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波 郭建英 魏朝學 楊冰 吳超
摘要 近年來布朗李在貴州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各種病害發生日益嚴重。為了使廣大種植者能準確診斷和識別各種病害,選擇有效藥劑進行防治,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該文對麥坪鄉布朗李主要病害(炭疽病、葉枯病、流膠病、根癌病、細菌性穿孔病等)危害癥狀進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技術措施,以便為農民提供技術參考,達到增產穩產,提高經濟收入的目的。
關鍵詞 布朗李;病害;發生癥狀;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436.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141-02
貴陽市花溪區麥坪鄉是貴州省最大的布朗李種植基地,種植布朗李近1 333.33 hm2,擬建立麥坪鄉布朗李產業化基地,建設萬畝果樹基地。然而,布朗李病害的發生日趨嚴重,且種類逐漸增加,據研究報道布朗李的病害至少有5種,麥坪鄉常見的有流膠病、炭疽病、細菌性穿孔病、根癌病等。為了使廣大種植者能準確診斷出病害種類,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現就當地幾種主要布朗李病害進行發生癥狀的描述,同時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
1 主要病害的發生癥狀
1.1 布朗李炭疽病
炭疽病病原菌有性態為圍小叢殼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無性態為膠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1],該病菌具有寄主廣泛、侵染力強、傳播速度快等特點。葉片受害后,有弧形或近圓形病斑形成,后期呈灰褐色,嚴重時可造成葉枯。果實受害后,有圓形凹陷腐爛斑出現,5月中旬病斑呈橘紅色。病菌在病果和病枝中越冬,次年通過風雨傳播,從而侵染新梢和幼果。
1.2 布朗李葉枯病
引起該病的病原菌為半知菌亞門,輪紋大莖點菌(Mac-rophoma kawatsakai Hara)[2]。該病主要危害葉片,目前未見危害果實。病菌從葉尖或葉緣入侵,形成葉枯或半圓形病斑,導致25.0%~33.3%葉緣枯死。病斑初期病健交界處褪綠,形成黃色暈邊,有輪紋。病部黃褐色,后變灰白色,后期有黑色的顆粒狀物為分生孢子器。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果、干枝及被害蟲為害的枝條上越冬,春季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和昆蟲傳播。
1.3 布朗李根癌病
該病由苗木帶菌傳播引起,病原菌為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ium)中的致癌菌株[3]。植株受害后,在根頸處和根部有瘤狀突起,表面粗糙并龜裂,質地堅硬,內部木質化,導致發病部位輸導組織畸形,產量降低甚至死亡。病瘤環根莖或主干1周時,苗木停止生長,葉片發黃枯死。該病病原菌在殘根或病瘤中越冬,次年通過風雨傳播侵染組織的各種傷口。
1.4 布朗李細菌性穿孔病
該病病原菌是黃單胞桿菌屬甘藍黑腐黃單胞菌桃穿孔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Dyuni(smith)Dye][4]。葉片受害后,先有水漬狀斑點出現,后逐漸發展成為圓形病斑,有黃色暈圈,病組織干枯后脫落,造成穿孔。病原菌主要通過風、雨水或昆蟲傳播,由氣孔、自然孔口、機械傷口侵入,在葉肉組織內潛伏。
1.5 布朗李流膠病
該病分為侵染性流膠和生理性流膠2種,該病以菌絲體傳播發生,一般雨后高溫流膠特別嚴重,盛果期較幼樹期及初果期嚴重[5-6]。一是侵染性流膠,即雨后樹膠與空氣接觸變成茶褐色硬質琥珀狀膠塊,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變褐腐爛。有黑色小斑點即病原分生孢子器出現在病斑處。如果布朗李多年受害,樹勢逐漸衰弱。二是生理性流膠,主要由霜害、凍害、病蟲害、雹害、水分過多或不足、施肥不當、修剪過重、結果過多、土質黏重或土壤酸度過高等原因引起。
1.6 布朗李鋅缺乏癥
