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平
湖南省藝術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10000
海外引進的真人秀節目對中國本土節目的影響探析
——以《爸爸去哪兒》為例
王馨平
湖南省藝術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10000
縱觀近年來的真人秀節目,不難發現,電視綜藝節目的收視率非常高,由海外引進的戶外真人秀節目受到了各大衛視的追捧,每周大約有6億多觀眾在關注,網上下載量達6.4億。可見,由海外引進的真人秀節目對本土綜藝影響之大。
海外;引進;戶外真人秀;本土
《爸爸去哪兒》于2013年10月11日首度播出,它是一檔明星親子旅游生活體驗的戶外真人秀節目,一開播就登上了收視第一的寶座。央視CSM收視數據統計表示,《爸爸去哪兒》第一期全國網收視率為1.1,且幾乎是“零差評”。它的成功在于內容的革新化,滿足了受眾的娛樂心理,同時加強了各方面的傳播,并合理地處理了“拿來”和“改造”之間的關系。
在此之前,也有不少電視臺做過有關于親子節目,比如福建電視臺少兒頻道的《石頭,剪子,布》,浙江衛視的《人生第一次》等,但是這些節目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的,而且關于小孩的節目相當耗時耗力,收益卻相當懸殊。那為什么《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能夠有如此大獲全勝的收視率。
“新穎”是一個節目不可缺少的原動力,更是一個節目能夠爭取話語權的核心力量,想要達到高收視率和抓住觀眾的眼球就必須足夠新穎。但是在過往很長一段時間,國內電視綜藝節目缺乏創新,只要是某一衛視推出一檔相對于比較成功的綜藝節目時,其他的電視臺紛紛模仿。
在這樣的一個奇怪的抄襲怪圈當中,許多電視臺找到了另外一條“道路”。于是,海外引進的戶外真人秀節目受到了很大的關注,一系列音樂類、相親類、腦力競技類、戶外類綜藝節目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2013年湖南衛視首次推出了從海外引進的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隨后無數戶外親子真人秀節目扎推出現。比如浙江衛視的《爸爸回來了》收視率一路好評,究竟為什么海外引進的真人秀節目能夠在本土如此受好評,值得我們去探析。
在這種“泛娛樂化”時代中,當今的電視綜藝娛樂節目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然而從《爸爸去哪兒》不難看出,“戶外”“明星”“親子”成為新型真人秀節目的噱頭。首先在以往的真人秀節目當中,演播廳的空間畢竟是有限的,里面所承載的娛樂內容也相對受到限制,很多娛樂項目都已經被玩到了極致,想要在演播廳突破,更是一個難上加難的事情。因此,《爸爸去哪兒》戶外真人秀將其空間感打破,節目內容也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另外,以往娛樂競技類、相親類、歌唱類等類型花樣已不再復新。
表1反映了《爸爸去哪兒》第一期至第六期的收視率。

表1
《爸爸去哪兒》的原版權方是韓國MBC電視臺,這種戶外真人秀“新穎”的節目收視率一路飆升,在眾多的綜藝節目脫穎而出。1974年美國社會學家卡茨首次提出“使用與滿足”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受眾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體,他們基于某種心理需求的驅動來接觸媒介和信息,在使用媒介的過程中逐步使其心理需求得到滿足。《爸爸回來了》這檔節目滿足了其需求。從這檔節目的本身來看,在中國以往的這種“家庭”當中,大多數都是父親去承擔家庭的主力,由于工作的繁忙,很少去參與到孩子的的生活當中。而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很少會有談心的交流,《爸爸去哪兒》這檔戶外真人秀節目打破了這一定律,父親開始成為家中母親的角色,照顧孩子的起居,一起挑戰一些“任務”,成為孩子身邊的陪伴者,而不是決定者。在此當中,這檔節目中,“親子”之間的這種溫情互動,更助于收視率的提高。
從節目的設置內容流程來看,《爸爸去哪兒》基本上是按照韓國原版的節目流程進行的,將每檔節目都設置在偏遠的鄉村,進行親子的鄉村生活,打破了在演播室里的空間局限,在其地方設置一個需要完成的任務,擺脫了單一明星之間的游戲互動,每次錄制在剪輯完成以后將會分為兩到三期播放。在拍攝的過程當中,采取了無縫跟拍方式,在以前很多綜藝節目錄制的時候,都會有無數次的NG和重拍的過程,但是這檔節目不入鏡不干涉,還原于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同期聲和實況記錄讓整個節目更加真實吸引人。參照于韓國原版的游戲設置,中國版的《爸爸去哪兒》在整體節目當中,增添了剪輯的節奏;在節目的設計上增加了比原版更多的戲劇沖突,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通過親子之間的游戲競爭。紀錄片式的拍攝真實記錄了生活,不但有電視紀錄片的紀錄元素,同時也有戲劇沖突和懸念元素的設置,不同家庭的生活環境,不同家庭所遇到的困難,不同家庭呈現出來的風格迥異的生活狀態,再加上了節目中大量的運用了生動活潑,夸張有趣的后期制作,無疑是給觀眾提供了全新溫情的視聽享受。
從營銷的手段來看,湖南衛視借此“風潮”買下了韓國MBC電視臺的另外一檔熱門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在這檔節目還未開播的時候,湖南衛視就在各大網絡平臺上開始營銷,微信、微博、豆瓣等社交媒體上大量的宣傳,增加其節目的“期待性”。根據弗洛伊德的“窺探心”研究表示,人們總是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以前明星都不會公開自己的私生活,如今搬在線上正好滿足了大眾的窺探心,這是檔親子類的互動節目,因此,觀眾對于哪些明星帶哪些萌娃來參與也有強烈的期待,并且在在網上還有討論區域。在網絡熱播的宣傳之下,湖南衛視還進行了一次見面會,更加推動了觀眾的期待。在開播之后,緊扣觀眾的“新奇”心態大肆在愛奇藝跟優酷網站上播放預告和節目的花絮,牢牢地抓住觀眾的心理與眼球,充分利用了線上資源推進節目的熱播度。
當歌唱類選秀類節目霸占了整個電視節目的時候,國家廣電總局下達了“限娛令”,親子類的戶外真人秀節目成為另外一個突破口。《爸爸去哪兒》邀請了各個領域的偶像明星來參加,是吸引眾人眼球的新形式,讓受眾在視覺感觀上,看到的不僅僅是娛樂,更是童真與親情。做了充分的市場分析和調查,了解在這種“泛娛樂”的時代當中,觀眾需要什么,找出市場的空白,找到新的切入口,分析新的特點,根據觀眾的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總的來說,《爸爸去哪兒》能夠引起新一輪的收視熱潮,也正是因為它能夠貼近人們的生活,滿足人們的各種心理需求,對于海外引進的綜藝節目,我們應該吸取它值得借鑒的地方,更加有利于本土節目的創新。
[1]李楠楠.明星真人秀節目的受眾心理分析[J].東南傳播,2007(8).
[2]向碧霞.真人秀節目長盛不衰的奧秘——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受眾心理分析以及發展對策[J].青年文學家,2013(8):70-71.
G2
A
1674-6708(2016)171-0011-01
王馨平,教師,湖南省藝術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為戲劇與影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