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小朋友都會唱“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公園泛舟是中國各地很普通的休閑方式。中國公園碼頭的五花八門的小游船由專人管理,游客交了租金、押金后上船,到規定時間回碼頭,還船交押金。不過這一套在加拿大是絕對行不通的。
2006年剛來加拿大時,筆者的妻子曾和朋友一家去卑詩省內陸度假勝地——奧肯納根的一個國家公園玩,當時她上網做了“功課”,發現那家公園的介紹材料上標明,其特色旅游項目有“泛舟”,就隨口跟朋友說“想去那劃劃船”,沒想到朋友隨即表示“沒問題,但要推遲一星期”。待出發那天,朋友一家人開著七座車,車后拖著不到10英尺長的白色敞篷小艇。朋友解釋道,在加拿大的公園,想劃船,“船只自備”,他們家沒有船,就特意和鄰居借了一條。
國家公園在加拿大,通常指離城市較遠、以自然風光和生態保護為主的地方,“船只自備”并不難理解,那么城市里的公園是否方便租船?
幾年前和幾戶相熟的人家去大溫哥華地區的本拿比鹿湖公園踏青,見湖上漂著三兩艘花花綠綠的小船,一個新移民朋友以為和中國公園一樣有租船服務,便興沖沖過去打聽,恰好其中一艘小船上的一家人也是華裔,告之“船是自己用皮卡車拖來的”“加拿大公園哪里有租船的,又不是南京、杭州”。后來筆者的孩子大了,拖家帶口去溫哥華市中心號稱“全球最大都市公園”的史丹利公園,發現這座按照加拿大標準“管理投入最大”的都市公園盡管有廣闊的水面,但劃船仍需要自己拖船去。
其實公園提供租船服務并非中國首創,而是從歐洲(尤其英法)傳到日本,再由日本傳到中國的,那么,和英國淵源深厚的加拿大在許多領域都把“英倫風”學得有模有樣,何以唯獨公園劃船弄成了“自助餐”?
筆者就此專門請教過一位曾在專司公園綠地管理的市政機構——城市公園局工作多年的專家,他表示“其實在公園劃船的服務項目在加拿大有過,但很快就被淘汰了”。
加拿大地廣人稀,公園數量又多,即便最熱門的公園,一年中也只有節日或舉行知名的主題活動時才會游人如織,大多數時候冷冷清清,養幾個專職工作人員來出租船,“那注定要賠光老本的”。好在加拿大是個汽車文化發達的國家,許多車行和修車鋪都能對普通家用SUV、越野車和皮卡作簡單的改裝,使之能拖帶機動小游艇或小船,體積小一些的皮劃艇,則多半固定在車頂攜帶。為了便利,有些游客索性買個橡皮充氣小船,雖然這種小船只能在平靜淺水中“漂”,但放氣折疊后最普通的家用轎車后備箱也能輕松放入。
其實在加拿大,“公園租船”也不是完全沒有,但這類船一般較大,游客自己不能動手操作,更類似中國公園里那些載客游湖的“大游船”,只有旅游旺季才能偶爾看見,很多是當地漁民或私人游艇主“玩票”客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