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 許方霄/本刊記者
2016 年4 月28 日,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了《北京市公立醫院特許經營管理指南(試行)》(以下簡稱《管理指南》)。公立醫院以特許經營的方式與社會資本開展合作是好是壞?特許經營的開展是否具有實際意義?特許經營能否得以順利推行?本刊記者就此采訪了北京市衛計委副主任雷海潮及某業內資深人士。
北京市衛計委副主任雷海潮說,《管理指南》的發布是為了落實《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規范北京市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特許經營合作行為,保障國有非經營性資產安全和醫療服務品質,促進北京市健康服務業有序可持續發展。對于特許經營的具體政策,雷海潮明確指出,醫療領域中的特許經營是指,經授權的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在保障資產、醫療質量安全且具備相應管理能力的條件下,經授權依規將公立醫院品牌、商標等無形資產以及技術、服務、管理等通過特許經營協議的形式提供給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使用,被特許方按照協議約定,在特定的期限內以統一的經營、管理方式和服務流程、標準向社會提供健康服務,并向特許方支付費用的活動。
針對有些人提出的“特許經營與外包醫院或外包科室是否相似”的質疑,某業內資深人士認為,特許經營與外包醫院之間存在天壤之別。“前段時間轟動社會的‘魏則西事件’曝出很多醫療機構存在外包科室,甚至外包醫院的現象。但社會各界都要清醒地認識到,特許經營與外包醫院或科室的性質完全不同。”該業內資深人士指出,外包醫院或科室表面上是為患者提供服務,實際上是謀求利益。外包醫院或科室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早已被法律禁止。此外,外包醫院或科室是通過引進民間資本、其他行業資本或專家到醫院,而特許經營則是技術、設備、管理實力都非常強的大型國有醫療機構以資源輸出的方式展開的醫療行為。“該《管理指南》中沒有一條內容涉及變相出租科室,與‘魏則西事件’的涉事某醫院性質完全不一樣,社會不用對特許經營感到擔憂。”該業內資深人士肯定地說。
“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已啟動公立醫院特許經營管理的實踐探索,將為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地推進此項改革積累經驗,發揮探路、示范和引領的作用。”雷海潮說,“北京市的公立醫院具有品牌、技術、管理和人才優勢,社會資本則具有資金、機制和服務的優勢,兩者結合將發揮各自特點,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擴大服務能力,適應居民多樣化、多層次服務需求。”此外,雷海潮還強調,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新戰略下,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特許經營對于首都醫療資源的疏解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雷海潮表示,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特許經營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新嘗試,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新探索,有助于促進北京市健康服務業發展,有助于在保障國有非經營性資產安全的前提下,發揮政府辦醫院的引導、規范和服務作用,也有助于調動社會資本辦醫的積極性。那位業內資深人士也認為,對特許經營這種形式的嘗試,教育界已經進行很多年了。此次北京市衛計委在衛生界中進行特許經營的嘗試是對醫改如何更大程度地發揮大型公立醫院自身多重優勢的一種嘗試。
在肯定特許經營性質不同于外包醫院或科室及其創新嘗試的同時,該業內資深人士明確指出:“這種嘗試也存在一定風險。”該業內資深人士說,對于公立醫院而言,技術力量、管理能力輸出是有限的,但是品牌卻是無限的,特許經營方可以任意授予品牌。該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只是特許經營品牌而不輸出管理、技術,在社會資本逐利的本性下,一定會淋漓盡致地濫用特許經營的品牌,因而特許經營品牌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這種血腥場面從“魏則西事件”中就可以看出。
