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發生嚴重多發傷實施急救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7月—2015年7月該院收治的發生嚴重多發傷的糖尿病患者206例,隨機分為2組各103例,比較兩組搶救成功率。結果 觀察組搶救成功率為93.2%,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 進行積極有效的規范化急救護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發生嚴重多發傷的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 急救護理;糖尿病;嚴重多發傷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14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ith severe multiple trauma. Methods Selec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traum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July in our hospital: 206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ach of 103 cases, Compar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2%,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o carry out active and effective standardized first aid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Key words] Emergency care; Diabetes;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人群不斷增長,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1]。而由糖尿病引發的各種并發癥如眼、腎、血管、骨骼、神經的慢性損害和功能障礙,為患者生活和生命質量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嚴重多發傷多是因意外事故或在同一致傷因子打擊下,人體受到突然且巨大的重傷,如不及時搶救,會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采取主動、及時有效的急救護理對搶救工作的成功至關重要。選擇該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6例發生嚴重多發傷的糖尿病患者,對其進行規范化的急救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2015年7月間,該院收治的發生嚴重多發傷的糖尿病患者20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各103例,觀察組男73例,女30例;年齡23~65歲,平均(48.9±1.2)歲;發生原因:交通傷46例,高處墜落傷31例,塌方傷7例,刀砍傷13例,其他6例。對照組男78例,女25例;年齡21~64歲,平均(45.2±1.6)歲;發生原因:交通傷51例,高處墜落傷20例,塌方傷8例,刀砍傷19例,其他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急救護理
1.2.1 對照組 患者均為自行入院,給予院內常規急救護理,如保持呼吸道通暢、控制出血、心理等護理。
1.2.2 觀察組 患者給予規范化的急救護理。
(1)現場急救護理:①建立和保持通暢呼吸道。到現場后,在詢問患者發生原因、經過,有無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同時,為患者建立呼吸通道[2]。對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將其置于俯臥位,頭盡量向下,醫務人員用膝部頂住患者腹部,在其背部連續拍擊,接著按壓腹部多次,如此反復,呼吸道通暢后給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為4-6 L/min,必要時將給予患者氣管插管。②建立靜脈通道,迅速補充血容量。根據患者休克的程度,建立2~3條有效的靜脈通道,盡可能在患者的上肢與頸部,快速進行血糖測定,進行補液;根據失血情況適當的輸血。對顱腦損傷為主的多發傷患者無休克征象時,應限制其液體的輸入量。③觀察病情,安撫患者及家屬情緒。嚴密觀察患者血糖、血壓、脈搏、呼吸、尿量等,監測患者有無昏迷加重,嘔吐,血壓升高,視乳頭水腫,根據血氧飽和度了解缺氧情況,隨時調整吸氧濃度。患者因突然發生的意外,常感到焦慮、瀕死感,同時也害怕加重糖尿病和糖尿病帶來的并發癥[3],護士應在急救的同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消除患者心理的壓力,使其保持穩定的情緒接受護理和治療。
(2)轉運途中護理:經對患者現場處理后應盡快回院治療,轉運前再次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征,一般患者取仰臥位,對于顱腦損傷的患者采取側臥位,對于胸部損傷的患者取低斜坡臥位,對于脊柱損傷的患者,搬運時要使患者的頭部、軀干、四肢都保持在同一水平,避免脊柱再次受到損傷。轉運途中維護各種管道的通暢,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傷口的變化,并做好預見性的搶救準備。
(3)入院后護理:明確診斷,做好術前準備。臨床大量報道[4],糖尿病患者術前較好的控制血糖,可使術后感染機會降低10%,降低手術并發癥和死亡率。應迅速監測和控制血糖,降低手術的風險。對于腹腔內實質性臟器及大血管損傷的患者,在抗休克的同時積極進行剖腹手術,待病情平穩后再依次處理其他部位的損傷;對于腦和脊髓傷且生命體征不穩定的患者,可協調各科室人員進行檢查。
1.3 觀察內容
觀察兩組患者搶救時間和成功率。
1.4 統計方法
對該組數據采用SPSS5.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救護車到達事故發生地時間為(15.6±2.8)min,到達醫院的時間為(62.4±7.1)min,接受手術的時間為(78.3±10.4)min;對照組患者到達醫院的時間為(83.7±5.2)min,接受手術的時間為(110.6±9.7)min,兩組從搶救時間方面比較,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931,P<0.05);觀察組搶救成功率為93.2%(96/103),對照組搶救成功率為81.6%(84/10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64,P<0.05)。
3 討論
近年來,多發傷的發生逐漸增多。而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因多發傷導致各種并發癥發生機率較非糖尿病患者多發傷導致各種并發癥發生機率高2~3倍[5]。因此,為了使急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該院根據嚴重多發傷的特點,制訂規范化的急救搶救,建立和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及時控制出血,迅速補充血容量,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問題,為搶救患者生命贏的寶貴的時間,與之相配的是護理人員要有過硬的應急能力和急救技術,在急救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亂,該組結果表明,觀察組在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譚波報道相近[6]。總之,進行積極有效的規范化急救護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發生嚴重多發傷的搶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
[參考文獻]
[1] 張艷,任華偉,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救護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療養醫學,2015,19(3):141-142.
[2] 赫巍.探討急救護理在嚴重多發傷中的效果[J],中外醫療,2013,32(25):161-162.
[3] 王玉霞,王永紅.發骨折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30(3):449.
[4] 王潔霞,劉徽,歐陽敏.嚴重多發生患者的急救經驗與護理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4,30(1):45-46.
[5] 徐蕾,俞瑾,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2014,8(4下旬版):213-214.
[6] 譚波,劉麗蘭,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5,19(4):158-159.
(收稿日期:201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