們從身邊發現食品藥品安全隱患,反映給食藥監管所,配合食藥監管所開展工作。同時,也給身邊的居民百姓講解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幫助他們提高辨別能力和維權意識。”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街道食藥監管所常務副所長楊松說:“這支隊伍生活于此,扎根百姓,一方面能敏銳地發覺周圍環境發生的變化,容易深入商販內部,發現隱藏著的食品藥品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他們不存在‘8 小時工作時間’,時時刻刻地震懾著不法商販,是食藥監管部門真正的‘千里眼’、‘順風耳’。這支隊伍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為轄區百姓參與食品藥品社會共治做出了表率。另外,為了使志愿者隊伍更加專業化,我們還將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訓交流機制,為他們提供最新、最權威業務支撐,力爭為轄區食藥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