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靖



摘要 通過錳肥單因素3次重復隨機區組試驗,分析了砂姜黑土有效錳含量一定水平下施用錳肥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當土壤有效錳含量17.5 mg/kg時,施用硫酸錳22.5 kg/hm2,冬小麥增產顯著,增產幅度可達8.70%。
關鍵詞 小麥;錳肥;施用量;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022-01
調查顯示,新野縣耕地耕層土壤有效錳含量20~30 mg/kg的面積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1.8%;10~20 mg/kg的面積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78.2%,整體處于中等水平。根據《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在已經基本摸清土壤養分狀況的基礎上,為了研究土壤微量元素臨界值、潛在缺素面積以及微量元素適宜用量,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冬小麥上開展了微量元素錳肥單因素田間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點位于新野縣溧河鋪鎮馮營村南300 m,土類為砂姜黑土,土種為深位少量砂姜黑土。前茬作物為夏花生。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高,含全氮1.01 g/kg、有效磷20.6 mg/kg、速效鉀129 mg/kg、有機質16.4 g/kg、有效錳17.5 mg/kg。
1.2 試驗材料
肥料種類為尿素、磷酸二銨、氯化鉀、分析純試劑硫酸錳。小麥品種為鄭麥9023。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如表1所示。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23.8 m2(7.0 m×3.4 m)每個處理的大量元素施用量完全相同,只設置硫酸錳施用量一個因素的差異[1-2]。小區間、區組間設埂,埂高20 cm,防止竄水竄肥,試驗地周圍設1 m以上保護行[3-4]。
2 結果與分析
對各小區分別單收脫粒計產,統計平均產量,折算總產量,如表2所示。產量表現以處理2最高,產量達7 764.71 kg/hm2,較處理1增產幅度達8.70%。對該試驗進行方差分析,如表3所示,處理間F=5.18>F0.05=3.478,處理間差異顯著,說明錳肥5個不同施用量對冬小麥的產量具有明顯影響。
采用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表明:各錳肥施用量水平與0施用量水平之間差異均顯著,除0施用量水平之外,其他各水平之間互比差異均不顯著。說明在該田塊有效錳含量水平下,施用硫酸錳22.5 kg/hm2即可達到理想增產效果,進一步增大錳肥施用量,小麥產量不再繼續提高。
統計結果顯示,當土壤有效錳含量在17.5 mg/kg時,施用錳肥對小麥產量具有增產作用,但硫酸錳施用量在22.5 kg/hm2時就比較適宜,繼續增大錳肥施用量對小麥產量沒有明顯作用。施用Mn2SO4 22.5 kg/hm2,比空白區增產621.85 kg/hm2,增值1 304.1元/hm2,扣除錳肥成本225元/hm2后,凈增收益1 079.1元/hm2。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表明,砂姜黑土有效錳含量17.5 mg/kg的田塊種植冬小麥,在氮、磷、鉀化肥施用量一致且用量適中的情況下,增施錳肥具有比較顯著的增產作用。因此,建議當土壤有效錳含量在15~20 mg/kg時,小麥錳肥施用量應控制在22.5 kg/hm2左右。因該試驗只設置了1個點次,試驗數據有限,所以無法進行微量元素臨界值分析。將在以后繼續開展試驗研究,豐富試驗數據,增強研究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4 參考文獻
[1] 涂仕華,馮文強.錳對小麥生長的影響及與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J].西南農業學報,1999(增刊1):13-20.
[2] 楊宗飛.微量元素錳對小麥產量的影響研究[J].云南農業科技,2005(6):13-14.
[3] 孟寶國,周曉東,孫喬蓮,等.錳對小麥產量和經濟性狀的影響初探[J].現代農業科技,2007(17):139.
[4] 楊喜.鋅肥和錳肥對渦陽縣小麥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