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巖


[摘要] 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對兒童糖尿病血糖控制和不良事件的影響。方法 選取該院糖尿病患兒50例,接受治療的時間為2013年5月—2015年7月期間,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25例患兒,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后的血糖控制情況和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糖尿病患兒護理后的血糖控制情況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糖尿病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糖尿病患兒采用循證護理措施,不僅能夠改善患兒血糖控制情況,還能減少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 循證護理;兒童糖尿病;常規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173-02
兒童糖尿病是臨床上較為嚴重且多發的疾病[1]。為此,該院選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接受治療的50例糖尿病患兒實施不同的護理,以此觀察糖尿病患兒護理后的效果,以供臨床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糖尿病患兒50例,接受治療的時間為2013年5月—2015年7月期間,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兒25例,對照組患兒25例。觀察組糖尿病患兒,男女比例為10∶15,年齡1~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1±0.45)歲,病程為1~30個月,平均年齡為(15.27±1.24)月。對照組糖尿病患兒,男女比例為15∶10,年齡1~1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1±1.34)歲,病程為1~29個月,平均年齡為(18.21±0.58)月。觀察組糖尿病患兒和對照組糖尿病患兒年齡、性別和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方法:對照組糖尿病患兒采用常規護理,常規護理為入院護理、飲食護理、病情護理等。
觀察組護理方法:觀察組糖尿病患兒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采用循證護理。
①問題分析:由護士自主建立循證小組,與患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患兒的基本情況,找出常規護理方案中的不足,利用最適宜護理研究依據、臨床經驗與患兒的基本情況,根據科學實證和理論經驗來分析常規護理方案中的不足。
②循證小組:通過系統搜索兒童糖尿病和預防不良事件等的相關文獻,根據護理人員的護理知識、臨床經驗以及相關文獻的科研結論,將所獲得的科研證據、臨床知識與患兒的病情相結合,制定循證護理方案。
③評價證據:通過自評方式監測循證護理方案的效果,找出循證護理方案中所存在的不足,對循證護理方案中的實用性、真實性、可靠性進行總結實施經驗和評價,重新制定循證護理方案。
④病情護理:護士應耐心給予患兒以及患兒家屬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例如飲食方法、發病機制和并發癥,告知患兒以及患兒家屬應保持適當的運動量,有利于減輕患兒體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護士應對患兒和患兒家屬進行衛生宣教,使患兒和家屬了解飲食治療是各種糖尿病的基本治療措施,增加患兒對護理的依從性,護士應在患兒每餐前查對飲食,嚴格分配飲食,定時定量進餐,嚴格限制患兒食用各種甜食,控制一天攝入量。
⑤運動護理:根據患兒自身情況制定運動方案,每日護士應陪同患兒以及患兒家屬進行跑樓梯、散步、慢走等運動。
⑥飲食護理:給予患兒健康飲食指導,告知患兒多食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低糖、高蛋白和低脂等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等食物,并告知患兒吞咽食物時注意不要強制吞下,限制患兒糖份攝入,每日食糖量為6 g。
⑦心理護理:由于患兒會存在較多的負面情緒,護士應主動與患兒溝通,通過給予患兒講故事和做游戲,了解患兒的心理狀態,鼓勵患兒表達自身的感受,及時緩解其心理壓力,可通過培養患兒多種興趣愛好,確保患兒的心理健康。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糖尿病患兒護理后的血糖控制情況。比較兩組糖尿病患兒護理后不良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n(%)表示,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對比血糖控制情況
護理前,觀察組糖尿病患兒血糖控制情況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后,結果顯示,觀察組糖尿病患兒在血糖控制情況的比較中明顯優于對照組糖尿病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不良事件發生率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糖尿病患兒在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比較中明顯低于對照組糖尿病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據相關研究顯示,兒童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兒科疾病,常見的臨床癥狀為消瘦、多餐、多尿和多飲等,早期的診斷及治療不僅能夠改善患兒的血糖,還能減少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2]。該研究中,該院對糖尿病患兒分別采用不同護理,循證護理取得較為可觀的效果。
循證護理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的,循證護理是指護士在護理方案中明確的將科研結論與文獻證據相結合,從中獲取證據,作為護理決策依據的過程[3]。循證護理方案包括4個要素:①尋找護理方案所存在的不足;②系統搜索兒童糖尿病和預防不良事件等的相關文獻作為科學證據;③根據臨床經驗以及相關文獻的科研結論制定出循證護理方案;④對循證護理方案中的實用性進行總結,找出所存在的安全隱患,重新制定循證護理方案,最后實施循證護理方案[4]。循證護理方案利用科學依據對患兒進行護理,能有效改善患兒血糖控制情況和不良事件發生率[5]。
該院研究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經過不同的護理后,觀察組糖尿病患兒在血糖控制情況的比較中明顯優于對照組糖尿病患兒,并且觀察組糖尿病患兒在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比較中明顯低于對照組糖尿病患兒。
綜上所述,給予糖尿病患兒采用循證護理措施,不僅能夠改善患兒血糖控制情況,還能減少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值得在臨床護理中進一步推廣及運用。
[參考文獻]
[1] 古建平,付曉榮,衛海燕,等.胰島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療兒童糖尿病的療效及護理風險分析[J].廣東醫學,2012,33(18):2864-2866.
[2] 劉維維,楊鐵花.從糖尿病兒童到成人過渡期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4):470-474.
[3] 古建平,付曉榮,衛海燕,等.護理干預對1型糖尿病患兒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0):3470-3471.
[4] 陸群,孫海峰,姚孝娟,等.循證護理聯合臨床護理路徑在兒童糖尿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6):43-46.
[5] 魏榮,柯曉燕.需要層次理論對兒童糖尿病住院舒適度及家長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147-148.
(收稿日期: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