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飛雁
[摘要]:針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立足于國內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概念,從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幾個理論入手來討論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可持續發展。從中國對外貿易中現實存在的兩大問題來討論中國對外貿易應該注意和改善的問題,提出建議以促進對外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對外貿易 可持續發展 建議
一、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標準和具體表現
對外貿易可持續包括貿易的公平性和貿易的發展性,強調貿易的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并把可持續作為對外貿易的限定和保證。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最根本的標準是貿易的發展應建立在對環境的保護和對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的基礎之上,且貿易的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標準還應包括對外貿易不能造成出口貧困增長和民族工業的衰落,貿易壁壘被控制在合理的程度和范圍之內。這些都與環境問題直接或間接相關。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表現為綠色貿易成為貿易的主要基調;關注環境問題成為各國外貿管制的主要內容;國際綠色貿易管理體制形成;國內國際環境貿易政策協調;綠色貿易壁壘成為國際貿易中的唯一壁壘形式。
二、我國外貿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從出口貿易方面看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口增長十分迅速,出口貿易依存度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出口是為進口服務的,出口的發展受到強烈的進口因素的影響,出口創匯的需求促使我國出口實施了高收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數量型模式,所造成的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和發展后勁的削弱,必將給我國外貿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絕大部分是對生態和環境影響較大的初級產品以及污染較重的中間產品和制成品。我國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競爭力不高。
(二)從進口貿易方面看
進口商品中初級產品的總量在波動中減少,而礦物燃料、潤滑油及其他有關原料的進口,無論是從絕對量還是從所占份額來看都在增加;進口商品中的工業制成品所占的份額在波動中擴張,大量進口的作為生產投入品的產品無一不是高耗能的,許多原材料性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還產生了外部不經濟。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跨國公司從國外進口原材料產品,向國外出口工業制成品,不僅利用了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優惠的稅收政策,而且乘機將高污染產品的生產向我國轉移,把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成本轉移到我國境內,加重了我國環境污染的程度。
(三)對外貿易面臨新的貿易壁壘的制約
1.綠色貿易壁壘已給我國外貿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
綠色壁壘作為一種新的非關稅壁壘形式,已越來越成為有些國家國際貿易政策的一部分。綠色貿易壁壘既是對我國外貿發展的嚴峻挑戰,又給我們提供了良好機遇。一方面,發達國家利用環境標志制度、環保包裝制度、環境管制措施等等,借機大肆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歧視和限制發展中國家的商品的進口,使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由綠色產品、綠色產品生產技術及相關的服務給國際貿易提供了新的機遇。
2.技術性貿易壁壘是中國對外貿易面對的主要壁壘
近年來,歐盟國家、日本、美國等40個國家和地區已對我國的出口產品實施了各種形式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正在成為影響我國越來越多產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在本世紀進入關稅大幅度降低和非關稅壁壘大量削減的情況下,若不建立強有力的技術防范體系,國內企業將面臨嚴重的挑戰。
三、實現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積極發展教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高新技術
發展高新技術是解決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也是中國發展經濟和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發展。自主創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也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致力于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努力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
(二)加強產權保護,加快科技和生產力的轉換
加強產權保護,科技和生產力的轉換是發展經濟和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中間過程,也是關鍵步驟,沒有這一步驟的順利進行,就沒有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快發展高科技產業,促進產業內貿易
為了盡快實現低消耗、高效益、高收入的出口增長模式,培育我國新興產業和戰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與發達國家之間水平差異產品之間的貿易,我國應加快發展高科技產品。我國政府應著眼于長期戰略發展的需要,科學地選擇那些具有戰略意義、對環境污染程度低的高科技部門,通過產業政策的扶持,促使這些產業達到一定的規模,實行有利的貿易政策保證它們在現有和未來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從而使得貿易、環境、資源和社會發展之間良性循環。
(四)創造競爭優勢,重視制度創新
目前中國外貿發展急需的制度創新就是組建中國式的綜合商社。現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壟斷條件下的集團競爭,貿易利益的來源主要取決于集約化規模的程度。在世界貿易和投資中起主導作用的是跨國公司。要大力發展我國的外貿事業,必須使外貿企業向大型化、實業化方向發展。
(五)增強環保意識,努力占領國際綠色市場
首先,政府應通過一系列法規、制度,使企業改變傳統的局限于企業內部利潤的最大化或者成本的最小化的經營決策,將環境成本納入企業效益評價體系之中,采用社會經營決策,統籌協調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其次,我國應認真研究各種重要的國際標準并加以宣傳、推廣,保證我國出口商品在技術、安全、衛生、環保各方面達到國際標準的要求,減少貿易摩擦。最后,應努力提高環保技術、不斷開發綠色產品,同時避免綠色貿易壁壘的不利影響,從而使我國的對外貿易得到可持續的、長遠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蒲艷萍,王玲.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綜合評價.南京師大學報,2007(05).
[2]郭曉巖,楊明.淺析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制約因素及戰略措施.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