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


[摘要] 目的 探索糖尿病患者行腹部圍手術期的護理對策。方法 選取該院在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間的100例糖尿病腹部手術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和臨床恢復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和臨床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糖尿病腹部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行使優質護理,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其恢復率,其護理方式值得在臨床上被廣泛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腹部手術;圍手術期護理;對策探討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183-02
糖尿病屬于終身性慢性疾病,其主要指的是患者體內胰島素缺乏或是靶細胞對人體胰島素敏感度下降,其可引起人體內分泌代謝功能紊亂[1]。該文旨在探索糖尿病患者行腹部手術時,圍手術期的護理對策,該院選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間的100例糖尿病腹部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的對象為該院的100例糖尿病腹部手術患者,收治時間在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間,并對所有入選的患者采取隨機的分組方式,分別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入選標準為:①患者均達到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②均行腹部手術患者;③均簽署書面同意書患者。排除標準:①排除嚴重心功能疾病患者;②排除溝通障礙患者;③排除精神抑郁患者;④排除手術禁忌癥患者。
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5∶25,年齡48~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48±2.47)歲,糖尿病病程為1.5~10年,平均病程(4.28±2.72)年,其中19例為膽囊切除術,18例為胃癌根治術,13例為消化道穿孔后修補術。
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6:24,年齡47~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18±1.56)歲,糖尿病病程為2~9.5年,平均病程(5.72±1.48)年,其中18例為膽囊切除術,17例為胃癌根治術,15例為消化道穿孔后修補術。兩組糖尿病腹部手術患者相比男女比例、平均年齡、平均病程、手術類型例數之間各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可進行相互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方式:采用常規護理,其中包括:加強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血糖指標監測,術前告知患者手術注意事項,術中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術后給予抗感染等治療。
觀察組護理方式:對糖尿病腹部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采用優質護理,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2.1 術前護理 ①患者入院后,對患者介紹院內的基本壞境,且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從而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治療,根據入院時的檢查結果,給予患者降糖藥物和胰島素治療,且加強患者的飲食護理與血糖的檢測。②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即將面臨手術治療,所以大部分患者存在焦慮、不安等情緒,而此時護理人員應主動的與患者溝通,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從而使患者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手術。③手術前一晚,囑咐患者保證睡眠質量,告知患者禁食、禁水時間,以及手術中的注意事項,進手術室前再測一次患者血糖。
1.2.2 術中護理 ①在患者進手術室之前,將手術室內溫度調至24~26℃,濕度保持在50%~60%之間,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手術壞境,核對患者的基本資料,確定無誤后,將患者送入手術室。②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隨時觀察患者的血糖指標變化,確保患者血糖維持在7~10 mmol/L,術中盡量不使用全麻,以免發生術中低血糖昏迷現象被掩蓋。③手術結束后,若無特殊情況,不給予導尿,對于需導尿患者,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
1.2.3 術后護理 ①患者手術后,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血糖指標,且加強對肝、腎等重要器官的監護。②每間隔3 h對患者的血糖進行監測,根據患者的血糖情況,合理給予胰島素用量。③在對患者實行護理操作時,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避免發生切口感染等現象,同時觀察各管道有無堵塞、扭曲、脫落等現象,一旦發現異常,立即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臨床恢復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后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恢復情況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后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類慢性疾病,其好發人群為老年患者,而且經研究表明,其發病率還在不斷的上升[2]。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耐受性較差,所以,在對其進行腹部手術時,風險較大,而在圍手術期控制良好的血糖指標,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可提高手術成功率[3]。
對于糖尿病腹部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采用優質護理,其主要優勢在于:①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前護理,可有效的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指標,提高患者手術成功率[4];②加強血糖檢測,熟練血糖儀的采血方法,采血時間分別在患者空腹時、飯前、飯后2 h,從而便于觀察患者的血糖變化,但同時需注意的時,防止患者出現低血糖現象,當患者血糖<5.6 mmol/L時,應立即靜脈注射葡萄糖[5];③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率與依從性,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使患者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手術,從而提高手術成功率[6];④對患者進行優質的護理,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恢復率,縮短其住院時間[7-8]。
通過該次臨床試驗發現,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兩組護理效果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和臨床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優質護理在糖尿病腹部手術患者中護理效果顯著,其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其恢復率,縮短其住院時間,所以,其護理方式值得在臨床上被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白潔.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術圍手術期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8):167-168.
[2] 唐艷青,張偉榮,高媛,等.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術的圍術期進行護理干預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11):148, 150.
[3] 武文艷.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術圍術期優質護理的應用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5):145-146.
[4] 杜彩霞.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4):219-220.
[5] 羅紅,戴曉冬.微波治療在糖尿病患者腹部術后切口愈合中的應用及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10):35-36.
[6] 韓巧紅.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6):239-240.
[7] 王鑫.圍手術期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2):248.
[8] VanDenDonk,M.,Griffin,S.J.,Stellato,R.K. et al.Effect of early intensive multifactorial therapy compared with routine care on self-reported health status, general well-being, diabetes-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in screen-detect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DDITION-Europe): A cluster-randomised trial[J].Diabetologia: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iabetes and Metabolism = Orga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2013,56(11):2367-2377.
(收稿日期: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