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興蘭 韓格格 張桂芝 周威杰 田曉東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0)
2015年羽毛球公開賽我國運動員步法使用頻率分析
杜興蘭 韓格格 張桂芝 周威杰 田曉東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0)
該文采用錄像觀察法、秒表記錄法等研究方法,對我國羽毛球運動員參加的16場單打比賽錄像進行步法種類和頻率分析。發現:男子羽毛球訓練中應強化步法中左右前場蹬跨步和左后場蹬轉(一步)起跳這兩種步法的訓練;女子應加強左右前場蹬跨步的訓練以及右后場并步起跳和右后場交叉步的練習。
羽毛球 步法種類 步法頻率 蹬跨步 墊步
根據項群理論可得知羽毛球屬于隔網對抗類項目,是一種短暫的高強度運動和間歇(或低強度)相間隔的間歇性運動。羽毛球場地之大加上球速快,必須要求步法跟上才能打出應有的技戰術。羽毛球運動項目的靈魂是步法,它保證手上技術的正常發揮和技戰術的合理運用。很多高校在進行羽毛球教學時只是關注手上技術動作,而忽視步法的練習,蔡巧紅(2003)[1]認為步法是羽毛球技術的基礎,應重視對步法訓練的研究;馮秋明(2003)[2]認為羽毛球步法是羽毛球運動各項技術的基礎,并分析了羽毛球步法的組成、結構、分類、教學手段和方法等。唐曹愷夫(2015)[3]認為,重視步法移動可提高學生的水平和實戰能力。王素平(2002)[4]在遵循羽毛球運動規律的基礎上,就步法教學中應注意的焦點問題和基本原則進行了研究與分析,以便有效地提高學生羽毛球步法的靈活性和準確性,綜上所述,在羽毛球運動技術教學過程中就必須注重和加強步法移動的教學。
魏勇(2008)[5]認為,只有清楚的把步法的使用頻率排序,才能有針對性的訓練。Goh(2013)[6]認為羽毛球傷害主要累及下肢,幾乎所有過度使用傷害發生在下肢。因此,步法的針對性訓練對于足踝的預防有重要意義。該文旨在通過對我國男女單打羽毛球運動員的錄像進行觀察和分析,統計步法使用頻率并排序,為教練員和運動員有針對性的訓練提供參考。

圖1 羽毛球場地步法分類圖

表1 2015年中國羽毛球男女運動員單打比賽資料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5年1月13號到10月4號期間的16場羽毛球男女單打比賽,以參加比賽的中國男女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單比賽為9場5人次,女單比賽為7場4人次。中國羽毛球隊隊員參加的16場比賽資料見表1。
2015年每位中國男女運動員參加的場次數分別為:林丹3場,諶龍5場,黃宇翔2場,薛松、王睜茗各1場,王適嫻3場,李雪芮、王儀涵各2場,沈雅穎1場。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廣州圖書館結合中國知網檢索與羽毛球步法有相關文獻并進行分析、整理,了解相關學者對于羽毛球步法的研究進展狀況。
1.2.2錄像觀察法
首先設計好步法統計表,對男女運動員在場上使用的步法進行分類記錄,最后對運動員在比賽時所使用的不同類型的步法進行統計,對步法的頻率進行排序整理。羽毛球場地分區及步法分類見圖1。
1.2.3數理統計法
根據錄像,記錄羽毛球前中后3場的步法,將相關記錄數據錄入Excel表格,以百分比描述每項指標分布狀況。

表3 2015年國家隊運動員參加大型比賽的步法使用頻率
自從國際羽聯實行21分制以來,一場高水平羽毛球比賽一般需要運動員進行300次以上各種步法之間的轉換,平均轉換時間不足2 s,這就要求運動員更加及時、準確、合理地運用各種步法技術[7]。所謂步法就是指在羽毛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在場上為了接到球而采取的快速、合理、準確地移動方法[4],胡延興(2012)[8]認為羽毛球的常用基本步法有墊步、并步、交叉步、蹬跨步等。該文綜合各位學者研究結果,重點結合羽毛球運動實際,把羽毛球比賽中的步法分為蹬步、蹬跨步、墊步、前交叉步、后交叉步、并步(兩步)起跳、交叉步(三步)起跳等,分為左前場蹬跨步和右前場蹬跨步等,以便教練員和運動員在實際訓練和比賽中更有針對性。
根據統計得出男女運動員在實戰的過程中步法使用頻率發現:男子的步法使用頻率均遠高于女子,男女運動員左前場蹬跨步的使用頻率要比其他步法種類合計多;男性運動員排在前3位的均是左前場蹬跨步(988次)、右前場蹬跨步(751次)、左后場蹬轉(一步)起跳(720次);步法使用的多少可以反映出對手的球路變化,左前場蹬跨步較多,說明對手打的球路是吊球或者勾、搓球,要注意防守左前場區;女性運動員排在前3位的為右后場交叉步(325次)、左前場蹬跨步(229次)、左后場蹬轉起跳(217次),右后場交叉步步法使用頻率較高,主要是對手打正手后場的位置,應積極地防守正手后場區域,并且左右中場的男女使用頻率較低,主要是你因為中場離中心位置較近,僅是打左右中場,不易把對手位置拉開,所以,在訓練時主要是前場兩邊和后場兩邊的步法見表2。
步法的使用頻率可以間接反映出羽毛球項目的運動強度,說明男運動員在比賽場上步法使用的次數要遠遠高于女子運動員,強度和符合也比女子的大。如表2所示,左前場蹬跨步次數較多,說明對手可能采用劈吊、搓球或者勾球到反手位置,我們在打比賽時對左前位置不能掉以輕心,應時刻關注,球落在左右前場的時間短,速度快,所以,打前場成為首要選擇。另外注意腳要盡量外展,不然經常上網蹬跨腳腕壓力很大,要注意腳面的擺放。左右中場位置的步法次數不顯著,這和技戰術關系不大,主要看對手的站位來調動對手。視頻顯示,在右后場女性一般用的較多的步法是交叉步,用交叉步可以把全身的力量傳到球拍上,并且采用交叉步,身體朝外面,動作具有一致性,使身體更加隱蔽,可推后場、吊直線、吊斜線等,使對手不能完全看出要打的位置,之后步法可能會受到影響。
男子羽毛球訓練中應強化步法中左右前場蹬跨步和左后場蹬轉(一步)起跳這兩種步法的訓練;女子應加強左右前場蹬跨步的訓練以及右后場并步起跳和右后場交叉步的練習,只有熟練掌握步法,才能把手上的技術發揮好,兩者是有機結合的。
[1]蔡巧紅.兒童羽毛球運動員步法特點及其訓練[J].體育科學研究,2003(2):21-22.
[2]馮秋明.羽毛球教學中的步法移動技術[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3(4):90-91.
[3]唐曹愷夫.羽毛球教學中的步法移動技術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3):106-107.
[4]王素平,彭敏.羽毛球步法教學的焦點問題及其原則[J].遼寧體育科技,2002(4):43.
[5]魏勇,劉宇,傅維杰.羽毛球運動步法分類及使用頻率[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5):54-56.
[6]Goh S L,Mokhtar A H,Mohamad A M.Badminton injuries in youth competitive players[J].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2013,53(1):65-70.
[7]湯志強.羽毛球運動員的下肢力量和步法訓練方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46-47.
[8]胡延興.淺論羽毛球步伐在實戰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12(8):292-293.
G847
A
2095-2813(2016)09(a)-019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