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代表主辦方發言
本刊訊 (記者 房志雄)2015 年11 月27 日至28 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醫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心血管中心、國家癌癥中心聯合主辦的2015 年中國慢性病大會在北京天泰賓館舉行,來自政府部門、協會學會和國內外各級醫療機構的醫學領域專家學者參加了這一盛會。大會上,數十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和有關領導圍繞“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整合”的主題,系統回顧了我國在“十二五”期間慢性病防治的進展,探討“十三五”期間慢性病防治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紛紛為制定我國慢性病的防治規劃獻言獻策。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在會上代表主辦方發言。王隴德說,慢性病已成為世界上威脅民眾健康的最大挑戰,全社會參與,有效控制慢性病的流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社會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利益選擇。慢性病防控工作作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家庭個人的共同努力,而醫學社團作為推動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社會力量,也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創新理念、整合資源、普及知識、推廣技術等舉措,積極參與和推動我國的慢性病防控工作。
會上,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在組織編制《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同時,他還強調,雖然我國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已經初步建成,初顯成效,但是我國慢性病工作仍然面臨挑戰,患者基數大、疾病負擔重、社會認識不足等問題仍亟待解決。為此,他在會上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強調源頭治理,全面實施多部門綜合防控,要以建設健康中國為目標,密切部門間的協作,加強慢性病危險因素的控制,共同建設健康環境。同時要以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治示范區的建設為抓手,緊密結合健康城市、衛生城市的建設,整體帶動區域慢性病防治的管理水平。二是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積極推動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整合社會資源,創新健康方式,提高健康教育的精準性和時效性,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健康中國行”行動、“健康素養促進”行動等活動為載體,提高大眾的健康素養和行為能力。三是積極推進慢性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的健康管理,推廣老年人健康體檢,推動癌癥、腦卒中等慢性病的篩查。促進慢性病早期發現,推廣健康干預的技術,邏輯分級診療制度,實現慢性病健康服務下沉,為患者提供預防、篩查、干預、治療、護理、康復全程防治的管理服務。同時也要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優勢和特點,大力推廣和規范傳統的養生保健和健身活動,積極地開展與中醫藥防治慢性病相結合的服務項目。四是健全完善慢性病防治服務體系,加強慢性病防治機構和隊伍的建設,積極打造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上下聯動,優勢互補的慢性病防治網絡,整合共享多元多維的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的監測信息,促進防治結合,推進慢性病防、治、管整體的融合發展,要借助于互聯網等創新成果,推動慢性病相關健康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本屆大會共邀請20 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和有關領導,就全球衛生治理,健康老齡化,中國慢性病防控政策、策略與實踐進行闡述。同時還邀請近百名專家就慢性病防治研究,營養與慢性病關系,我國心腦血管、腫瘤、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病與移動醫療,心理輔助治療和社區防控等方面在11 個分論壇做專題學術交流,宣傳慢性病防治結合的理念,意求推動我國慢性病防治的關口前移。復旦大學副校長金力,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君石,世界衛生組織邵瑞太教授,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監察專員常繼樂等也出席了大會。
據悉,中國慢性病大會的前身為中國慢性病防控論壇,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和中華醫學會聯合舉辦,先后于2011 年和2012 年召開。2014 年,中華預防醫學會和中華醫學會聯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心血管中心、國家癌癥中心成功舉辦了2014 年中國慢性病大會,會議吸引1000 余名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會議。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國慢性病大會已經成為我國加強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整合,推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具有一定影響力和號召力的綜合性品牌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