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1894年,唐山修車廠安裝了第一臺40千瓦直流發電機,開啟了唐山有電的歷史;1914年,華記電廠成立,標志著唐山電力工業在舊中國艱難起步。
對于這樣一份厚重的歷史,唐山供電公司總經理宋天民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既有自豪,也有伴隨責任而來的壓力。“如果說每一年是一塊磚的話,一百年下來,到底留了一堆磚頭還是一座能為人們帶來溫暖的城”?
電,不僅僅是這座城市的燈火,也是這座城市下一次騰飛的翅膀。在燈火闌珊的街頭,在工廠的轟鳴聲中,每一個唐山供電人的肩上更承載著未來。
“一個城市有什么樣的未來,就需要什么樣的電網”。經歷過40年前大地震的城殤,正處于轉型期的唐山,更渴望這樣的未來目標——“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的窗口城市”“環渤海地區的新型工業化基地”“首都經濟圈的重要支點和沿海強市”。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全球能源互聯網,宋天民也更愿意與記者暢談這些代表未來方向的關鍵詞。“前景廣闊、重任在肩”,在對唐山供電公司面臨的機遇與考驗做過詳盡分析后,宋天民如是說。
新常態下的機遇與考驗
《WTO經濟導刊》:唐山電網有百年的歷史,也經歷了40年重建的跨越發展,站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您怎么看唐山電力發展的新局面?
宋天民:審時度勢方能謀定功成,洞察先機才可智慮深遠。置身改革發展的大形勢、大環境、大背景,我們面臨的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機遇與挑戰并存。
要準確把握改革發展新常態的現實考驗。經濟發展新常態對電量增速和用電結構產生重大影響,電量電價增長空間收縮,支撐電網發展的動力發生轉變,提升效率效益的任務更為緊迫。
新一輪電改進入了實施階段,售電側市場放開,資本競相進入售電市場,隨著政府監管、售電環節競爭的不斷加劇,對投資、收入、成本等產生連鎖影響,對我們提升服務、拓展市場、提質增效形成倒逼態勢。
建設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國家電網發展的戰略任務。目前特高壓和配電網“兩頭薄弱”問題尚未解決,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任務艱巨,電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要落實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和配電網標準化建設要求,扎實開展摸底排查,在完善主網架結構的同時,加大配網建設投入力度,強化農配網項目儲備,統籌推進主網與配農網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要加快智能電網項目建設和新技術應用,全面提升電網經濟運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打造結構合理、安全可靠、堅固耐用、經濟高效的現代配電網。
要準確把握國家電網“大型供電企業”的責任使命。在全面建成“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進程中,能否搶抓機遇、迎難而上,能否創造一流業績、跨入先進行列,關鍵是對我們的自身定位要有清醒認識,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也是對每一個唐山供電人能力和擔當的考驗。
《WTO經濟導刊》:在新的機遇中,肯定也包括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這樣的國家戰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全方位發揮電力的先行作用?
宋天民:唐山市是“一帶一路”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大戰略的連接點,特別是去年,張唐鐵路建成通車,打通了唐山連接西北以及蒙古、俄羅斯的大通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千載難逢,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內生動力不斷增長,為我們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創造了現實條件。
隨著產業融合對接和生態共防共治的持續深入,唐山將全面推動發展方式由要素投入增長型向創新驅動轉變、由資源依賴型發展向沿海開放拉動轉變。新興產業將成為唐山新的經濟增長點,電網在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扶貧開發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015年,一座兼具“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等特征的重型工業園區智能電網綜合性樣板工程落地曹妃甸。該工程綜合應用多種智能電網先進技術和理念,不僅能夠針對鋼鐵、石化等多種類型負荷特性采用綜合能效管理,提出經濟運行策略,同時還能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及時減少電網有害諧波、降低設備損耗,有力促進曹妃甸工業區低碳和循環經濟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已成為唐山循環經濟發展的又一強勁引擎。
一幅清潔智能的城市藍圖
《WTO經濟導刊》:唐山是因煤而建、因鋼而興的城市,無論是唐山的綠色轉型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共同面臨著環境的重大壓力。作為供電企業,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為環保貢獻力量?
宋天民:唐山作為以鋼鐵、煤炭等重工業為主的能源消耗大市,大量的燃煤等石化能源消耗確實給大氣環境帶來了嚴重影響。淘汰落后產能、改善大氣環境是唐山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公眾共同關注的焦點。
社會的需求和關注是我們企業經營發展的方向,要大力推進特高壓電網在唐山境內落地,減少唐山石化能源消耗比重,繪制一幅清潔智能的家園藍圖。
《WTO經濟導刊》:具體有哪些重點工作?
宋天民:“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是國家推行的一種能源消費新模式。一是把工業鍋爐、居民取暖廚炊等用煤改為用電,減少直接燃煤,目前,電采暖、港口岸電已分別納入唐山市“十三五”供熱規劃和《唐山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二是發展電動汽車、電氣化軌道交通等,減少對化石能源直接消費的依賴。目前,唐山供電公司已在5條高速公路建成18座電動汽車快充站,實現營業區內高速公路充電能力全覆蓋。三是通過特高壓電網把清潔電力大規模輸送到東中部,減少城市大氣污染。研究表明,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可降低4%。
近幾年我們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電能替代對接機制,積極爭取交通和采暖等重點領域支持性政策,抓好358家電鍋爐替代項目對接;積極推進“車聯網”電動汽車智能充電服務網絡建設,加快16座充電站、128個充電樁建設;加快推進配電網自動化、互聯化、智能化應用,全面提升電網經濟運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根植責任,價值共享
《WTO經濟導刊》:國家電網公司是率先開展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中央企業,唐山供電公司如何結合自身的特點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如何讓責任根植?
宋天民:唐山供電公司地處京津唐電網的重要節點,售電量占據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半壁江山”,承擔著唐山地區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用電及向京津唐電網輸電的重要任務。公用事業的行業屬性讓我們天然多了一份使命感。2012年,公司發布了唐山地區第一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白皮書,深入推進社會責任根植基層。
電能替代就是我們社會責任根植的代表項目。電能替代的推廣其實面臨政策、技術以及運維等很多現實難題,但是我們通過在“電能替代”項目全流程中,融入社會責任理念,以利益相關方管理為核心,對內建立一體化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對外搭建起政府、供電企業、設備廠商、企業客戶多方協同推廣平臺,轉變用能方式,促進節能減排,最終實現了“電能替代”綜合價值的多方共享。
回首“十二五”的發展,我們深刻體會到,推動公司和電網科學發展,改革創新是引擎,只有創新管理理念、完善工作機制、改進方法手段,著力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才能在推進“兩個轉變”中不斷取得新突破。社會責任就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