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水的質量問題不斷面臨新的挑戰,為了保證水的質量,常常需要進行水質監測。質量控制是水質監測分析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可信、準確、可靠的基本手段。本文闡述了水質監測分析過程質量控制的要素,并提出了分析過程中質量控制的措施,對水質監測分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水質監測;分析過程;質量控制
1、水質檢測中質量控制的目的以及意義
我國大力發展經濟條件,忽視了對水資源的保護。研究表明,我國30%居民的飲用水有著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偏遠地區居民飲用水重金屬含量超標,引起了諸如癌癥村、氟斑牙等現象頻頻發生。進行水質檢測是保證居民飲用水安全的有效方法,而進行水質監測中的質量控制則是必要的途徑。質量控制是為了保障在水質檢測中測到數據的準確性,以滿足人們用水安全的需求。用水安全是一個永久性的話題。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情況下,都要時刻關注人們用水安全。進行水質檢測的質量控制是應對當下水污染的一個有效的保護措施,是人們用水健康的關鍵步驟,進行水質檢測是必要的,進行水質監測的質量控制更是不可或缺的。
2、水質監測質量控制的內容
(1)采樣的布點原則
水質采樣的質量控制能夠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能夠正確反映出該地區水環境的污染狀況和變化規律,因此,水質采樣的質量控制應按照第4版《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的相關標準進行控制。水質監測點位的設置及監測數據是否具有代表性,各斷面的具體位置能否真采樣實反映出該區域水污染的狀況及變化規律,因此布點采樣至關重要。在確定和優化監測點位時應遵循信息量原則、尺度范圍原則及可控性原則,根據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嚴格執行。
(2)采樣過程的質量控制
采樣過程中的儀器選擇非常重要,現場測試儀器一般包括溶解氧測定儀、pH計、溫度計等。采樣儀器在采集樣品之前都應該進行認真的清洗、校準,并將樣品統一編號,包括樣品序號、采樣日期、監測項目。每一項都貼好標簽,認真記錄其狀態,樣品采集執行《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和《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的相關規定,不得隨意更改。按要求填好采樣地點、時間、采樣人、核對人等,如果有異常,添加附錄加以說明。
(3)樣品保存、運輸的質量控制
樣品在運輸前應該將容器蓋子擰緊,并用采樣箱裝好。特殊樣品嚴格按照溫度等條件要求進行運輸,確保樣品在運輸過程中沒有發生變化。在樣品保存、運輸等環節,都應該嚴格按照《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的要求,不同的水樣應該根據其保存方法進行保存,實施有保護性的運輸。樣品在進入實驗室之前應該嚴格辦理樣品交接手續,并做好交接記錄。分析人員在對樣品進行分析時,應仔細核對樣品和采樣記錄是否一致。
(4)樣品分析測試中的質量控制
樣品試劑必須嚴格按照《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和《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相關要求進行配制。每批樣品必須有2個空白試樣,在比色前進行一次樣品測試,在比色后再進行一次測定。由于溫度對顯色的影響比較敏感,因此在比色中最好采用水浴恒溫顯色,嚴格控制顯色的時間,保證顯色溫度與室溫的差比小于3℃。只要能做平行雙樣的分析項目,都應該按照同批測試的樣品數,隨機抽取10﹪~20﹪的樣品進行平行雙樣測定。隨機抽取10﹪~20﹪對質控樣品進行加標回收率測試,回收率應在95﹪~105﹪之間。
(5)監測數據審核的質量控制
監測數據的審核應執行“采樣—分析原始記錄—報告”的三級審核制度。現場采樣人員應對采樣記錄進行認真填寫,并對填寫的采樣記錄進行相互審核。分析人員應該將分析數據先交給校對者進行核對,而后送給室主任簽字。主任審核簽名后再交給技術負責人審核。在審核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重新采樣、監測、計算、審核。
3、水質監測中質量控制的措施
(1)提高檢測人員的素質
我國的水資源檢測技術在不斷提高,各種檢測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對于水質檢測提供了便利。但水質的檢測更重要的在于認為的操作,設備的更新相對于人為操控僅僅起著輔助作用,所以提高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至關重要。環保部門應嚴格控制人員的進入。對進入人員進行層層考試,考試內容應包括實地考試和專業知識考試,最終憑考試成績排名進行擇優錄取。對于在職人員,應定期進行培訓,培訓過程中及時對最新知識進行講解,培訓結束后應進行考察,對考察不合格者繼續進行培訓。
(2)認真對待基礎環節
認真對待基礎環節是重視細節的重要體現。水質檢測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步驟繁雜,只有保障在各個基礎環節的操作得當,才能避免錯誤的無限放大,避免檢測功虧一簣。認真對待基礎環節同時也要求重視實驗中各環節的配合。水質檢測由不同的環節構成,各環節的協調配合才能使得結果更加準確可靠。
(3)提高數據處理能力
提高數據處理能力對于水質檢測十分重要,正確的數據處理是保證檢測結果有效的最終環節。數據處理包括數據的記錄、數據的計算、數據的審核。其中數據的記錄應由記錄人員當場記錄,避免事后記錄,在記錄后與數據報告人員進行核對,保證記錄準確。數據記錄后需要對數據進行整理計算,數據的整理計算應該嚴格進行分類處理。對不同組別實驗樣本進行整理計算,避免混淆數據。最后是對數據的審核,數據計算完畢后應對數據進行審核,對數據計算步驟進行檢查,避免由于人為計算原因導致數據錯誤。在經過一系列的數據處理后再進行水質評價,進行下一步活動。
4、結論
影響水質監測的原因很多,只有使監測結果控制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可靠,才能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水質檢測中應嚴格控制各樣本檢測所處環境,從樣本采集、運輸、保存、實驗以及最終數據整理,確保實驗的準確性,保障水質監測的有效性,從而幫助環保部門對水質進行下一步措施。
參考文獻:
[1]國家環保總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編委會.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2]張芳玲.質量控制在水質分析化驗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2.
作者簡介:宗玉婷,女,1986-,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