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洪 張會華 楊曉麗 杜迎春 馬澤輝 薛晶

摘要 研究球孢白僵菌粉劑、綠僵菌粉劑對甘蔗蠐螬的防效,結果表明:球孢白僵菌粉劑、綠僵菌粉劑單一施用與8%毒辛顆粒劑菌藥混合施用,甘蔗蠐螬的田間蟲量和蔗根受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對甘蔗蠐螬的防效為54.29%~78.57%,對蔗根保護的防效為73.36%~82.77%;球孢白僵菌粉劑+8%毒辛顆粒劑、綠僵菌粉劑+8%毒辛顆粒劑菌藥混合施用的防效明顯高于球孢白僵菌粉劑、綠僵菌粉劑單一施用。
關鍵詞 球孢白僵菌粉劑;綠僵菌粉劑;甘蔗;蠐螬;殺蟲劑;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6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131-02
金龜子是為害甘蔗的一類主要地下害蟲,絕大多數以幼蟲(蠐螬)為害蔗根和地下蔗莖,有些種類成蟲還為害甘蔗幼苗和葉片,使甘蔗產量遭受嚴重損失[1]。在彌勒蔗區金龜子多發生在蔗區甸溪河兩岸,山區、半山區箐溝沖積土,亞硝酸鹽土壤蔗田[2]。甘蔗蠐螬蟲體大、食量大,危害期從6月上旬至11月中旬,長達6個月之久,能把須根全部吃光,只剩一根蔗樁插在土壤內,手提即起,風吹就倒,造成甘蔗整片死亡,甚至絕收,是一個具有毀滅性的蟲種[2]。目前,甘蔗蠐螬一般以化學防治為主,化學農藥殺蟲速度快,但高毒高殘留農藥易造成環境污染。而昆蟲病原真菌在蠐螬的防治上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連續幾年施用,可使土壤中帶菌量逐年增加,有可能造成蠐螬自然流行病,起到長期控制的作用[3-5]。探索安全、經濟、持續有效的甘蔗蠐螬生物防控新途徑,在甘蔗生產中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解和掌握白僵菌、綠僵菌等生物農藥及它們與化學農藥混用對蔗龜的防治效果和施用方法,為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提供依據,在云南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的支持和指導下,選擇甘蔗蠐螬危害嚴重的蔗田進行了田間試驗示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示范地設在云南省彌勒縣朋普鎮朋普村委會蔗田,海拔1 140 m,年平均氣溫19.4 ℃。甘蔗品種為云蔗05-51,一年宿根蔗,種植行距0.9 m,土壤為水稻土,土壤質地輕,肥力中等,有機質、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偏低,pH值7.85,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蔗苗長勢較一致。
1.2 防治對象
甘蔗金龜子(Holotrichia ovata Chang)幼蟲。
1.3 試驗示范藥劑
球孢白僵菌可濕性粉劑(有效活性孢子數大于150億個/g,江西天人生態股份有限公司)、綠僵菌粉劑(有效活性孢子數大于200億個/g,江蘇鹽城市神微生物菌種科技有限公司)、8%毒辛顆粒劑(河北昊陽化工有限公司)。
1.4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球孢白僵菌粉劑15 kg/hm2、綠僵菌粉劑7.5 kg/hm2、球孢白僵菌粉劑15 kg/hm2+8%毒辛顆粒劑45 kg/hm2、綠僵菌粉劑7.5 kg/hm2+8%毒辛顆粒劑45 kg/hm2、8%毒辛顆粒劑75 kg/hm2,以空白作對照(CK)。菌藥劑處理面積0.8~1.0 hm2,集中連片設置。
1.5 施藥時間與方法
于2015年6月上旬結合甘蔗大培土施藥,按處理設置先將農藥與適量過磷酸鈣混勻后,再與足量尿素拌勻,均勻撒施于蔗株基部及時覆土。
1.6 調查統計
施藥后不定期觀察甘蔗生長情況,于2015年12月10日進行防效調查,采用五點取樣法,每點1 m2,挖根調查蠐螬田間殘留蟲口數,記錄蔗根總數和蔗根受害數,分析評價防治效果。
蔗根受害率(%)=(蔗根受害數/總蔗根數)×100
