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不遠的2030年會呈現怎樣的場景,饑餓與貧窮是否遠離?優質教育和良好健康惠及?商業伙伴關系能否更可持續?經濟能否更有質量地增長?地球上各種生物能否和人類發展和諧?氣候變化的腳步能否阻止?
6月7日,本刊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上,包括本刊在內的13家企業和組織發起“金蜜蜂全球CSR倡議”。這些縈繞在對未來寄予期待人們的腦海里的疑問,正是聯合國《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致力改變的。
這份今年生效的文件包含17個相互關聯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描繪了一幅徹底消除貧困、為所有人構建尊嚴生活的全球可持續發展美好前景。
企業無疑是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合作伙伴。SDGs也將為企業帶來一系列好處:發現未來商機、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價值、深化利益相關方關系、緊跟政策步伐、穩定社會和市場、使用共同語言和共同目標。
然而面對一個宏大的政策性議程,企業可以貢獻什么?如何參與其中?在“金蜜蜂全球CSR倡議”以及金蜜蜂企業的先行實踐中可以找到路徑。
責任競爭,尋找可持續商業模式
企業在易變的商業環境中,遵循可持續商業模式,是確保長期增長的最佳方式。
聯合利華強調“全價值鏈”的概念,可持續理念已融入旗下各個品牌的包括原材料采購、生產、運輸、銷售、消費者使用以及垃圾處理的整個價值鏈中。
而聯合利華收獲的價值,在于降低了工廠中能源、水的用量和廢棄物排放量,從而降低了成本;通過與農業原材料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降低了企業風險;通過產品的可持續改革和以可持續為核心的品牌,提高了產品的銷量。
這是可持續商業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實也是我們提倡了十多年的責任競爭力——企業利用自身專業優勢來回應、解決存在的社會問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從長遠來看,這將帶動增長、建立信任、降低風險、降低成本,實現多贏。
設定“夠得上”的目標
水資源保護是可口可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可口可樂在2004年制定了全球三大水資源戰略,即降低水耗,循環用水和水回饋自然,希望2020年實現“100%水回饋”目標。
同樣,2010年公布的聯合利華可持續行動計劃也明確提出將在2030年前將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減少一半,幫助超過10億人改善健康狀況,并實現100%的農產品原料可持續采購。
這些目標是否定得太高,可行嗎?事實表明,有一定挑戰但明確的目標可以激發企業的潛力。
日前聯合利華發布的可持續行動計劃五年報告顯示,聯合利華通過洗手項目、健康飲用水、改善口腔健康和提高自信等行動幫助了4.82億人改善了健康和生活情況。大部分的食品、飲料產品都達到或超過了所在國家的營養標準,產品中的34%達到了最高營養標準。聯合利華還為60萬小農戶和180萬小型零售商進行了培訓和支持,幫助他們提高生活水平。
作為“金蜜蜂2020倡議”水議題的發起者,可口可樂在中國推動了近20個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水資源保護項目。2014年底可口可樂在華提前實現了2020年“100%水回饋”目標。
多方參與,跨界合作
“倡導不同企業、不同組織乃至不同國家之間的共同行動和跨界合作,以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金蜜蜂2020到“金蜜蜂全球CSR倡議”,這都是一大核心。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僅靠一個企業的努力已很難做好,只有企業與其利益相關方聯合與合作,社會責任實踐才能跨越公司自身,在更大范圍內產生影響。這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
今年6月聯合技術與海航集團聯合成立“綠色航空倡議網絡”。其最大的特色是“開放”——通過這一平臺,業界的合作伙伴、專家及從業人士共同探討和解決如何更好地推進綠色航空生態體系的建設。
聯合利華的“全價值鏈”可持續商業模式也已經收到了來自供應商和消費者方面的積極反饋。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可以“購買”更多的可持續產品,其中很多消費者表示已經購買了這樣的產品而且未來也會繼續購買。這不僅打破了“可持續不能被買賣”的傳統觀念,也反映出消費者渴望“高品質的產品”“合理的價格”以及“參與感”的需求。
領導者的承諾
我們已經注意到,凡是重視可持續發展并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企業最高管理者都能夠成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定者、企業負責任運營的推動者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宣講者。
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提出“站在道德高地做企業”,做正確的事情,把社會責任、道德責任、滿足社會大眾的要求和利他主義放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他把兩家中國企業帶進了世界五百強。
帶領海航從小小的地區性航空公司成長為世界五百強,成功實現從傳統航空企業向巨型企業集團轉型,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致力打造“新商業文明”:以承擔社會責任為核心,以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價值最大化為決策準則,最終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聯合利華全球CEO波爾曼仍對商業社會保持著敏銳的觀察:“在易變的商業環境中運營,我們的目標簡明扼要,就是讓可持續生活成為常態,而這也是企業確保長期增長的最佳方式。”
企業,尤其是最高領導者對于可持續發展的理解和認知,既決定企業發展方向,也會對社會帶來影響。當可持續發展成為新的商業規則以及全球通用的商業語言,面向2030,企業最高管理者的思維、語境亟需相應的轉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