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彥偉

[摘要] 目的 對比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對于糖尿病并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該院收治的47例糖尿病并慢阻肺患者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另選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并慢阻肺患者為觀察組(人性化護理),對比兩組的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的SF-36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31.48±4.39)分、(91.20±4.33)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12.38,13.49,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與常規護理相比,人性化護理更有利于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降低并發癥風險,效果確切。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糖尿病合并慢阻肺;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13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for diabetes and the influence of copd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June 2012-47 in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copd in the control group (usual care); Another selection on June 6, 2014 - February 2016 and 47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with copd to observe group (humanized nursing), compared two groups of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of SF - 36 scal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31.48±4.39), respectively (91.20±4.33) 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 = 12.38, 13.49,(P<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routine nursing, humanized nursing more conducive to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opd improve diabetic,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the exact effect.
[Key words] The humanized nursing; Diabetic copd; Clinical effect
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大多為老年患者,此類患者的病程普遍較長且有反復發作的特點,若未能及時予以治療處理則很容易導致繼發性感染,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器官衰竭[1-2],威脅生命安全。該研究通過對比不同護理干預模式下,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相關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該院收治的47例糖尿病并慢阻肺患者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另選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并慢阻肺患者為觀察組(人性化護理)。入選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及慢阻肺的診斷標準[3],無誤診病例。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患者年齡(58.68±4.02)歲,糖尿病病程4~10年,平均病程(7.48±2.10)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齡(59.71±5.33)歲,糖尿病病程4~11年,平均病程(8.03±1.87)年。對兩組的基線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并未發現二者存在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可進行對比觀察。所有入選對象均對研究內容完全知情且自愿參與,符合倫理委員會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結合患者病情合理進行床位安排,為患者提供有關信息并進行詳細的入院介紹,為每位患者制定健康檔案,記錄過敏史、病史等基本情況,并指導患者家屬注意預防墜床等。
觀察組采取人性化護理:①為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包括講解糖尿病和慢阻肺的起病原因、注意事項等,使患者詳細了解自身病情;②進一步強化病情觀察和臨床監測,包括呼吸、血壓、心率等指標;③酌情予以霧化吸入,在霧化吸入前向患者解釋其目的和作用,并講述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④做好生活指導,包括合理的飲食搭配,低糖禁煙酒,維持充足睡眠,進行適度運動等。
1.3 觀察指標
3個月后采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百分制),由患者對住院期間的護理工作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越滿意[4-5]。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統計無誤后進行匯總并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 17.0作為統計學分析軟件,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
2 結果
評價結果顯示,觀察組的SF-36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合并慢阻肺的臨床發生率普遍較高,是臨床呼吸內科的常見合并癥。此類患者除了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且存在明顯的肺部與呼吸系統損傷,大多是由于肺胸疾病和內分泌系統紊亂等疾病共同作用所致。臨床經驗顯示此類患者的并發癥率較高,容易導致肺心病等嚴重疾病,危及生命。為患者提供全面科學的護理干預十分有必要。人性化護理干預要求護理人員始終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的中心與主體,以滿足患者需求為最終護理目標[6]。相較于常規護理干預模式,人性化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更好配合護理人員的各項護理操作,同時還能夠幫助患者對自身病情有清楚認知,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和自我監測意識,能夠更好預防突發情況,對于異常情況也能及早發現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很好地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風險,為患者的病情康復創造了有利條件。
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接受人性化護理后,其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組間各項指標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與石惠[7]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證實人性化護理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構建。另外還有研究發現, 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在接受人性化護理后,其并發癥率僅為3.48%,顯著低于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組的14.29%,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該研究并未針對并發癥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在后期研究工作中應該進一步擴大研究病例的選擇范圍,并增多分組,例如分為常規護理、人性化護理、整體護理等多個組別[8],有利于對比更多護理干預模式對于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對于篩選最優的護理模式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更有利于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病情康復和生活質量改善,也有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構建,臨床應用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褚文佳.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的臨床護理對策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29(16):59-59.
[2] 趙沖.重癥監護室慢阻肺患者并發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外醫療,2014,33(1):76-77.
[3] 陸曄,謝雯俊,劉彥,等.糖尿病聯絡護士在非糖尿病病區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2012,27(19):3-5.
[4] 劉寧.精細化管理在老年病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6):3817-3818.
[5] 姚虞蓉.普外科老年患者圍手術期的舒適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4,30(6下旬刊):3274-3275.
[6] 范福玲,徐琳.糖尿病連續性護理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2):1674-1677.
[7] 石惠.人性化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9(7):214.
[8] 楊玉秀,劉曉云.振動排痰護理對慢阻肺患者運動耐受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0(8):1905-1907.
(收稿日期: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