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均
摘 要:課程目標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預期結果,體育課程目標是各個時期教育思想、價值觀念和對體育教育功能認識的反映。本文在對我國體育課程目標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課程理論,探討了構建初中體育課程目標的基本理念,并提出了構建初中體育課程目標體系的初步構想。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程目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D-0011-01
當前我國在進行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這個過程當中體育課程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目前,體育課程改革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學生需要全面發展,體育不能落下,強健的體魄是學生進行任何一項活動的前提,沒有強健的體魄任何事情都不能順利進行。
一、體育課程目標體系的理念
體育課程目標以“健康第一”為出發點,根據體育課程的特點進行目標安排,運用科學理念定位。
二、體育課程目標體系的特征
(一)“目標對象”明確
體育是為了讓學生有健康的體魄投入學習,是增進身心健康的課程。在學生時代,要求學校科學安排體育課程,從而讓學生身心得到積極鍛煉,讓學生有足夠的精力學習。體育課程目標體系中,目標對象很明確,就是學生,體育教師主導學生進行科學訓練,讓學生在體育鍛煉的同時有安全保障。
(二)“目標對象”的層次性
在學校的教學目標指導下,面對不同年齡、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體育教師會根據學生的需要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對個體差異較大的目標對象,采用針對性較強的方法,這樣科學合理的安排,會讓他們的體育學習更有效果。
三、教師在教學中課程目標體系的具體運用
(一)體育課程目標體系改革需要做到思想觀念上的變革
在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做到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因為思想引導著行動。體育課程的改革發展是離不開社會的。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經濟強國,具有國際影響力,需要我國人民面對時代潮流。體育課程改革需要具有先進的思想予以指導。需要提升學生的素質,需要把培養素質作為改革的靈魂。體育課程改革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不斷完善體育教學思想和體育教學理論方法,減少傳統的思想觀念對于體育課程的影響,發展現代化的體育課程目標體系。
(二)建立集體育知識、體育能力以及體育技能為一體的體育課程目標
體育課程改革是一項具有時代意義的措施,通過科學的體育課程設計,培養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體育課程改革就是把各個知識進行聯合,把知識、能力以及技能綜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就是要把體育動作、各項技術以及各項知識聯系起來,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目標而不是把技術作為教學目標,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從而實現素質的提高。
(三)體育課程改革發展需要有相應的評價機制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非常嚴重的、片面的評價機制,這種機制就是教師對學生體育技術動作要領的評價,沒有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沒有學生的思想發展的評價。因此,體育課程改革需要把單獨的技術類的評價轉為多方位的評價,加強實踐,加強體育教材適應程度。
(四)培養學生自主性
學生的自主性就是學生自主選擇體育教師、體育項目以及體育上課時間,建立這種自主性能夠促進學生的體育學習,調動學生的體育課學習興趣。把學生的興趣作為體育課程改革中心,終身發揮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個性,從而培養出人格完善的,思想進步的高素質人才。
(五)滿足學生的需求
在新的時代,初中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方面應該盡量滿足學生的發展和進步需求,這就需要學生得到教師的鼓舞,以使學生體能和智力方面發展。體育是一門很注重技巧與智慧的學科。老師在上課時,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訓練,讓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技巧,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基。
參考文獻:
[1]徐學峰,田福勇. 人文體育思想視域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 保定學院學報,2015,(6).
[2]邱勇.貴州高校體育教學實行"三自主"的制約因素及實施探索[J].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3]肖新橋.新形勢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對策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15).
[4]李文龍.新中國初中體育課程演變特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5]王健.關于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觀的批判性思考[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2).
[6]胡翠娟.在初中體育課程實施中開展生命教育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 2014.
[7]蘇艷紅,李強.第二屆遼寧省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大賽成績因子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