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云
[摘要] 目的 針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中采用綜合治療方法影響其妊娠結局的程度進行初步探討。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被臨床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并具有妊娠要求的50例患者的有關資料。其中按照患者實際情況分別服用達英-35及二甲雙胍兩種藥物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有25例患者,研究組患者采用個體化綜合治療3個月(調整服用的達英-35或二甲雙胍藥物〕,對照組患者只采取調整生活方式,對兩組患者的妊娠情況進行觀察。結果 兩組患者中比較其妊娠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中有4例自然流產,2例患者產生妊娠期糖尿病,3例患者產生妊娠期高血壓;研究組患者中有1例自然流產,沒有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比較兩組患者的自然流產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患者相對于對照組患者而言,在自然流產率方面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研究組患者產生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的比例相對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法有利于妊娠,可使患者在臨床中的自然流產及產生妊娠糖尿病、高血壓等妊娠不良情況得到明顯降低。
[關鍵詞] 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妊娠結局;綜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089-02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臨床婦科中一種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通常患者伴隨存在代謝異常及生殖功能障礙,也是生育期婦女產生無排卵性不孕的一種主要因素。雖然2/3的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患者都能利用促排卵方法對妊娠進行有效治療,但因其內分泌代謝狀態比較特殊,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患者具有特殊性的妊娠過程,相對于普通群體不具有良好的妊娠結局。因此,采用個體化營養、運動及藥物綜合治療方法,對影響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對于提高該疾病的臨床質量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被臨床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并具有妊娠要求的50例患者的有關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被臨床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并具有妊娠要求的50例患者的有關資料。其中按照患者實際情況分別服用達英-35及二甲雙胍兩種藥物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有25例患者,患者年齡在22~35歲,平均年齡(26.9±2.4)歲。研究組患者采用個體化綜合治療3個月(調整服用的達英-35或二甲雙胍藥物〕,對照組患者只采取調整生活方式,對兩組患者的妊娠情況進行觀察,兩組患者之間各項指標存在的差異不具有統計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臨床診斷標準
妊娠少于28周、胎兒體重低于1 000 g并終止的孕婦為自然流產。空腹血糖高于5.1 mmol/L,或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結果中空腹血糖超過5.1 mmol/L及服糖1、2 h后血糖分別超過10、8.5 mmol/L,則可被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20周收縮壓超過140 mmHg或舒張壓超過90 mmHg,產后12周內能夠恢復正常值,尿蛋白結果呈陰性,產后就能夠被診斷為妊娠期高血壓。
1.3 治療方法
研究組患者采用個體化營養、運動及藥物等方法進行綜合治療,與靜態代謝率及體成分運動功能測定等結果相結合,采取個體化營養及運動指導措施。藥物治療方法是對患者從月經后每日服用1片達英-35,連續服用3周,停藥后再等到月經后重復用藥。空腹具有較高的血糖和胰島素指標的患者,每日服用二甲雙胍1 000 mg,2次/d,連續服用3個月。之后對排卵進行監測,指導患者受孕。每月隨訪患者了解妊娠情況,隨訪進行1年。對照組患者只調整生活方式,并對排卵進行監測,指導患者受孕,隨訪1年。對比兩組患者的妊娠情況。
1.4 統計方法
對有關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滿足正態分布規律,采用均數±標準差(x±s)形式表示相關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對組間患者進行比較;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中比較其妊娠率,對照組患者中有4例自然流產,2例患者產生妊娠期糖尿病,3例患者產生妊娠期高血壓;研究組患者中有1例自然流產,沒有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比較兩組患者的自然流產率,存在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患者相對于對照組患者而言,在自然流產率方面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研究組患者產生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的比例相對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生育期婦女中,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是臨床中一種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也是生育期婦女產生無排卵性不孕的一種主要因素。雖然采用促排卵及輔助生殖技術,患者基本上能夠正常妊娠。但患者妊娠后還是比較容易產生各種合并癥,具有關統計數據顯示,近1/3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都會發生自然流產,孕早期也有20%~40%之間的患者發生自然流產。相對于對照組患者研究組患者產生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將高3倍,產生妊娠高血壓的可能性也高3.5倍。
該研究中對照組有8例患者妊娠,妊娠率約32%,研究組有6例患者妊娠,妊娠率約24%,兩組患者妊娠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中有4例自然流產,2例患者產生妊娠期糖尿病,3例患者產生妊娠期高血壓;研究組患者中有1例自然流產,沒有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
在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中雄激素較高是一個主要的病理生理變化。容易使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患者提高流產率,其原因一是高雄激素容易直接影響卵母細胞而造成自然流產;二是子宮內膜具有黃體生成素及雄激素受體,其結合子宮內膜后,對子宮增生內膜及黃體期分泌子宮內膜具有一定影響,對生長的子宮內膜造成一定損害,進而對胚胎著床不利而引發流產。
在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患者中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是糖代謝異常的主要特征,特別是婦女比較肥胖更是如此,約25%~70%的患者具有程度不同的胰島素抵抗。患者產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情況相對于普通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其空腹胰島素濃度增高比較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顯示,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患者促黃體生成激素升高與不孕、流產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促黃體生成激素的高分泌與雄激素濃度較高也具有一定關系。另外,高胰島素血癥容易對促性腺激素細胞產生刺激作用并引發促黃體生成激素分泌過多。
肥胖與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具有相互的因果作用,肥胖能導致月經異常及排卵較少,進而引發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肥胖群體的雄激素可通過周圍脂肪組織中的芳香化酶向雌激素進行轉化,引發高雌激素血癥,該癥狀利用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調節,增加促黃體生成激素的分泌,使分泌的卵泡刺激素降低。卵巢受升高促黃體生成激素的不斷刺激而產生雄激素,導致惡性循環。此外,肥胖患者容易增大胰島素抵抗的發病率,這也對子宮內膜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其內分泌紊亂可引發妊娠結局的不良狀態。體重指數降低能夠對不良妊娠結局進行改善,所以應在妊娠前加強咨詢,積極引導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患者將飲食結構合理調整,在妊娠過程中加強適宜的運動鍛煉。該病例中研究組患者的自然流產率呈逐漸降低的趨勢,這與研究病例不多及跟蹤時間不長等方面具有一定關系,這有待于日后開展深入研究。
4 結語
綜上所述,以上病例采取3個月時間的綜合干預,可明顯降低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患者產生妊娠不良結局的可能性,這或許與采用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法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患者改善生活方式,體重降低,對其高雄激素血癥進行糾正及抵抗高胰島素等因素存在一定的關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標。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的規范化及孕前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但因收集的病例不多,且沒有進行較長時間的跟蹤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其遠期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閆雪,徐興華,陳子江.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2014,7(10):42-45.
[2] 李光輝,范玲,張為遠.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對圍產結局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3,11(6):95-99.
[3] 郝明,周楠,胡興茂,等.妊娠相關蛋白在多囊卵巢綜合征并糖尿病早期自然流產患者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4,3(15):112-116.
[4] 鄭璐,張涵,杜鵑.脂聯素和抵抗素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3,10(5):87-91.
[5] 陳茜松,張劍峰,胡建威,等.抵抗素和脂聯素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5(9):37-41.
(收稿日期: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