相對防效(%)=[1-處理區殘留蟲口數(蔗根受害率)/對
照區殘留蟲口數(蔗根受害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球孢白僵菌、綠僵菌及菌藥混用對甘蔗蠐螬的防治效果
球孢白僵菌、綠僵菌及菌藥混用對甘蔗蠐螬的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梢钥闯?,與空白對照相比,各處理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蔗田蠐螬蟲量。蔗田施用球孢白僵菌粉劑15 kg/hm2、綠僵菌粉劑7.5 kg/hm2、球孢白僵菌粉劑15 kg/hm2+8%毒辛顆粒劑45 kg/hm2、綠僵菌粉劑7.5 kg/hm2+8%毒辛顆粒劑45 kg/hm2、8%毒辛顆粒劑75 kg/hm2,其防效分別為54.29%、57.14%、78.57%、75.24%、72.38%。球孢白僵菌粉劑、綠僵菌粉劑的防效差異不顯著,與球孢白僵菌粉劑+8%毒辛顆粒劑、綠僵菌粉劑+8%毒辛顆粒劑菌藥混用的防效差異極顯著,與對照農藥8%毒辛顆粒劑的防效差異顯著;球孢白僵菌粉劑+8%毒辛顆粒劑、綠僵菌粉劑+8%毒辛顆粒劑菌藥混用的防效差異不顯著,與對照農藥8%毒辛顆粒劑的防效差異不顯著。
2.2 球孢白僵菌、綠僵菌及菌藥混用對蔗根的保護效果
球孢白僵菌、綠僵菌及菌藥混用對蔗根的保護效果如表1所示??梢钥闯?,蔗根受害程度以空白對照最重,受害率高達96.00%,而球孢白僵菌粉劑、綠僵菌粉劑單一施用及與8%毒辛顆粒劑混合施用,均可降低蔗根受害率。蔗田施用球孢白僵菌粉劑15 kg/hm2、綠僵菌粉劑7.5 kg/hm2、球孢白僵菌粉劑15 kg/hm2+8%毒辛顆粒劑45 kg/hm2、綠僵菌粉劑7.5 kg/hm2+8%毒辛顆粒劑45 kg/hm2、8%毒辛顆粒劑75 kg/hm2,對蔗根的保護效果明顯,其防效分別為73.36%、75.38%、82.43%、82.77%、86.74%。球孢白僵菌粉劑、綠僵菌粉劑的防效差異不顯著,與球孢白僵菌粉劑+8%毒辛顆粒劑、綠僵菌粉劑+8%毒辛顆粒劑菌藥混用的防效差異不顯著,但與對照農藥8%毒辛顆粒劑的防效差異顯著;球孢白僵菌粉劑+8%毒辛顆粒劑、綠僵菌粉劑+8%毒辛顆粒劑菌藥混用的防效差異不顯著,與對照農藥8%毒辛顆粒劑的防效差異不顯著。
3 討論
以甘蔗蠐螬的田間殘留蟲口數和蔗根受害率的相對防效為評價指標,球孢白僵菌粉劑、綠僵菌粉劑單一施用與8%毒辛顆粒劑菌藥混合施用,甘蔗蠐螬的田間蟲量和蔗根受害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對甘蔗蠐螬的防效為54.29%~78.57%,對蔗根保護的防效為73.36%~82.77%;球孢白僵菌粉劑+8%毒辛顆粒劑、綠僵菌粉劑+8%毒辛顆粒劑菌藥混合施用的防效明顯高于球孢白僵菌粉劑、綠僵菌粉劑單一施用。
生物防治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緩解害蟲抗藥性以及減少環境污染等方面的突出優點[5],試驗示范結果表明,球孢白僵菌粉劑、綠僵菌粉劑對甘蔗蠐螬有較好防治效果,與化學農藥混合使用,可兼備2類殺蟲劑的作用特點,提高殺蟲的效果,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
4 參考文獻
[1] 李奇偉,陳子云,梁洪.現代甘蔗改良技術[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278-289.
[2] 薛晶,黃應昆,何文志.云南彌勒蔗區甘蔗主要地下害蟲發生動態及防治對策[J].廣西蔗糖,2012(1):3-5.
[3] 趙文琴,樊美珍,蔡守平,等.不同綠僵菌、白僵菌菌株對銅綠麗金龜幼蟲的毒力生物測定[J].生物學雜志,2005,22(5):43-45.
[4] 程輝彩,劉麗云,張麗萍,等.綠僵菌防治銅綠麗金龜蠐螬藥效試驗[J].現代農藥,2007,6(5):40-41.
[5] 尹烔,羅志明,黃應昆,等.布氏白僵菌防治蔗田蠐螬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護,2013,39(6):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