該業內資深人士指出,出臺者在《管理指南》中要求被特許經營方將收入上繳財政,說明他們已經注意到社會資本的逐利性。“在經濟制約的基礎上,出臺者還應該盡量減少公立醫院逐利性的問題,既要防止公立醫院過度特許經營,又要防止公立醫院被社會資本所侵蝕。”該業內資深人士接著又以學校為例。他說,20 世紀90 年代中后期,公立學校就開始采用特許經營方式,并明確要求被特許經營方在擁有一定實力后就得與特許經營方脫鉤,發展自己的品牌。“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政策卻在悄無聲息中夭折了。”該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導致該政策夭折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被社會資本“裹挾”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視的原因。“同樣,醫療領域也如是,不管是特許經營醫院的管理者還是服務的直接提供者,都會從被特許經營的社會資本里獲得好處。”該業內資深人士說,強大的資本力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公立醫院和公立醫院的醫生,甚至最終導致公立醫院逐漸“空心化”。
該業內資深人士還指出,北京某三甲醫院曾因逐利性問題而被社保局黃牌警告,與之相較,社會資本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盡管出臺者此前可能已經有了相關對策,但仍需多多提防如洪水猛獸般的資本沖擊。這個潘多拉魔盒該不該打開,能不能順利將跑出的災難再次收進盒內,北京市衛計委應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該業內資深人士說。

▲插畫/張珍珍
根據協議,北京安貞醫院以特許經營方式與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合作建設一家高水平綜合醫院,合作醫院定位為具有北京安貞醫院品牌的,以心血管為特色的,由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高水平綜合性非營利醫院。北京安貞醫院負責人透露,合作醫院建設設計將充分考慮朝陽區的功能定位,計劃建設面積16萬平方米,設病床800 張,協議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合作建設、運行、管理好醫院,為公眾提供優質安全一流的醫療服務。對于《管理指南》中規定的被特許經營的對象,雷海潮說:“本指南適用于北京市、區政府辦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進行合作的情況,其他單位舉辦的公立醫院按隸屬關系可在征求上級部門意見基礎上參考本指南。”但該業內資深人士卻表示被特許經營方的身份值得商榷。他指出,社會資本不僅包括私人資本,也包括國有資產投資,但《管理指南》對社會資本的范圍并沒有做出非常明確限定。該業內資深人士說,被特許經營的公立醫院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但這種特許經營與公立醫院本身的宗旨就產生了矛盾。“上海、天津的公立醫院根本不需要北京的特許經營,只有那些不發達地區或老少邊窮地區才可能出現特許經營的情況。但除了地域、技術水平上存在差別,所有的公立醫院都屬于國家資本。它們之間的差別應該通過政策調整,如無償援助或醫院遷徙的方式來解決,而不應試圖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改變。”該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公立醫院之間的援助應該是無償的,比如北京的公立醫院支援河北地區的公立醫院不應歸于特許經營的范疇。對此,該業內資深人士還指出,早在20 世紀60 年代我國就曾從政策上嘗試調整,很多醫院都遷徙到外地。“社會必須在公立醫院之間的特許經營問題上達成共識,管理者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點。”該業內資深人士強調。
該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就北京市大型公立醫療機構長期存在醫療資源不足的狀況來看,特許經營中所涉及的品牌、技術、服務、管理等內容,只有品牌具有實際意義。“特許經營方的資源連自己都不夠用,還有多少人力、資源、設備、服務能力特許給別人?管理者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到這些問題?但如果僅特許經營品牌又有什么意義?一旦砸了自己的品牌,無異于丟了西瓜撿芝麻。”該業內資深人士接著說,如果可口可樂或皮爾卡丹等公司將品牌特許經營給其他公司,一點問題沒有,因為它們的品牌和實力都是經過艱苦奮斗而來,但公立醫院卻并非如此,它的實力是在成千上萬的患者和納稅人花費大量金錢的基礎之上形成的。
此外,該業內資深人士還補充道:“醫生是個非常純潔和高尚的職業,他們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如果始終將醫生圍在經營圈里,一會兒特許經營、輸出管理,一會兒創造效益,那簡直就是舍本逐末。如果管理者或醫生本人確實覺得還有剩余的精力,那就去無償支援其他需要支援的醫院。”最后,該業內資深人士不無風趣地說,醫生是個道德職業,不是買賣行業,多想想白求恩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