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在北京延慶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內,兩名自駕游女游客在猛獸區下車后,被老虎襲擊,造成1死1傷。事件過去數日,網絡話題熱度不減。輿論場上,批評與爭議此起彼伏,猜疑、戲謔、嘲弄、演繹之聲層出不窮?!度嗣袢請蟆穼Υ嗽u論,“輿論別成另一只傷人‘老虎”;《新華每日電訊》也指出“評論不能跑在事實前面”。面對網絡狂歡,輿論應何去何從,本文輯要網民文章,以期從更多角度予以審視。
站在制高點消費災難
老虎咬人事件在網絡上迅速發酵,各種抨擊譴責當事人的文章應運而生,不知為何,看完之后有說不出來的不適。仿佛沒有多少人愿意關注當事人本身,很多人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著這起事故指手畫腳,甚至有幸災樂禍的意味在里面:“瞧啊,這家人開的是豪車啊,活該活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薄拔铱窗。瑒游飯@里明明有警示牌,這女人還下了車,甚至還在車門前逗留了一會兒,這不是作死的節奏嗎?”
在事情沒有蓋棺定論之前,怎么就有那些沸沸揚揚的言論,仿佛自己已經真理在握的感覺,去批評一個和我們并無兩樣的陌生人?因為你不認識這個人,所以才敢肆無忌憚;因為個人的力量終歸弱小,所以很多人才敢對他人妄加評議。
也許,這正是網絡時代真正的悲哀所在。在一件涉及人命的大事出現時,我們關注的,不再是當事人的生命安危,也不是當事人的肉體及心靈創傷,也無暇顧及事實是怎樣的,后期要如何追責……在網絡時代,在網上隨意發表自己的看法,說出道貌岸然的結論,順便蹭個熱點圈點粉,實在是一樁劃算的買賣。
或許正如一個朋友所說的那樣,在這個網絡時代,真相早已沒那么重要,借助熱點事件,挖一個點,達到空前的閱讀量與轉載量,這才是比起事件本身更讓人激動不已的事情。
別忘了,個人力量再強大,也注定會存在很多認知盲區,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你指望依靠個人保持高度警惕活在每時每刻,這根本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誰都有疏忽的時候,誰都有大意的時候,可問題在于,一個成熟的社會體制下,明知道這里藏著巨大的風險,豈不是應該想到最糟糕的情況,利用各種更可靠的辦法和措施去防范嗎?
(新浪微博,趙曉璃)
規則正義來自權義對等
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將人咬死的新聞,在輿論場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整個輿論的走勢,經過了幾個階段的變化:首先,是單純的駭人聽聞;接著,一些自媒體推出爆款文章,指責該女性之所以成為老虎的獵物,在于她不守規則、在危險區擅自下車;與此同時,一些營銷號跟進,人肉搜索該女性,各種真真假假的傳聞甚囂塵上,小三說、壞脾氣說、醫鬧說都有,網友轉而認為女性被咬是罪有應得,并開始同情動物園和老虎……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曾遭遇過不守規則的人,而又總是習慣于把自己歸到遵守規則的行列,在這種鮮明的對比下,我們既指責了他人,又崇高了自己;既宣泄了怒火,又自我感動了一次。
事實上,目前這名女性是否主動違反規則仍不可知,即便她違反規則,她也已經付出遠遠超出這一舉動的代價——她嚴重受傷、失去了母親、遭受輿論審判。但當她成了不守規則的靶子時,我們自然而然覺得她罪有應得,甚至我們還隱約地感到了一種報復的快感,我們代入了對現實生活中那些違反規則卻逃脫懲罰的人的痛恨: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就是你們的下場!
總而言之,如果女子違反規則,那她的確該受到懲罰,但這懲罰絕不應該是一死一傷。她違反規則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輿論可以此來提醒人們對規則的敬畏,但絕不應該幸災樂禍、輿論審判。否則,這表面上看是倡導規則,實際上是以暴制暴邏輯,是在宣泄一種極端的報復和仇恨心理,對生命的敬畏、寬容、溫和、正義全部蕩然無存。
如果社會上泛濫的都是這種惡毒暴戾的情緒,并且人們深陷其中而不自知,那可比咬人的老虎可怕多了,因為稍不留神你就成為下一個獵物。
(南周知道,從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