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遠
2016年被認為是網絡直播年。實際上,網絡直播已在2013年興起,而今年尤為火爆,除了“網紅”主播外,一些明星大咖也參與其中,造成大批粉絲駐足圍觀。
2013至2014年,以美拍、秒拍、小咖秀等為代表的短視頻應用走紅。從2015年斗魚、熊貓等新興游戲直播平臺紛紛亮相,再到2016年映客、花椒等移動全民直播APP受到追捧,網絡直播席卷全國。
但在網絡直播火爆背后,在受到投資人的青睞的同時,又受到專業人士質疑:網絡直播動輒幾百萬人圍觀,但流量去哪里了?又能否成為下一個新的風口?
網絡直播異常火爆
截至2016年6月,全國視頻直播平臺已超過200家,預計全年上線平臺將增至400家,市場規模達到500億元。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25億,占網民總體的45.8%。這其中,特別是真人聊天秀直播和游戲直播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得到快速發展,網民使用這兩類直播的比例分別為19.2%和16.5%。
網絡直播所產生的人氣效應,令人咋舌。6月21日,東風汽車就邀請了100位知名主播現場直播了新車“風光580”在海南博鰲的上市活動,場外同時在線的網友一度達到500萬之多。
8月2日零點到8月8日24點,由百合網、世紀佳緣以及花椒直播聯合主辦的《生存之王》,組織7位背景不同、風格不同的“網紅”主播,在獨立的7個密室空間完成直播任務。節目采取“主播累計生存值可兌換為實物”的全新游戲交互內核,要求7位主播只能通過粉絲打賞的生存值來換取食物、水等相應的生活用品,全面實現粉絲對主播的“喂養”式支持。
這一場7天7夜不間斷的直播生存秀,成為了直播平臺最大的看點。據花椒直播數據顯示:活動7天累計觀看人數超過767萬人次,花椒幣超過1791萬,點贊數超過1200萬次,專屬禮物總值超過1250萬。
據悉,百合網非常看好直播形式在百合網產品中的應用前景,一早就推出百合網的專業情感互動平臺——百合密語。通過直播不僅可以滿足用戶的咨詢、培訓、即時互動等功能,更符合年輕人口味。同時百合密語直播平臺也正在摸索更多的網絡娛樂直播節目形式,力圖打造更多網絡版的大眾情感娛樂節目。本次《生存之王》就是百合網在直播娛樂節目運作上的一次大膽嘗試。
由于網絡直播領域與生俱來的自媒體屬性帶來的巨大商業價值,使得眾多企業、個人紛紛入駐直播平臺。市場普遍認為,在未來,直播的功能很有可能成為主流社交、媒體平臺的標配。
對此,北京天眼通直播創始人莫唯書認為:“直播將是下一代媒體形態。最先火的不是在國內,而是在美國,因為它有即時視頻互動的概念,觀眾有一個參與感和現場感,甚至影響節目的走向,這是它最吸引人的一點。”
90后與00后成主流人群
有人說,微博是70后的天下,微信是80后的天下,網絡直播則是90后、00后的天下。
“直播平臺的主流人群應該是85后、90后、00后,因為這一群人是跟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都是資深網民。”莫唯書說,“我是一個90后,身邊的朋友多數不會去看電視,獲取資訊和娛樂的方式都是通過網絡。我之前是去優酷、土豆,現在都是去看網絡直播了。”
據花椒直播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平臺日活躍用戶已超過500萬,核心人群主要集中在90、95后年齡段。這部分人群喜愛網絡生活,對各類網絡事件有所熟知,經常收看熱門節目。
目前,國內網絡直播主要分為游戲直播、秀場直播和移動直播三大類。莫唯書說,“我一般都是看游戲直播,因為有一些電競職業玩家在上面直播,通過直播我可以學到很多高端技巧。除此之外,那些手機端的直播我基本不看,因為那些內容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
據他介紹,在直播平臺上有各種各樣的小圈子,比如電競圈子,依靠電競文化這個圈子發展起來的。“原來電競文化是一個特別小眾的文化,現在有這么一個平臺,讓這些小眾文化的圈子能夠聚集在一起,甚至擴大它的影響,讓更多的人去關注這個平臺和圈子。”
“網絡直播平臺的內容很難做差異化,在末端的一些直播平臺,如果想掙錢的話,那么人氣就必須要上去,靠什么才能紅呢?有些人就想急功近利打一些‘擦邊球,在直播平臺上就容易出現一些色情、賭博等內容。”莫唯書說。
針對一些網絡直播平臺傳播色情低俗信息,公安部從7月至10月底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網絡直播平臺專項整治工作,對網絡直播平臺進行安全管理,依法打擊利用網絡直播平臺實施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進一步凈化網絡環境。
成為下一個新風口?
網絡直播今年突然火爆起來,這與當下智能手機普及、帶寬提升、資費降低等因素有關,同時也與投資人青睞從眾心理有關。據“新媒體課堂”的數據顯示,在其統計的116個直播平臺中,有108家獲得了融資。
“為什么受到投資人青睞?我認為,很多投資人都有不投可能會錯過的心理,所以參與到這個非常火爆的直播行業。”京北眾籌總裁、上海交通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所所長羅明雄說。
羅明雄認為,因為以前一些投資人錯過了諸如微信、電商、搜索和游戲等投資熱點,以及前兩年互聯網金融P2P的風口。“現在網路直播和VR產業已成為今年投資的熱點,這是投資人一種從眾的心理,或者大家認為網絡直播的想象空間非常大,應該會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
然而,面對如此多網絡直播平臺,動輒幾百萬人圍觀點贊,專業人士又在思考流量都去哪了?羅明雄說:“一個人沒事兒在網上講個話、發個聲、做個菜、做個飯,就是幾百萬人、幾十萬人在圍觀,這個打死我也是不相信的。當然,也有人爆出整個行業有90%~95%都是機器人在刷,跟當年電商刷量或通過O2O補貼一些不是用戶的用戶,這種意義大嗎?我個人認為這種意義不大。”
對此,有業內人士也表示,直播數據造假的動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主播和主播經紀公司為了捧紅主播,制造出某主播在線人氣旺的假象,從而讓普通用戶因主播的高流量而產生好奇心進行打賞,直播平臺獲取經濟效益;二是直播平臺的寬帶和運營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有的直播平臺為了回收成本、增加盈利,則通過虛高人氣和流量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從而獲取融資。
在羅明雄看來,之前每個行業流量、用戶數量都在增長,這是因為整個互聯網網民數量在增加,同時網民花在互聯網上的時間也在增加。而隨著網民數量到達7、8億的極限,網民數量的增長是有限度的,網民用在網絡直播上的時間也是有限度的。
“其實整個互聯網都在喊缺流量,因為沒有新增了,人的時間成為稀缺資源。”羅明雄說,“網絡直播在熱點過后,能不能獲得持續的關注量,這是我非常懷疑的,這也是我們在投資網絡直播的時候,非常謹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