布朗李鋅缺乏癥癥狀為分枝梢晚發芽,抽梢后生長停滯,短枝出現葉緣向上反卷,新成葉片狹長,細小,節間縮短,新芽、細葉叢生似菊花狀,葉色深綠,濃淡不勻,葉脈綠色、呈波浪狀彎曲,葉脈間出現黃白斑,下部葉片發脆。發病的果樹花芽明顯減少,花小不易坐果,所結的果實小而畸形,發病嚴重的果樹有落葉現象,病枝枯死,從下部另發新枝,嚴重的植株中下部枝葉全部死亡[7]。
2 防治措施
2.1 農業防治
將病蟲枝、衰弱枝、內向枝和交叉枝一律剪去;并及時徹底清除果園,集中燒毀或深埋。布朗李適宜生長在排水、透氣性較好的土壤,需在果園四周開挖壕溝。進入休眠期后,用0.5%五氯酚鈉水溶液對枝條和地面進行噴灑,目的是殺死害蟲和越冬病菌,然后用10%石灰水對主干涂白,而刮皮樹則用專用的涂白劑涂抹。入冬前,對樹盤進行深翻20 cm,將害蟲翻到地表,通過益鳥啄食或低溫對其進行消滅[8]。
2.2 化學防治
2.2.1 布朗李炭疽病。防治布朗李炭疽病的化學藥劑較多,如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000~1 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植病靈乳油2 000~3 2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以及1∶1∶100波爾多液。
2.2.2 布朗李葉枯病。可以選擇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45%石硫合劑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注意藥劑交替施用,避免產生抗藥性。
2.2.3 布朗李根癌病。可用1%高錳酸鉀對切刀進行消毒,將根瘤切除,傷口用5%菌毒清水劑50倍液涂抹,同時用72%農用鏈霉素3 000倍液灌根2~3次[9]。此外,該病的防治還需通過加強苗木檢疫,科學肥水管理等實現。
2.2.4 布朗李細菌性穿孔病。選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00~300倍液、熒光假單胞桿菌3 000億個/g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藥劑進行噴施。
2.2.5 布朗李流膠病。可選用12.5%烯唑醇(特譜哇)可濕性粉劑2 000~2 500倍液、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100倍液、25%澳菌清(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在生長期噴施,應注意藥劑合理輪換使用。
2.2.6 布朗李鋅缺乏癥。每株根部用硫酸鋅0.5 kg對水250 kg施用。當布朗李果樹葉片出現缺鋅癥狀時,可以在春梢轉綠期噴施1‰~2‰硫酸鋅(ZnSO4·7H2O)液(加等量生石灰)或2‰氧化鋅液1~3次,每次間隔7~10 d,補充果樹對鋅的吸收[10]。
3 參考文獻
[1] 鄧先瓊,郭立中,張天曉.布朗李炭疽病的病原鑒定及藥效試驗[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4,23(6):626-630.
[2] 鄧先瓊,郭立中,林仲桂,等.布朗李葉枯病病原鑒定及藥劑篩選[J].植物保護,2004,30(5):29-32.
[3] 武榮花,王獻,楊喜春,等.桃根癌病病原菌的分離和桃砧木抗性試驗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07(3):416-419.
[4] 富新華,王潤珍,費林瑤,等.李細菌性穿孔病生物學特性研究[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3(3):22-23.
[5] 駱大華,郭水花,徐近勇.布朗李在江西玉山引種的病蟲害表現[J].林業科技開發,2002,16(1):53.
[6] 駱大華,姜大忠.布朗李、甜油桃的主要病害表現及防治措施[J].柑橘與亞熱帶果樹信息,2000,16(2):40-41.
[7] 宋秀虎,王柏泉.布朗李鋅缺乏癥的發生和治理[J].湖北林業科技,2008(1):22,25.
[8] 王尚,晉圖強,牛忠魁.美國布朗李無公害病蟲綜合防治技術[J].北方園藝,2007(5):97-98.
[9] 頓耀元,羅會權,金桂榮.布朗李根癌病防治技術探討[J].湖北植保,2008(4):15-16.
[10] 黎玉桃.布朗李引種栽培技術[J].湖南林業科技,2002(4):74.