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朱曉琳

很多國家有咖啡館文化,在筆者看來,澳大利亞多如咖啡館的圖書館,也是獨特的文化。在澳大利亞,無論上萬人的大學,還是小到幾十人的小學校,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居民區也有圖書館,而且分布在交通便捷、購物方便的地段,圖書館即使規模很小,設計和服務也絲毫不遜于大圖書館。買上一杯香濃的咖啡,泡在圖書館看書看報,或者免費上網沖浪,圖書館就是我的咖啡館。
澳大利亞有全民閱讀的習慣,平均不到3萬人就有一個社區圖書館,國際圖聯標準是5萬人擁有一個圖書館。每個圖書館藏書量從幾萬冊到上百萬冊不等。社區圖書館面積都不大,一般四五百平方米,有成人圖書借閱區、兒童圖書借閱游樂區、多媒體借閱區,此外還有討論區、講座室、安靜閱讀區和自習室。圖書館可謂動靜結合。我看到兒童區孩子們在嬉戲玩耍,討論區有三五個年輕人圍坐在桌前,熱烈討論問題,而到了安靜閱讀區則靜悄悄無人喧嘩。
圖書館通常設立在交通便捷的火車站和購物中心附近,就像有的人逛街累了要去咖啡館小憩一樣,你完全可以去圖書館休息一下。
圖書館還經常舉辦各種活動,比如幫新移民提高英語的短期班,教媽媽如何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講座。這次在Hornsby圖書館筆者還看到每周一次的報稅講座,每月一次的讀書會,教55歲以上的老人如何用電腦。講座內容實用,接地氣。這些活動基本都是免費的,老師也是熱心的志愿者。
澳大利亞學校有一個半月的暑假,孩子們除了宅在家里和出游,就是參加社區圖書館有聲有色的兒童免費活動。筆者就趕上了有關青蛙的趣味生物學講座、魔術師表演、故事會等活動。
兒童區圖書五顏六色,裝修設計也非常符合兒童特點。孩子們可以在墊子上躺著,趴著讀書。這里每周還有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教歌曲講故事。很多家長會把孩子放在游樂區,有各種玩具供孩子們玩。圖書館還會有相關的工作人員幫忙照看孩子。
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悉尼的移民就來自上百個國家。在歐洲各國本地居民和外來移民沖突不斷的今天,澳大利亞的各個民族卻相對和諧相處,筆者認為遍布城市鄉村的社區圖書館可謂秘密武器,它實現了文化與價值共融,不愧“多元文化熔爐”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