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記者 范凌志 ●盧戈
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6.7%。外媒19日分析稱,這意味著中國有很大把握實現政府定下的全年增長目標,即全年增長不低于6.5%。不過,國內房市以及外部環境存在動蕩因素,令中國經濟仍然面臨不確定性。
前三季度增速平穩
中國國家統計局19日稱,今年第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7%,較上季度環比增長1.8%,同比增長率與今年一、二季度持平。今年前三季度GDP總值為529971億元人民幣,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6.1%和7.6%。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此前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顯著增長,9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也自2012年3月以來首次由負轉正,均暗示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提升。但實際數據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數據不及預期,固定資產投資也較上半年回落0.3%,證明支撐增長的實體經濟依然處于恢復期。
而路透社19日的評論認為,中國經濟今年前三季度完美呈現“L”型走勢的橫線,三個季度同比增速均為6.7%,主要受益于房地產、汽車銷售持續超預期,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增長;此外,第三季度加快了資金撥付,加大了基建拉動作用,使得投資有較大增長。
PPI轉正是亮點
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政府維持經濟增速的努力正面臨挑戰。出口疲弱和投資增長不足,嚴重影響經濟復蘇,高漲的房地產市場彌補了其負面影響,但在政府嚴格限購,打擊房產泡沫的政策陸續推出后,房地產銷量增速也明顯下滑。
不過,另一方面,在中國國內需求的支持下,制造業正在溫和復蘇,今年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同比上升13.3%,達到71%。服務業和互聯網商業依然保持在高增速水平。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左小蕾1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前三季度房地產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在8%左右,但房地產來帶動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持續穩定的增長是靠房地產來推動的,這會傷及實體經濟,僅靠房地產拉動經濟是產業空心化的“萬惡之源”。
左小蕾認為,從總量數據上來看,4年來PPI首次轉正是一個亮點。PPI為負說明一些上游產業不賺錢,原因可能是高能耗、高污染等結構性的問題。PPI轉正說明我們的結構調整在顯現一定的成效。另外,民營企業投資這次為正,也是比較好的一個信號。
完成全年目標應無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經濟今年增長率可能較去年的6.9%略微下降,但幅度不大。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在不出現極端特殊情況下,中國至少可以確保6.5%-7%的預期增長目標順利實現?!度毡窘洕侣劇贩Q,年底前的第四季度往往是居民消費高峰期,在互聯網商業的推波助瀾下,國內需求可能為中國處于溫和復蘇期的經濟提供有效的支持。
左小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GDP增速今年達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其實6.7%、6.6%、6.5%沒有實質性區別,隨著一個經濟體不斷增大,它的潛在合理的增速是下降的,“GDP的運行規律就是這樣,所以不能總糾結零點幾個百分點的數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