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負責生產和銷售電力產品,肩負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的重任,是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公用事業。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之對電力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截至2015年10月31日,通過企業主動寄送、企業官方網站下載及網絡查詢等方式,我們共收集到電力企業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56份。我們依據“金蜜蜂社會責任報告評估體系2015”,對其進行評估。
53.6% 連續發布報告5次及以上的企業有30家,占比53.6%。其中,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已連續發布9份社會責任報告。
42.9% 篇幅在51頁及以上的社會責任報告比例最高,達42.9%,內容豐富。企業規模越大,社會責任報告的篇幅普遍也越大,報告篇幅51頁及以上的24家電力企業中,79.2% 為領袖型企業。
編制標準多元化 51.8%的報告采用了多種編制標準,但有10份報告沒有說明。其中以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3.1、G4)、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CASS-CSR)及上交所指引為主要參考依據。
3份 與去年相同,僅有3份報告接受了第三方專業機構審驗。這3份接受審驗的報告分別來自國家電網公司、廣州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公司。
我們的發現
發現一:質量領先——報告水平整體提升
電力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平均得分為61.24分,比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平均得分43.29分高出41.46%。56份報告中,23%的報告達到卓越水平,25%的報告處于優秀水平,信息披露水平整體較高。
與去年相比,卓越報告占比增加3%,優秀和追趕水平的報告占比均增加5%,處于發展和起步水平的報告占比共減少13%。
發現二:優勢突出——注重報告創新性和可比性
從六個維度來看,電力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得分最高的依次是實質性(64.5%)、可比性(62.8%)和完整性(62.4%)。與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平均得分相比,電力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可比性和創新性方面表現優異,分別高出平均值32.4%和27.6%。
報告創新越來越為電力企業所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總結出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責任理念,例如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度度關愛”責任理念,自成體系、內涵豐富。很多報告在創新形式的同時,關注提高利益相關方的閱讀體驗,例如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大數據搭配利益相關方感言的形式,既通俗又鮮明地呈現出公司的關鍵履責成效。
發現三:強調透明——披露運營透明度建設
透明度建設是社會責任管理的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電力企業,尤其是電力行業中的領袖型企業,在報告中將公司的透明理念和運營透明度建設進行深度披露。例如國家電網公司在報告框架中設立“保證運營透明度和接受社會監督”章節;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提出獨具特色的“透明之道”責任理念,將透明融入管理、融入實踐、融入溝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全面展現針對不同利益相關方的透明度建設。
發現四:重點突出——回應環境熱點議題
一直以來,電力行業生產運營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備受各方關注。電力企業在社會責任報告中著重展現“綠色”“節約”“生態保護”等方面的理念、實踐和績效,環境責任指標的披露程度遠高于平均水平,如資源節約和利用議題的指標覆蓋率達到53.6%。
發現五:可信性強——客觀披露負面信息
電力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負面信息的報告占比,由去年的30.6%上升到今年37.5%。越來越多的電力企業能夠以真誠、開放、透明的態度,客觀披露負面信息,詳細闡述對負面事件的調查和處理措施,并表明公司的態度和承諾,讓利益相關方完整客觀地了解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報告可信性強。
以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報告為例,報告披露報告期內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2014年,公司發生6起人身傷亡事故,導致6人死亡。華能對此做深刻反思,開展事故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
發現六:彰顯管理——社會責任管理支撐信息披露
越來越多的電力企業在報告中以單獨篇章呈現社會責任管理內容。大唐國際將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作為公司社會責任管理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建立健全社會責任閉環管理流程。報告發布后,通過公眾調查、媒體關注點分析等方式,主動跟蹤了解利益相關方對已披露信息的評價、建議和需求,將其納入公司日常管理,改進和優化現行運營方式。國家電網公司推進社會責任根植“百千萬”工程,推動社會責任根植專業和基層,探索符合電網企業實際的全面社會責任管理模式的建立。
我們的建議
建議一:披露實質性議題分析過程
披露述實質性議題的識別與選擇過程成為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成為衡量報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電力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普遍開展較早、質量較高,應當步步精進、精益求精。主動披露企業實質性議題的選擇過程,闡述企業和利益相關方共同關注的重點內容,披露企業決策的參考依據以及對議題排序的過程,并繪制實質性矩陣,表明責任信息披露重點,從而更加有的放矢地回應利益相關方期望。
建議二:增強報告的社會化表達
電力行業專業技術性強,且大部分企業屬于國有或國有控股性質,與社會大眾存在無形的屏障和距離,電力企業的責任實踐和成效與社會大眾對電力企業的認知之間存在不對等、不一致的現象。電力企業需要有效發揮社會責任報告溝通載體的作用,準確傳遞有效信息、易于利益相關方理解的信息,拉近與各利益相關方的距離。
增強報告的社會化表達,要求企業以外部視角,將價值理念、戰略規劃、企業文化、業務實踐、工作績效等內部表述轉化為外部可以理解的信息,以更通俗、更簡明、更人性化的方式,回應利益相關方關注,獲得利益相關方的理解、認同和支持。
建議三:體現責任管理帶來的變化
電力企業在社會責任管理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管理推動帶來實踐改善,實踐改善帶來績效提升,績效提升又反過來促進管理改進。電力企業報告,在集中展現社會責任管理建設內容的基礎上,要深入思考和分析衡量社會責任管理帶來的變化,并將這種變化在業務運營、技術創新、日常管理、員工行為、經營績效等多維度進行挖掘和提煉,真正體現社會責任理念、工具和管理對公司管理帶來的增量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