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波
“有的企業并不生產和兒童有關的產品,它們也不使用童工,那么它們是否可以認為自己和兒童權益保護沒有什么關系?”6月6日下午,我主持了本刊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企業社會責任與兒童權利保護 ”分論壇,我向參加論壇的嘉賓瑞聯稚博中國執行董事 Ines Kaempfer 問了這么一個問題。
實際上,這個問題也是我在社會責任工作中經常會聽企業提到的一個代表性的觀點。對于奶粉、玩具、幼教等行業的企業來說,關注兒童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對于ICT、汽車等和兒童有一定關系的企業來說,設計和兒童權益保護有關的CSR項目也是順理成章的;但是對于一些看上去和兒童相距甚遠的行業來說,比如化工、制造業等等,兒童權益保護就好像和它們沒什么關系了,似乎離它們很遠。
我期待Ines能給我另外一個視角的答案。
果然,Ines舉了一個例子。她說,中國很多農民工父母離開家鄉到其他城市打工,他們的孩子成了留守兒童,而由于對孩子的思念和擔心,他們的工作效率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農民工父母所處的企業,看似和兒童權益沒有任何關系,但是實際上,它們也在和兒童發生著聯系。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除了員工、客戶等等以外,企業還有一個隱性的利益相關方,就是兒童。
如同另一位嘉賓Michael Copping所說,“兒童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Michael Copping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南亞地區、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企業合作高級項目官,目前常駐泰國,他認為,企業關注兒童權益之后可以獲得全方位的回報:更高的員工滿意度、更穩定的運營、更持續的增長、更大的市場。
我很贊同他的觀點,那么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提高對過去這個被忽視的利益相關方的關注呢?從責任的應盡、必盡和愿盡的角度,我認為有以下這些途徑:
提供合格的產品和服務:這是第一位的,無論產品是否和兒童有關,合格的產品都是第一位的。對于服務對象是兒童的企業來說,這更是義不容辭,一旦違反將引發惡劣的影響。三鹿奶粉事件就是證明。
關注兒童教育:不少企業選擇支持教育作為其CSR的重要方面,尤其是以創新為使命的ICT企業,因為創新依賴于能夠熟練掌握并有效運用科學知識的創新人才,因此,不少創新型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將支持教育作為企業長久的責任和使命,例如英特爾教育計劃、IBM“智慧教育”解決方案、索尼“夢想教室”等。
關注兒童安全:對于兒童有可能是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的汽車、航空企業來說,可以關注兒童乘車、航空安全意識的培養。如海航的“care more”計劃關注獨自乘機的兒童安全、大眾汽車推廣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的使用等。
支持兒童健康(營養):對于健康行業企業來說,支持兒童營養和健康的CSR項目就成為其首選。例如安利的“春苗計劃”、雀巢的“中國兒童營養健康教育項目”、亨氏“嬰愛同行——關愛嬰幼兒營養健康社會公益項目”、媽媽網媽媽壹選關愛健康基金的“mua健康包”公益計劃等。支持方式有直接捐贈產品、提高健康服務、增強健康意識等。
關注特殊兒童群體:特殊兒童包括孤獨癥、視障兒童、孤兒、殘疾兒童等,很多企業結合自身專業優勢開展了一系列專為特殊兒童舉辦的活動。如歐萊雅舉辦艾滋孤兒畫展、艾滋孤兒夏令營活動;渣打銀行“看得見的希望”項目幫助可預防、可治療的失明兒童等。
支持在職媽媽:例如為在職媽媽提供母嬰室,為在職媽媽重返職場提供培訓、心理輔導等支持。
幫助員工進行親子交流:對于農民工(留守兒童父母)通過手機應用、微信在線學習等方式進行育兒、交流培訓,幫助父母員工解決與孩子兩地分離所面臨的許多實際問題。
為員工提供育兒指導:企業可以向員工推廣育兒指導服務,推廣的渠道包括企業官網、工作場所公告牌或新員工培訓指南等。員工從企業獲取的有價值信息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教育子女或應對窘境,從而做到工作和家庭兩不誤。
以上途徑并未列舉完全,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運營中,實際上所有的企業都會跟兒童打交道,培養和關愛兒童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基石。
2015年9月召開的聯合國峰會正式批準了《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該議程涵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有7個目標都特別關注到了兒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