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周
英國脫歐引發了一場西方國家關于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死結的激辯。政治是經濟利益的最高體現,兩者本是一回事,現在何以成為死結?這同全球化有關。
全球化是世界各國實行基于自由貿易理論的經濟政策,實行開放貿易和投資,使世界經濟不斷走向互聯互通,高效利用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產要素,形成不斷擴張、互利共贏的全球市場,以保障全球經濟均衡、可持續的增長,避免上世紀30年代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的經濟危機,以及為爭奪資源和殖民地而發生的世界大戰。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和關貿總協定的初衷。美英是這一過程的主導者和積極推動者。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世界經濟秩序。
全球化為工業發達國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和資源,不斷擴張的市場機會,全球價值鏈的形成使工業發達國家可以不再需要殖民時代那樣的“炮艦政策”就可以實現上述目標。全球化也幫助發展中國家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使數億人口脫離了貧困。這意味著國際社會已經找到了一條可以實現互利共贏、共享全球經濟繁榮紅利的道路。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美國對其當初積極倡導的多邊經濟秩序及其所促成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已經不再熱心。目前美國最關心的是利用其地緣政治戰略維持美元的霸主地位,全球化成為了美國政壇爭議的焦點。雖然全球化使美國富甲天下,但美國卻沒有用其財富來改善民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和美國進行年度磋商,指出美元被高估10%-20%,勞動力參與率下降,生產力下降,收入分配進一步兩極分化,更高比例人口生活在貧困中。由于輿論的誤導,美國普通民眾把國內政策缺失造成的惡果歸咎于全球化,這成為美國政客鼓吹民粹主義的借口。這或許會把美國引向貿易保護主義的深淵。
何謂地緣政治?就是美國籠絡一批盟友,結成政治同盟,共同對付美國認定的競爭對手,實行歧視措施,削弱競爭對手,脅迫盟國不得同其競爭對手開展密切的經貿合作關系。美國要求其盟友不得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就是典型案例。近年來,美國實行重返亞太戰略,渲染中國威脅論,把60%軍力部署在亞太地區,大有回歸“炮艦政策”、封鎖貿易航道的氣勢。
美中兩國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對全球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具有關鍵性作用,但美國的地緣政治戰略扭曲了中美之間應有的合作關系,使美國兩大政黨都無法制定出具有建設性的對華政策。實際上,美國在中國有巨大的商業利益,搞亂中國經濟將損害中美雙方的利益。
2008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引發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長期衰退。時過近十年,全球經濟仍未走出危機的陰影,而貿易保護主義不減反增,美國的地緣政治策略對全球經濟復蘇不具有絲毫的建設性作用。未來,美國是否能解開“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死結”、展現互利共贏意愿,對于全球經濟的復蘇至關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