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娟
[摘要] 目的 對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急救處理方式以及相關預防措施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該院急診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80例,對其相關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出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急救護理方式與相關預防措施。結果 有針對性的對8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進行急救處理后,并且告知其預防措施后,所有患者血糖均回復至正常水平,無出現后遺癥患者。結論 對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發病原因進行探析,并且根據相應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急救護理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糖尿病患者其他并發癥的出現,糖尿病患者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預防工作可以降低低血糖現象的發生率。
[關鍵詞] 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急救護理措施;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177-02
糖尿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其是由于遺傳、免疫功能失調等原因導致人體胰島素功能減退所引發的高血糖疾病。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飲食水平不斷改善,糖尿病的發病率也不斷提升,成為了影響人們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在糖尿病的眾多并發癥中,低血糖是其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甚至會對患者造成生命威脅。因此,在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并發癥的情況下采取正確的急救護理措施十分重要。現針對該院急診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昏迷患者80例進行研究,總結出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急救護理方式與相關預防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急診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范圍為35~75歲,平均年齡(59.26±2.14)歲,平均病程(8.3±1.3)年,80例患者均符合低血糖標準。80例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原因包括服用降糖藥物、使用胰島素劑量失誤、飲食量降低、運動過量等。
1.2 方法
1.2.1 急救護理 基本急救處理:將80例患者根據是否清醒分為不同類型,有針對性的開展急救處理。意識清醒的患者給予15~20 g口服糖類食品用于治療,并且每15 min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檢測,記錄好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的變化。如果患者血糖水平持續低于3.0 mmol/L,則繼續服務15~20 g的糖類食品用于急救,意識出現障礙的患者立馬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注射50%的葡萄糖液共20 mL,或選擇使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0.5~1.0 mg的胰升糖素進行急救。在完成上述急救方式后患者的血糖水平仍然低于3.0 mmol/L的時候,可以選擇繼續注射20 mL的50%的葡萄糖液,并且每15 min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檢測,記錄好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的變化,直至患者的血糖恢復正常水平。
急救護理措施:①用藥護理措施。科學指導患者服用藥物。在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的時候要給予更加詳細的指導,并且根據患者的病情與恢復狀態決定使用胰島素的劑量。②飲食護理。叮囑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要嚴格注意,尤其是要加強營養,合理搭配飲食,定時定量進餐。另外,還可以隨身攜帶低血糖應急藥品。③運動護理:根據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態制定適量的運動量,切忌在空腹時運動。嚴格控制運動量,如在運動過程中出現臉色蒼白、四肢變冷等情況要立即停止運動,并且服用隨身攜帶的低血糖急救藥物。④心理護理。低血糖患者在完成基本急救處理后,需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與不良心理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護理方式。患者十分容易恐懼自己由于血糖過低而需要急救,或者對糖尿病治療失去信心。因此,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心理護理,告知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原因以及相關原理,幫助患者消除恐懼與焦慮,以便讓患者可以積極配合治療。
1.2.2 相關預防措施 ①護理人員要開展合理的飲食指導,詳細的向患者與家屬講解糖尿病飲食的重要性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并詳細的指導患者制定飲食計劃,引導其能夠自覺的遵守飲食計劃配合治療。②護理人員要知道患者定期開展血糖與尿糖的自我檢測。詳細告知患者進行尿糖檢測方式,讓患者自我檢測尿糖。并且知道患者正確使用快速血糖檢測儀,以便患者能夠及時掌握自身病情,以便合理控制藥物的使用量。③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出現低血糖時所出現的特殊癥狀,以便讓患者一旦出現虛弱、煩躁等典型癥狀的情況下可以第一時間采取措施并且與醫護人員聯系。
2 結果
有針對性的對8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進行急救處理后,并且告知其預防措施后,所有患者血糖均回復至正常水平,無出現后遺癥患者。
3 討論
低血糖是糖尿病一種十分常見的并發癥,當患者出現低血糖時嚴重者會對患者的神經系統形成不可逆轉的損害[1]。因此,當糖尿病患者在出現低血糖時應該第一時間通知醫護人員,及時開展就只。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狀不是十分嚴重的話可以通過使用含糖量較高的食物來使得血糖恢復至正常水平;相對嚴重的患者則需要使用相應的藥物治療進行急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在臨床上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并且難以控制,發病后十分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2]。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引導糖尿病患者注意低血糖的并發的預防,并且在日常治療與生活中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并且在出現低血糖癥狀后及時對糖尿病患者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健康的損害,進一步優化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
文章在針對性的對8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進行急救處理后,并且告知其預防措施后,所有患者血糖均回復至正常水平,無出現后遺癥患者。
糖尿病患者在出現低血糖現象后,護理人員第一時間開展急救護理能夠有效緩解低血糖現象對患者造成的身體損害[3]。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急救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情與癥狀進行密切的觀察與詳細的記錄,針對患者出現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病情注意患者可能反復出現低血糖現象的情況[4]。密切留意患者的意識狀態,定期對患者的血糖情況進行監測,以避免低血糖現象的再次出現[5]。同時,護理人員應該著重加強患者的心理狀態護理,由于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現象的情況十分常見,并且還有可能導致糖尿病病情的加重,嚴重時可能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因此,患者時常會因此產生悲觀、難過、焦慮、絕望等負面心理,對治療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6]。因此,護理人員應該積極主動的接近糖尿病患者,聆聽其內心的感受,領悟其內心的狀態,以便第一時間開導患者,給患者進行心理工作輔導,以便能夠緩解患者的心理障礙與負擔,樹立起康復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7]。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對糖尿病患者進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很多糖尿病患者對該疾病的癥狀、并發癥等都沒有足夠的了解,亦不了解糖尿病低血糖時的臨床癥狀,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詳細的講述低血糖的臨床現象與科學的處理方式,以便可以讓患者在熟悉低血糖臨床癥狀的情況下提升自我保健意識與能力,讓患者能夠在遇到低血糖現象的時候開展及時的自我救助與管理,以最大程度避免低血糖現象所導致的不可逆損傷[8]。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發病原因進行探析,并且根據相應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急救護理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糖尿病患者其他并發癥的出現,糖尿病患者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預防工作可以降低低血糖現象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梁建暉.老年糖尿病病人發生低血糖反應的急救處理及護理措施[J].內蒙古中醫藥,2015(6):162.
[2] 秦鑫.老年糖尿病并發低血糖患者實施系統性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33):345-346.
[3] 魏梅,陳煥娣,譚靜.延續性護理對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知識的效果分析[J].廣州醫藥,2013(2):69-70.
[4] 張彥.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低血糖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7):210-211.
[5] Giulia Suro, Amy G. Weisman de Mamani.Burden, Interdependence, Ethnicity,and Mental Health 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Fam. Proc,2013,52(2).
[6] 楊花蘭.個性化護理干預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率中的應用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5):62-63.
[7] 王一霞.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低血糖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4(8):136-137.
[8] 段晶蕊,徐錫春.個性化護理干預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率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4):130-131.
(收稿日期: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